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基追踪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09:22
【摘要】:地震波阻抗反演作为地震勘探解释领域里的一项核心技术,在储层预测及油气藏描述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综合了地震和测井资料,包含了丰富的岩性和物性信息,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地下的地质构造和储层的岩性特征,极大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是勘探开发的重要依据。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与开发逐渐向复杂的隐蔽型和深层的非常规油气藏方向发展,于是对地震反演的精度以及分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波阻抗反演方法都基于稀疏反射系数的假设,在_2l范数约束极小的情况下直接求解反射系数,通过递推反演,最终得到波阻抗反演结果。稀疏脉冲反演方法作为其中最典型的方法之一,虽然有着对模型依赖较小,适用于无井或少井的地区等优点。但是由于_2l范数约束优化问题解的欠稀疏性,导致了该方法得到的反射系数序列浓稠密集,波阻抗结果纵向分辨率低下,很难识别较薄的地层边界。为了得到最优稀疏解,Tao等人发展了基于压缩传感理论的_0l范数,_1l范数最优化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基于_0l范数的匹配追踪方法和基于_1l范数的基追踪方法。匹配追踪方法特别适合信号的稀疏分解,在地震资料重构、去噪等领域中应用广泛。而基追踪方法适合精确求解稀疏解,从而可以应用与地震反演当中。基追踪反演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反演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过完备子波库,搜索解空间得到一组最稀疏的解。常规基追踪反演方法仅仅依赖地震数据,分辨率依然不足,可能导致反演结果与实际工区情况不符。于是本文在常规基追踪反演的基础之上发展了一种改进的基追踪反演方法和与之相匹配的反演流程。在反演之前,通过匹配追踪方法对地震数据进行重构,进一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然后基于标定子波构建完备子波库。最后通过在基追踪反演算法中引入地质模型约束,构建先验模型约束目标函数,将其转化为约束最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对偶对数障碍规划算法进行求解,可以有效解决常规基追踪反演结果分辨率不足的问题。二维模型测试表明,改进的基追踪反演方法比常规基追踪反演方法有更高的分辨率,在实际资料应用中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631.4
【图文】:

示意图,正反演,示意图


图 2-1 正反演关系示意图特定的反演问题,在较为理想的情况下,使用反演理论可以唯一物理模型解。例如Hergllotz-Wichert 非线性反演理论[50]在地震学中chert 反演理论采用了理想的走时地震数据,并且对地层的速度分中的速度是一维变化并且随着深度增加单调递增的,这样通过简反演出地层中的速度结构。可以看到,在该理论中有两条非常重要据是理想的、没有误差的,二者是要求速度是一维变化并且虽深惜的是,这两条假设在实际情况下都不可能达到,一方面数据的,另一方面实际地层中速度变化不一定满足简单的单调递增关系演方案在数学上看起来十分完美精巧,但是由于累计误差的存在的应用中非常有限。精确的反演方法一般只能运用于理想的公式应用计算中很难得到理想结果。另外,精确的反演方法在算法本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认识到,实际的地球物理模型往往是连续

流程图,贝叶斯估计,流程图,后验概率分布


第二章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望值满足一定条件时认为做出了最优的决策。贝叶斯决策理论中有三个基本概念是先验概率分布,似然函数和后验概率分布。所以在使用贝叶斯理论处理统计分或者做某种决策的时候,除了要使用观测样本信息以外,还必须提供一个先验概,可以是高斯分布、均匀分布、柯西分布等。似然函数则是一个关于模型的函数映了估计模型与真实模型的相似性。后验概率分布是概率论的角度出发反映了估的分布状态。它是在抽样以后得到的,故称为后验分布。后验概率分布的本质是用抽样信息的分布结果对先验概率分布进行修正后的结果。图 2-1 描述了贝叶斯流程。

构成图,构成图,反射系数,权重因子


图 2-2 反射系数构成图冲反演目标函数一般为:21( ) ( ) ( ) ( )2 2 2T TJ r d Gr d Gr r r Cr 1( ) ( )2Td Gr d Gr为地震数据误差拟合项,d 为实际地震数据,射系数序列, 为波阻抗值,C 为积分矩阵,2Tr r 为反射系2)r为模型约束项, , 分别是加权因子。演目标函数可以得出:只有适当调节权重因子才能使得地震记录权重因子的选择暂无定势,一般根据实际工区的具体概况择优选小。往往实际应用时,会参考经验参数大小来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海林;;差分吸收光谱反演方法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6年17期

2 朱介寿;骆循;;地球内部三维地震反演方法及其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7年02期

3 范天锡;大气廓线统计反演方法的改进[J];气象;1988年05期

4 侯杰昌,吴庆麟;电离层等折射指数面速度剖面的无线电反演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5 陈峰;曾宗泳;丁勇;;大气折射反演和近地面反常折射现象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4期

6 徐利治;蒋茂森;;关于Egorychev《积分表示与组合和的计算》一书的评注[J];应用数学;1988年Z1期

7 崔若飞;;τ-p域内的速度反演方法[J];国外油气勘探;1989年06期

8 杨再朝;应用FFT计算u函数的界面反演方法[J];石油物探;1989年02期

9 王宁;;用声波方程速度反演方法进行偏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9年01期

10 陈建楠;白洁;周著华;方涵先;;卫星资料遥感云顶高度反演方法综述[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一波;傅竹武;段永康;胡毅力;;地震图象重建技术中几种反演方法的适用性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李霄龙;王喜臣;;似二度多边形界面重磁联合反演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邹雅铭;关守军;;基于序贯高斯模拟的随机地震反演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艾印双;郑天愉;刘鹏程;;自适应全局混合反演方法[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周文月;黄大年;孟兆海;高秀鹤;;基于重磁张量数据的交叉梯度反演方法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49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与装备、专题50地壳应力与地震[C];2015年

6 张小路;;一种重磁反演方法的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7 孔祥宁;;速度反演方法及其应用[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家蓉;;不同反演方法在塔北地区的应用[A];油气地球物理实用新技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欣;李振春;张凯;王冲;;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七)——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5年

10 刘炳杨;高建虎;李胜军;桂金咏;王洪求;;一种高分辨率阻抗反演方法及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斌成;安徽局物测队 全三维岩性反演方法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煤地质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井浩;基于波动方程的动力学反演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杨修伟;基于逐渐变形法的储层随机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3 刘昱朗;介质目标反演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雁浩;传热过程的模型预测反演方法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7年

5 敬荣中;地球物理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何方敏;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成像统计反演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轲;冬小麦叶面积指数高光谱遥感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段四波;高空间分辨率全天候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孙石达;磁总场异常及其梯度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10 陈睿;材料特性参量识别的混合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德木;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基追踪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张欣;立体层析速度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郭惠莹;几种界面反演方法在东北地区航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4 王天资;基于第三类边界条件的传热系数反演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张姚滢;基于声线理论流场反演方法的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年

6 潘实;射线阻抗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7 郝亚炬;高精度Q值反演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8 杨兆航;重震匹配约束联合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9 段锋华;气溶胶高值条件下二氧化碳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0 李秋辰;重力聚焦反演方法在长白山地区的应用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68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768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6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