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提取

发布时间:2020-04-02 06:46
【摘要】:地下结构的揭示(包括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是地震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接收函数因其简单实用的特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其原理是基于远震平面波近垂直出射和水平层假设,所以并不适用于复杂结构成像;而勘探地震学中的叠前深度波动方程偏移可用于复杂结构成像,但叠前深度偏移要求速度场比较准确才可以得到准确的地下结构的像,勘探上通常采用偏移速度分析(MVA)来进行速度场的构建,进而得到准确的地下结构的像。本文实现了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PS-RTM),对比了其在两种成像条件对透射转换波数据的成像差异;采用极性矫正的标量成像条件进行偏移,实现台站下方结构进行精细刻画。但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场要求较高,因此我们发展了被动源转换波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CIG)的提取方法(包括波前矢量法,局部平面波法和局部移位法)用来实现被动源转换波偏移速度分析。为了探究基于道集拉平的被动源转换波速度分析可行性,我们测试了被动源转换波共成像点道集对不同纵横波速误差的响应:当P波或S波速度偏大时,CIG上翘,速度偏小时,CIG下弯,其变化趋势与主动源转换波情况相反。而当P波和S波一个速度偏大,另外一个速度偏小时,CIG也有可能呈现平的状态。因此基于道集拉平的被动源转换波速度分析同时反演纵横波速度并不可靠,故本文引入纵横波速度比作为先验信息来约束反演。在求解反问题时,利用互相关自动拾取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深度残差,定义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深度残差的最小二范数作为目标函数。为方便目标函数对速度的梯度推导,建立中间函数将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残差与偏移速度联系起来,然后利用伴随状态法求解反问题。其中利用弹性波散射公式分别计算得到目标函数对纵横波偏移速度的梯度,然后将对应位置处拾取的深度残差通过梯度反投影到偏移速度上,利用线性搜索中抛物线拟合得到的最优步长,利用最速下降法迭代更新偏移速度。本文的方法实现不需要震源信息,可利用天然地震、微地震、诱发地震或人工震源进行速度建模,速度模型可用于偏移成像(莫霍面和强速度间断面)或震源定位(天然地震、微地震和诱发地震)。经过被动源偏移速度分析得到的纵横波速度场也可以作为弹性波全波形反演的初始速度模型,实现结构的精细刻画。
【图文】:

接收函数,叠前深度偏移,转换波


Fig.2-1邋The邋sketch邋of邋pre-stack邋depth邋migration邋VS邋receiver邋functions逡逑在接收函数方法中,假设界面是水平层状,所以来自于同一台站的直达波和逡逑转换波的到时差被用来计算得到界面的深度,如图2.1所示,所以当时地下模型逡逑出现起伏时,尤其是地形复杂时,成像效果无法得到保证。逡逑弹性波成像原理可用图2.2来表示。地面地震时,iP为一次反射PP,邋iS为逡逑转换波PS;远震平面P波从界面下方入射时,iP为直达P波pP,iS为转换S波逡逑pS。在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中,我们将检波器端的波场记录的纵横波进行反传,逡逑重构纵横波场,并利用成像条件使其在发生波转换的位置处成像。逡逑4逡逑

示意图,被动源,逆时偏移,转换波


逦▲逡逑i^QF^n逡逑图2-1叠前深度偏移VS接收函数(Shangetal.,2017)逡逑Fig.2-1邋The邋sketch邋of邋pre-stack邋depth邋migration邋VS邋receiver邋functions逡逑在接收函数方法中,假设界面是水平层状,所以来自于同一台站的直达波和逡逑转换波的到时差被用来计算得到界面的深度,如图2.1所示,所以当时地下模型逡逑出现起伏时,尤其是地形复杂时,成像效果无法得到保证。逡逑弹性波成像原理可用图2.2来表示。地面地震时,iP为一次反射PP,邋iS为逡逑转换波PS;远震平面P波从界面下方入射时,,iP为直达P波pP,iS为转换S波逡逑pS。在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中,我们将检波器端的波场记录的纵横波进行反传,逡逑重构纵横波场,并利用成像条件使其在发生波转换的位置处成像。逡逑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浩;查树贵;谢先梅;彭国斌;;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应用条件分析[J];江汉石油科技;2008年03期

2 杨维;王小卫;冯会元;边冬辉;杨哲;刘杰;;转换波处理关键技术应用及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S2期

3 张华;贺振华;李亚林;李瑞;何光明;李忠;;频域谱反演提高转换波薄层分辨率方法研究与应用(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17年02期

4 陈海峰;李向阳;赵波;钱忠平;侯爱源;;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J];石油物探;2013年05期

5 郭向宇;蒋小松;张国娟;霍丽娜;;复杂区三分量转换波数据处理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1期

6 潘树林;高磊;尹成;刘毅;;苏里格地区转换波初至识别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王孝;刘文卿;雍学善;禄娟;曾华会;;三维叠前转换波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08年02期

8 高磊;潘树林;周熙襄;史艳华;;利用转换波初至进行转换波剩余静校正[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1期

9 马昭军;唐建明;吕其彪;;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在新场地区的应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8年03期

10 唐建侯 ,李亚林 ,杜文军 ,巫芙蓉 ,张晓斌 ,唐晓雪;山地转换波资料处理技术的进展[J];天然气工业;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喜武;刘洪;郑天愉;;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实现地震转换波与多次反射波分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2 韩世春;丽飞;石建新;王高成;;三维转换波资料去噪方法研究及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尚帅;韩立国;;转换波的共面元叠加[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鸿雁;李庆春;;转换波高精度非双曲时距“双曲化”[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立明;李庆春;;有效提高转换波速度分析精度的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洋;魏修成;;高精度转换波资料处理方法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冯太林;;转换波精确速度分析方法[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薛光琦;宿和平;史大年;张家茹;;用天然地震转换波法对青藏高原的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马昭军;唐建明;;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马昭军;唐建明;;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处理技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法 王继明;转换波技术解决勘探难题[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通讯员 彭冬梅;提出转换波静校正解决方案[N];中国石油报;2003年

3 记者 孙南 刘韬;集团公司多分量地震处理技术实现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3年

4 记者 陈金国 特约记者 李金生;如何推进VSP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抒辛;转换波静校正模糊方法[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忠;三分量地震勘探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潘树林;P-SV转换波静校正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4 唐建明;转换波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方法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5 石建新;多分量地震处理解释关键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董一兵;沉积盆地近震转换波及其在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7 张兴岩;海底四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8 王兴臣;接收函数方法与华北克拉通北部岩石圈结构的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9 卢勇旭;瑞雷波反演及转换波静校正中粒子群算法的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周义军;苏里格气田盒8段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超;被动源转换波逆时偏移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提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王一鸣;三维转换波处理在BZ地区的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3 杨传茂;Ps转换波的特征及其在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测定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何贞举;提高转换波速度分析精度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崔杰;转换波高分辨率速度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马昭军;转换波衰减正、反演方法研究[D];石油大学(北京);2005年

7 徐磊;地震转换波速度交互分析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潘博文;基于扫描法的转换波速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9 姜岩;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及双折射分析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林文;大庆长垣北部喇嘛甸油田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11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11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e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