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余震序列地震动的条件均值谱与挑选方法研究
【图文】:
a) 汶川地震a) Wenchuan earthquakeb) 玉树地震b) Yushu earthquake图 1-1 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后余震分布图[3, 4]Fig. 1-1 The map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ftershock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and Yushu earthquake[3, 4]2010 年 9 月 4 日,新西兰发生 MW7.1 级地震,但是却没有人员伤亡,创
新西兰发生 MW7.1 级地震,但是却没有“奇迹”。2011 年 2 月 22 日,新西兰再次发生了 M遇难,多处建筑物损坏和倒塌[6]。图 1-2 显示 20C 大楼仍然保持完好,仅在部分墙面发现了一些较2 日余震过后,,PGC 大楼发生了倒塌,如图 1-3 所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3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珊;张郁山;;各类抗震设计规范对设计地震动时程规定的对比分析[J];中国地震;2017年01期
2 周越;陈苏;李小军;;基于小波方法的近海域地震动时频特性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3 梁建文;朱俊;;地下隧道轴向地震动土作用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4 蒋连接;巩思锋;蔡万军;;覆盖层厚度对远场长周期地震动能量特性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4期
5 张海锋;王立新;党发宁;田红梅;;面板堆石坝地震动最不利输入方向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6 温瑞智;;我国强地震动记录特征综述[J];地震学报;2016年04期
7 闻风;;能喷冰的“火山”[J];老友;2017年07期
8 黄宏生;;日本长周期地震动等级及其关联解说表[J];国际地震动态;2014年07期
9 张翠然;陈厚群;;工程地震动模拟研究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2008年02期
10 吴洪奇;姚进;任德均;;基于LabView生成人造地震动[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哲骞;陈辉国;宋祥林;;一种基于已知记录的多点地震动合成法[A];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六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频特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令心;张继文;;近远场地震动及其地震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窦玉斌;林永星;;地震动时程模拟的工程方法研究现状与预测[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超声模拟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吕斌;李杰;;确定性波动输入条件下的地震动场数值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8 李仕栋;罗奇峰;;不同角度浅埋断层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9 胡聿贤;张敏政;;地震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10 袁一凡;;近场地震动的模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袁芳;北京交大发挥学科优势支持灾后重建[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瑞广;主余震序列地震动的条件均值谱与挑选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籍多发;主余震地震动特征及结构地震反应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何卫平;考虑波传播特点的地震动场及工程应用[D];武汉大学;2015年
4 陈辉国;完全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5 王海云;近场强地震动预测的有限断层震源模型[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6 张郁山;希尔伯特—黄变换(HHT)与地震动时程的希尔伯特谱[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7 王满生;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参数识别和地震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8 张冬丽;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9 郝敏;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及地震动破坏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董娣;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因素与不确定性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楠;小波拟合D-V-A联合谱的人造地震动及其输入高层结构的动力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2 秦秋实;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3 尤涛;时程分析地震动选取方法与反应谱长周期段下降规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郑镇杰;基于时域随机地震动模型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5 王成;微小地震动检测系统的低噪声设计[D];吉林大学;2018年
6 王振;汶川地震北川县交通局办公综合楼倒塌分析[D];防灾科技学院;2018年
7 唐泽楠;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量化识别与参数解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8 黄云;地震动场地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9 卢志楷;基于潜在破坏势的近断层隧道最不利地震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10 王会娟;基于模型试验的场地地震动反应特性评价方法[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8年
本文编号:2651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65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