不同菌株及栽培模式对香菇CO 2 释放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12 16:08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一种食药同源的大型真菌,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美味食材,而且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我国香菇栽培量和产量不断增加,2018年总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居所有食用菌品种首位。随着栽培量的增加,对香菇遗传育种及栽培方式、栽培模式等的研究也不断深入,然而对香菇栽培生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香菇培养环境因子的研究一直停留在温度通风等大环境的调控方面,培养过程缺少对光照和空气等具体环境参数的研究。针对香菇生长发育过程进行CO2释放量监测,可以为深入研究香菇生理代谢机制提供理论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指导香菇的工厂化栽培,为工厂化节能减排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不同栽培模式对“七河7号”香菇菌株进行培养和CO2释放量的测定,并针对菌棒两次刺孔产生的峰值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刺孔时间和刺孔数量的梯度试验。在透气袋模式下对工厂化栽培品种“七河7号”,“沪香F2”,长菌龄菌株“申香215”,高温型菌株“931”进行了CO2释放量的测定试验。测定“沪香F2”和“申香215”菌丝在大试管中的生长速度...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香菇概况
1.1 香菇的分类地位
1.2 香菇的生活史和分布
1.3 香菇的栽培史
2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2.1 香菇的菌株类型
2.2 香菇产生CO_2的来源
3 影响香菇CO_2释放量的因素
3.1 栽培基质
3.2 温度
3.3 水分
3.4 木屑颗粒度
3.5 空气
3.6 光线
3.7 酸碱度
4 CO_2对香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5 菌棒刺孔的研究进展
6 食用菌CO_2释放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7 转录组测序的应用
8 研究内容
9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菌株及来源
1.2 培养材料及器材
2 试验方法
2.1 配制PDA培养基
2.2 制备原种培养基
2.3 制备栽培种培养基
2.4 发菌和出菇管理
2.5 香菇CO_2释放量测定方法
2.6 转录组测序
2.7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的影响
2 刺孔对香菇菌棒CO_2释放量的影响
3 菌棒刺孔实验
3.1 刺孔操作时间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
3.2 刺孔操作数量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
3.3 刺孔深度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
3.4 刺孔后CO_2释放量的变化
4 菌株类型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
5 木屑种类对香菇菌丝生长和CO_2释放量的影响
5.1 木屑种类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5.2 木屑种类对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的影响
6 对刺孔后的菌丝转录组测序分析
6.1 GO富集分析
6.2 KEGG Pathway分析
第四章 结论
1 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的影响
3 刺孔对菌棒CO_2释放量的影响
4 刺孔时间对菌棒CO_2释放量的影响
5 刺孔数量对菌棒CO_2释放量的影响
6 菌株类型对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的影响
7 木屑种类对香菇菌丝和CO_2释放量的影响
8 刺孔操作的转录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香菇风味及其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卢晓烁,刘常园,赵立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22)
[2]基于温湿度影响的香菇呼吸速率测定与模型表征[J]. 聂恒威,卢立新,潘嘹,卢莉璟,王清,左进华,高丽朴.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6)
[3]我国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及技术初探[J]. 李玉,尚晓冬,宋春艳,李正鹏,谭琦,周峰. 上海农业科技. 2017(03)
[4]一次通氧条件下不同刺孔数量与深度对香菇生长的影响[J]. 魏金康,邓德江,贺国强,胡晓艳,吴尚军. 中国食用菌. 2017(02)
[5]栽培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及菌棒养分含量的影响[J]. 柴美清,张锁峰,李青,韩鹏远,李云霞,姚宇升,谢英荷. 中国食用菌. 2017(01)
[6]中国香菇栽培技术演变史[J]. 张宝军. 食用菌. 2016(06)
[7]香菇工厂化栽培长棒模式与透气袋模式的比较[J]. 李玉,尚晓冬,宋春艳,李正鹏,李巧珍,谭琦,周峰. 食药用菌. 2016(06)
[8]日本的食用菌袋栽与透气菌袋的关联性[J]. 小渕皇太. 食药用菌. 2016(01)
[9]香菇菌袋刺孔方式及刺孔数量比较试验[J]. 班新河,魏银初,王震,史红鸽,李九英. 食用菌. 2015(02)
[10]中国香菇工厂化栽培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黄毅. 食药用菌. 2014(05)
博士论文
[1]大气二氧化碳、全球变暖、海洋酸化与海洋碳循环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D]. 张含.浙江大学 2018
[2]香菇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在不同碳源上的表达模式分析[D]. 蔡英丽.华中农业大学 2017
[3]香菇C91-3转录组Latcirpin-3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D]. 安晓华.大连医科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不同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D]. 季泽洋.安徽农业大学 2018
[2]CO2浓度倍增处理下宁夏枸杞果实转录组测序及分析[D]. 刘毓璟.宁夏大学 2016
[3]食用菌栽培过程碳素物质转化及CO2排放规律的研究[D]. 肖生美.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76185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香菇概况
1.1 香菇的分类地位
1.2 香菇的生活史和分布
1.3 香菇的栽培史
2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2.1 香菇的菌株类型
2.2 香菇产生CO_2的来源
3 影响香菇CO_2释放量的因素
3.1 栽培基质
3.2 温度
3.3 水分
3.4 木屑颗粒度
3.5 空气
3.6 光线
3.7 酸碱度
4 CO_2对香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5 菌棒刺孔的研究进展
6 食用菌CO_2释放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7 转录组测序的应用
8 研究内容
9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供试菌株及来源
1.2 培养材料及器材
2 试验方法
2.1 配制PDA培养基
2.2 制备原种培养基
2.3 制备栽培种培养基
2.4 发菌和出菇管理
2.5 香菇CO_2释放量测定方法
2.6 转录组测序
2.7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的影响
2 刺孔对香菇菌棒CO_2释放量的影响
3 菌棒刺孔实验
3.1 刺孔操作时间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
3.2 刺孔操作数量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
3.3 刺孔深度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
3.4 刺孔后CO_2释放量的变化
4 菌株类型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
5 木屑种类对香菇菌丝生长和CO_2释放量的影响
5.1 木屑种类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5.2 木屑种类对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的影响
6 对刺孔后的菌丝转录组测序分析
6.1 GO富集分析
6.2 KEGG Pathway分析
第四章 结论
1 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 不同栽培模式对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的影响
3 刺孔对菌棒CO_2释放量的影响
4 刺孔时间对菌棒CO_2释放量的影响
5 刺孔数量对菌棒CO_2释放量的影响
6 菌株类型对香菇菌丝CO_2释放量的影响
7 木屑种类对香菇菌丝和CO_2释放量的影响
8 刺孔操作的转录组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香菇风味及其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 卢晓烁,刘常园,赵立艳.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22)
[2]基于温湿度影响的香菇呼吸速率测定与模型表征[J]. 聂恒威,卢立新,潘嘹,卢莉璟,王清,左进华,高丽朴.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6)
[3]我国香菇工厂化栽培模式及技术初探[J]. 李玉,尚晓冬,宋春艳,李正鹏,谭琦,周峰. 上海农业科技. 2017(03)
[4]一次通氧条件下不同刺孔数量与深度对香菇生长的影响[J]. 魏金康,邓德江,贺国强,胡晓艳,吴尚军. 中国食用菌. 2017(02)
[5]栽培基质对香菇菌丝生长及菌棒养分含量的影响[J]. 柴美清,张锁峰,李青,韩鹏远,李云霞,姚宇升,谢英荷. 中国食用菌. 2017(01)
[6]中国香菇栽培技术演变史[J]. 张宝军. 食用菌. 2016(06)
[7]香菇工厂化栽培长棒模式与透气袋模式的比较[J]. 李玉,尚晓冬,宋春艳,李正鹏,李巧珍,谭琦,周峰. 食药用菌. 2016(06)
[8]日本的食用菌袋栽与透气菌袋的关联性[J]. 小渕皇太. 食药用菌. 2016(01)
[9]香菇菌袋刺孔方式及刺孔数量比较试验[J]. 班新河,魏银初,王震,史红鸽,李九英. 食用菌. 2015(02)
[10]中国香菇工厂化栽培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黄毅. 食药用菌. 2014(05)
博士论文
[1]大气二氧化碳、全球变暖、海洋酸化与海洋碳循环相互作用的模拟研究[D]. 张含.浙江大学 2018
[2]香菇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在不同碳源上的表达模式分析[D]. 蔡英丽.华中农业大学 2017
[3]香菇C91-3转录组Latcirpin-3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D]. 安晓华.大连医科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不同培养料对香菇菌丝生长、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D]. 季泽洋.安徽农业大学 2018
[2]CO2浓度倍增处理下宁夏枸杞果实转录组测序及分析[D]. 刘毓璟.宁夏大学 2016
[3]食用菌栽培过程碳素物质转化及CO2排放规律的研究[D]. 肖生美.福建农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76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67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