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产异名与地方文化:以近代“兰花菇”的名实与流行为例
发布时间:2023-01-15 15:25
物产的名实关系牵涉人对物的认知与利用,不仅在实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史学研究中也备受关注。既有的相关研究相对重视实,而对名的关注相对不足。通过对近代"兰花菇"及相关名称的考察,可见物产名称在社会中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力,且与地方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晚于18世纪末,广东南华寺僧人开始利用稻草栽培食用菌,遂有"南华菇"之谓,相关技术亦受到传播。19世纪下半叶以降,因音讹而产生的"兰花菇"渐趋流行,且名播粤外。同物异名的"草菰"在近代主要流行于两广,而"麻菌"则常与湖南浏阳密不可分,说明物产名称的地方性不必然直观见诸名称本身。关注物产名称并投以地方视角,有助于理解物产异名的产生、变异与传播,以及隐匿其背后的物质生活、技术、语言、地理、经济等因素,进而丰富对人类物质文化的认知。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兰花菇”的同物异名“南华菇”说起
二、“兰花菇”之名的出现
三、“兰花菇”之名的流行
四、“兰花菇”的姊妹名称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食用菌栽培家余小铁生平资料补遗[J]. 芦笛. 食用菌. 2017(01)
[2]明代经济食用菌在自然与社会间的周转及其意义[J]. 芦笛. 史学月刊. 2015(11)
[3]从方志记载的辣椒地方名称看辣椒在中国的引种传播[J]. 丁晓蕾,胡乂尹.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5(03)
[4]从文化概念到科学概念——中国古代嘉鱼的名实及分布演变研究[J]. 刘静,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04)
[5]明清时期食药用菌物产与文献记录[J]. 芦笛. 明清论丛. 2014(02)
[6]蒟酱(蒌叶)的历史与开发[J]. 郭声波. 中国农史. 2007(01)
[7]中国食用菌栽培探源[J]. 陈士瑜. 中国农史. 1983(04)
[8]食用菌栽培历史考[J]. 刘波,刘茵华. 农业考古. 1983(02)
本文编号:3731200
【文章页数】:14 页
【文章目录】:
一、从“兰花菇”的同物异名“南华菇”说起
二、“兰花菇”之名的出现
三、“兰花菇”之名的流行
四、“兰花菇”的姊妹名称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代食用菌栽培家余小铁生平资料补遗[J]. 芦笛. 食用菌. 2017(01)
[2]明代经济食用菌在自然与社会间的周转及其意义[J]. 芦笛. 史学月刊. 2015(11)
[3]从方志记载的辣椒地方名称看辣椒在中国的引种传播[J]. 丁晓蕾,胡乂尹.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5(03)
[4]从文化概念到科学概念——中国古代嘉鱼的名实及分布演变研究[J]. 刘静,蓝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4(04)
[5]明清时期食药用菌物产与文献记录[J]. 芦笛. 明清论丛. 2014(02)
[6]蒟酱(蒌叶)的历史与开发[J]. 郭声波. 中国农史. 2007(01)
[7]中国食用菌栽培探源[J]. 陈士瑜. 中国农史. 1983(04)
[8]食用菌栽培历史考[J]. 刘波,刘茵华. 农业考古. 1983(02)
本文编号:3731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73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