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5-氨基乙酰丙酸(ALA)和叶面肥对荒漠区温室番茄和辣椒增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14 03:04
  因为土地面积日趋减少、人员数量的日益膨胀,所以世界可耕地资源的情况不容乐观。再加上可用淡水资源的慢慢匮乏,这就驱使人类把目光聚集在遍布各地的荒漠、滩涂等非耕地。据统计中国荒漠化地域占有空间约为174.3万km2,超过了我国可耕地面积的总和,也因此荒漠化情形在世界领域内都比较严峻。开发利用荒漠地区土地,使之转变为可耕种的土地,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有卟啉物质化学合成都要以ALA作为关键性前体物质,并且ALA在高等动植物中普遍存在。它被看作是一种新的调节剂,在浓度大的时候作为除草剂,在浓度小的情况下提升作物的产量。近年来对ALA对提高作物抗冷性、抗旱性、耐盐性等有一定研究报道,但有关ALA在荒漠化地区园艺作物上的使用效果情况尚未研究。为此,本试验对荒漠区设施园艺中的番茄和辣椒叶面喷施ALA和叶面肥进行研究,探讨外源ALA和叶面肥对荒漠地区设施番茄和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影响,以期为荒漠区园艺作物的种植提供参考,为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荒漠区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试验以榆林市神木县农业特色示范园区为试验场地,以番茄和辣椒为材料,共设置了清水、...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荒漠化的概念及现状
    1.2 荒漠化成因
        1.2.1 生态环境脆弱
        1.2.2 人口压力大
        1.2.3 生产力水平低下,管制不精细
    1.3 土地荒漠化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1.3.1 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1.3.2 土地质量和生产力下降
        1.3.3 加剧自然环境变坏、引发灾害天气
        1.3.4 加深了贫困程度
        1.3.5 作物产量降低、草场退化
        1.3.6 影响交通、阻塞渠道
    1.4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4.1 严格控制人员数目的增长,降低对大自然的需求能力
        1.4.2 保护资源环境,建立生态农业,阻止沙漠化的扩展
        1.4.3 灵活采用相应管理手段,科学适度地利用资源
        1.4.4 创立健全的网络监测系统
    1.5 ALA的研究现状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5.1 ALA的性质
        1.5.2 ALA的生理作用
        1.5.3 ALA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
        2.1.1 试验地点简介
        2.1.2 主要的设备和仪器
        2.1.3 试验材料
        2.1.4 试验方法
    2.2 试验测定内容及方法
        2.2.1 土壤养分状况测量
        2.2.2 物候期的观察和记录
        2.2.3 植株长势测定
        2.2.4 果实产量测定
        2.2.5 品质指标的测定
        2.2.6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2.7 数据统计分析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外源ALA和叶面肥对番茄和辣椒生长势的影响
        3.1.1 外源ALA和叶面肥对番茄生长势的影响
        3.1.2 外源ALA和叶面肥对辣椒生长势的影响
    3.2 外源ALA和叶面肥对番茄和辣椒物候期的影响
        3.2.1 外源ALA和叶面肥对番茄物候期的影响
        3.2.2 外源ALA和叶面肥对辣椒物候期的影响
    3.3 外源ALA和叶面肥对番茄和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3.3.1 外源ALA和叶面肥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3.3.2 外源ALA和叶面肥处理对辣椒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3.4 ALA和叶面肥处理对番茄和辣椒酶活性的影响
        3.4.1 外源ALA和叶面肥处理对番茄酶活性的影响
        3.4.2 外源ALA和叶面肥处理对辣椒酶活性的影响
    3.5 外源ALA和叶面肥对番茄和辣椒植株产量的影响
        3.5.1 外源ALA和叶面肥处理对番茄植株产量的影响
        3.5.2 外源ALA和叶面肥处理对辣椒植株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27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3927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6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