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CaCl 2 浓度下丛枝菌根真菌及寡雄腐霉对草莓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03 11:06
草莓因其色泽鲜美而成为广受欢迎的浆果。许多农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草莓座果期对草莓施用过量肥料、农药,导致土壤污染结板。草莓运输过程中由于草莓硬度过低腐烂变质也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本文对草莓分别施用AMF及PO,并对其进行不同CaCl2浓度的处理,研究了不同CaCl2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品质的影响;不同CaCl2浓度下,草莓体内的金属离子含量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研究结果表明,施用AMF及PO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配合Ca肥的施用时,会降低草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草莓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所上升。但与此同时,可溶性酸含量也随之升高。VC含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施用CaCl2引起的。当CaCl2施用浓度较低时,处理组的VC含量与对照组并未存在显著差异,但随着CaCl2浓度的升高,草莓中的VC含量也逐渐升高。但AMF处理组的VC含量与对照组仍无显著差异,PO组草莓的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草莓。PO的施用对草莓的类黄酮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aCl2的施用对类黄酮的增量效应并不显著。总酚含量受CaCl2浓度影响明显。未施用菌剂的草莓的总酚含量随着施用CaCl2的浓度升高而升高,...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草莓栽培概况
1.2 Ca离子对植物的影响
1.3 AMF对植物的影响
1.4 PO对植物的影响
1.5 草莓品质及抗氧化性
1.6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1 试验设计
2.2 试验方法
2.2.1 草莓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2.2.2 草莓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2.2.3 草莓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2.2.4 草莓果实中VC含量测定
2.2.5 草莓果实中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测定
2.2.6 草莓果实中SOD、CAT活性测定
2.2.7 草莓果实中天竺葵、矢车菊含量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4.2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3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4.4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VC含量的影响
2.4.5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类黄酮、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6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SOD、CAT活性的影响
2.4.7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天竺葵、矢车菊色素含量的影响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不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3.1 研究现状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试剂
3.2.2 样品处理
3.2.3 标准液的配置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K含量的影响
3.4.2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Na含量的影响
3.4.3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Ca含量的影响
3.4.4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Mg含量的影响
3.4.5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Zn含量的影响
3.4.6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Fe含量的影响
3.4.7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Cu含量的影响
3.4.8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Mn含量的影响
3.5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829216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草莓栽培概况
1.2 Ca离子对植物的影响
1.3 AMF对植物的影响
1.4 PO对植物的影响
1.5 草莓品质及抗氧化性
1.6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章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1 试验设计
2.2 试验方法
2.2.1 草莓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2.2.2 草莓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2.2.3 草莓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2.2.4 草莓果实中VC含量测定
2.2.5 草莓果实中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测定
2.2.6 草莓果实中SOD、CAT活性测定
2.2.7 草莓果实中天竺葵、矢车菊含量的测定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4.2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2.4.3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4.4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VC含量的影响
2.4.5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类黄酮、总酚含量、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6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SOD、CAT活性的影响
2.4.7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天竺葵、矢车菊色素含量的影响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不同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
3.1 研究现状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试剂
3.2.2 样品处理
3.2.3 标准液的配置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K含量的影响
3.4.2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Na含量的影响
3.4.3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Ca含量的影响
3.4.4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Mg含量的影响
3.4.5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Zn含量的影响
3.4.6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Fe含量的影响
3.4.7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Cu含量的影响
3.4.8 不同Ca浓度下AMF及PO对草莓中Mn含量的影响
3.5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829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82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