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季风区若干河流万年尺度稀遇洪水事件水文恢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22:34
稀遇洪水水文重建是超长尺度水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同时是也全新世环境变化研究的前沿性课题之一。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研究能够从自然界真实记录的沉积物中提取洪水信息,评估流域内万年尺度特大洪水规模与频率,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洪水资源化利用、灾害风险性评估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同时为深刻理解特大洪水事件长时间尺度发生的气候背景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多学科手段对季风区河流(黄河晋陕峡谷、延河、伊洛河、汉江上游)稀遇洪水事件调查研究,综合野外宏观特征和理化分析,鉴别古洪水事件的沉积物记录。利用光释光(OSL)测年技术,结合全新世地层关系和文化遗物等,建立全新世特大洪水事件的年代框架。在基岩峡谷河段,利用古洪水滞流水深法和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尖灭点法重建有关地点的古洪水洪峰水位,采用比降-面积法和逐步回水曲线法重建其洪峰流量。综合其他地点古洪水成果,对黄河中游主要支流、晋陕峡谷和汉江上游全新世古洪水规模和时间序列初步集成研究,揭示季风区稀遇洪水事件发生的气候背景。为了揭示大江大河稀遇洪水与支流冲沟山洪泥流沉积物性质差异,对青海马厂塬遗址暴雨山洪泥流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结论如下:(1)...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古洪水事件研究进展
1.2.2 国内古洪水事件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群发性灾害事件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地点
2.1 研究区概况
2.1.1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延河和伊洛河概况
2.1.2 汉江上游地理概况
2.1.3 黄河上游民和盆地地质、地理和考古背景
2.2 研究地点
2.2.1 黄河晋陕峡谷兴县段裴家川口
2.2.2 延河延长段郭家川
2.2.3 伊河龙门峡与洛河曹魏内城遗址龙虎滩
2.2.4 汉江上游洋县段杜家沟、万春村和茶坊村
2.2.5 汉江上游旬阳段新滩村
2.2.6 青海民和马厂源遗址
2.3 研究方法
2.3.1 野外宏观特征调查
2.3.2 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分析
2.3.3 水文水力学模型
2.4 光释光测年原理与方法
2.4.1 OSL样品采集、前处理与样片制备
2.4.2 等效剂量的测定
2.4.3 环境剂量率的测定
第3章 全新世稀遇洪水事件与山洪泥流事件的鉴别
3.1 现代大洪水SWD与洪痕关系及水文学意义
3.2 古洪水事件的判别
3.2.1 黄河兴县段PJCK地点
3.2.2 延河延长段GJC地点
3.2.3 洛河曹魏内城遗址LHT地点
3.2.4 汉江洋县段DJG地点
3.2.5 汉江洋县段WCC地点
3.2.6 汉江旬阳段XTC地点
3.3 马厂塬遗址古山洪泥流事件的判别
第4章 稀遇洪水事件与古山洪泥流事件释光测年
4.1 OSL测年实验条件的选择
4.1.1 黄河兴县段PJCK地点
4.1.2 延河延长段GJC地点
4.1.3 伊河LMX地点和洛河LHT地点
4.1.4 汉江洋县段WCC地点
4.1.5 青海民和马厂塬遗址BQC地点
4.2 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年代计算
4.2.1 黄河兴县段古洪水事件OSL年代
4.2.2 延河延长段古洪水事件OSL年代
4.2.3 伊河和洛河古洪水事件OSL年代
4.2.4 汉江洋县段古洪水事件OSL年代
4.2.5 青海民和马厂塬遗址古山洪泥流事件年代
第5章 稀遇洪水事件水文重建
5.1 重建稀遇洪水洪峰水位
5.1.1 黄河晋陕峡谷兴县段PJCK地点
5.1.2 延河延长段GJC地点
5.1.3 汉江上游洋县段DJG地点
5.1.4 汉江上游旬阳段XTC地点
5.2 古洪水洪峰流量的估算与验证
5.2.1 黄河晋陕峡谷兴县段PJCK地点
5.2.2 延河延长段GJC地点
5.2.3 汉江上游洋县段DJG地点
5.2.4 汉江上游旬阳段XTC地点
5.3 长时间尺度洪水频率分析
5.3.1 延河甘谷驿水文站
5.3.2 汉江洋县水文站
5.3.3 汉江安康水文站
第6章 讨论
6.1 古洪水滞流水深法的优势与不确定性分析
6.2 黄河中游与汉江上游全新世稀遇洪水规模
6.2.1 黄河中游主要支流全新世稀遇洪水规模
6.2.2 黄河晋陕峡谷干流全新世稀遇洪水规模
6.2.3 汉江上游全新世稀遇洪水规模
6.3 稀遇洪水事件时间序列与季风气候响应关系
6.3.1 黄河中游稀遇洪水事件群时间性规律
6.3.2 汉江上游全新世稀遇洪水事件的时间性规律
6.3.3 中国季风区稀遇洪水发生气候背景与全球联系
6.4 青海民和马厂塬遗址史前山洪泥流事件古环境意义
6.4.1 山洪泥流与地震伴生的构造活动
6.4.2 古暴雨山洪泥流成因及启示
6.4.3 区分大江大河古洪水沉积物与冲沟山洪泥流沉积物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重要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和盆地马厂塬遗址古地震与暴雨山洪泥流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J]. 郭永强,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张玉柱,胡贵明,周强. 地质学报. 2016(01)
[2]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对策[J]. 崔鹏,苏凤环,邹强,陈宁生,张镱锂. 科学通报. 2015(32)
[3]湖泊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事件识别及与气候关系[J]. 张灿,周爱锋,张晓楠,吴铎,郝盛吞.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7)
[4]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5)——断层隐形、尖灭与年轻事件识别[J]. 冉勇康,王虎,李彦宝. 地震地质. 2015(02)
[5]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体的发现及其环境与灾害意义[J]. 陈剑,崔之久. 沉积学报. 2015(02)
[6]初论堰塞湖溃坝沉积相特征[J]. 崔之久,张梅,崔鹏,陈剑,魏明建,葛永刚,陈艺鑫,李川川. 山地学报. 2015(02)
[7]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4)——古地震定年技术的样品采集和事件年代分析[J]. 冉勇康,王虎,杨会丽,徐良鑫. 地震地质. 2014(04)
[8]拉脊山断裂古地震与喇家遗址灾变事件关系研究[J]. 李智敏,李延京,田勤俭,夏玉胜,张加庆,姚生海,黄伟. 地震研究. 2014(S1)
[9]黄河中游干支流洪水滞流沉积物性质对比分析[J]. 李晓刚,黄春长.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5)
[10]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地缘政治[J]. 王文涛,刘燕华,于宏源. 地理学报. 2014(09)
本文编号:2900202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古洪水事件研究进展
1.2.2 国内古洪水事件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群发性灾害事件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地点
2.1 研究区概况
2.1.1 黄河中游晋陕峡谷、延河和伊洛河概况
2.1.2 汉江上游地理概况
2.1.3 黄河上游民和盆地地质、地理和考古背景
2.2 研究地点
2.2.1 黄河晋陕峡谷兴县段裴家川口
2.2.2 延河延长段郭家川
2.2.3 伊河龙门峡与洛河曹魏内城遗址龙虎滩
2.2.4 汉江上游洋县段杜家沟、万春村和茶坊村
2.2.5 汉江上游旬阳段新滩村
2.2.6 青海民和马厂源遗址
2.3 研究方法
2.3.1 野外宏观特征调查
2.3.2 粒度与地球化学元素分析
2.3.3 水文水力学模型
2.4 光释光测年原理与方法
2.4.1 OSL样品采集、前处理与样片制备
2.4.2 等效剂量的测定
2.4.3 环境剂量率的测定
第3章 全新世稀遇洪水事件与山洪泥流事件的鉴别
3.1 现代大洪水SWD与洪痕关系及水文学意义
3.2 古洪水事件的判别
3.2.1 黄河兴县段PJCK地点
3.2.2 延河延长段GJC地点
3.2.3 洛河曹魏内城遗址LHT地点
3.2.4 汉江洋县段DJG地点
3.2.5 汉江洋县段WCC地点
3.2.6 汉江旬阳段XTC地点
3.3 马厂塬遗址古山洪泥流事件的判别
第4章 稀遇洪水事件与古山洪泥流事件释光测年
4.1 OSL测年实验条件的选择
4.1.1 黄河兴县段PJCK地点
4.1.2 延河延长段GJC地点
4.1.3 伊河LMX地点和洛河LHT地点
4.1.4 汉江洋县段WCC地点
4.1.5 青海民和马厂塬遗址BQC地点
4.2 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年代计算
4.2.1 黄河兴县段古洪水事件OSL年代
4.2.2 延河延长段古洪水事件OSL年代
4.2.3 伊河和洛河古洪水事件OSL年代
4.2.4 汉江洋县段古洪水事件OSL年代
4.2.5 青海民和马厂塬遗址古山洪泥流事件年代
第5章 稀遇洪水事件水文重建
5.1 重建稀遇洪水洪峰水位
5.1.1 黄河晋陕峡谷兴县段PJCK地点
5.1.2 延河延长段GJC地点
5.1.3 汉江上游洋县段DJG地点
5.1.4 汉江上游旬阳段XTC地点
5.2 古洪水洪峰流量的估算与验证
5.2.1 黄河晋陕峡谷兴县段PJCK地点
5.2.2 延河延长段GJC地点
5.2.3 汉江上游洋县段DJG地点
5.2.4 汉江上游旬阳段XTC地点
5.3 长时间尺度洪水频率分析
5.3.1 延河甘谷驿水文站
5.3.2 汉江洋县水文站
5.3.3 汉江安康水文站
第6章 讨论
6.1 古洪水滞流水深法的优势与不确定性分析
6.2 黄河中游与汉江上游全新世稀遇洪水规模
6.2.1 黄河中游主要支流全新世稀遇洪水规模
6.2.2 黄河晋陕峡谷干流全新世稀遇洪水规模
6.2.3 汉江上游全新世稀遇洪水规模
6.3 稀遇洪水事件时间序列与季风气候响应关系
6.3.1 黄河中游稀遇洪水事件群时间性规律
6.3.2 汉江上游全新世稀遇洪水事件的时间性规律
6.3.3 中国季风区稀遇洪水发生气候背景与全球联系
6.4 青海民和马厂塬遗址史前山洪泥流事件古环境意义
6.4.1 山洪泥流与地震伴生的构造活动
6.4.2 古暴雨山洪泥流成因及启示
6.4.3 区分大江大河古洪水沉积物与冲沟山洪泥流沉积物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重要创新点
7.3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和盆地马厂塬遗址古地震与暴雨山洪泥流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J]. 郭永强,黄春长,周亚利,庞奖励,查小春,张玉柱,胡贵明,周强. 地质学报. 2016(01)
[2]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对策[J]. 崔鹏,苏凤环,邹强,陈宁生,张镱锂. 科学通报. 2015(32)
[3]湖泊沉积记录的古洪水事件识别及与气候关系[J]. 张灿,周爱锋,张晓楠,吴铎,郝盛吞. 地理科学进展. 2015(07)
[4]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5)——断层隐形、尖灭与年轻事件识别[J]. 冉勇康,王虎,李彦宝. 地震地质. 2015(02)
[5]金沙江上游雪隆囊古滑坡堰塞湖溃坝堆积体的发现及其环境与灾害意义[J]. 陈剑,崔之久. 沉积学报. 2015(02)
[6]初论堰塞湖溃坝沉积相特征[J]. 崔之久,张梅,崔鹏,陈剑,魏明建,葛永刚,陈艺鑫,李川川. 山地学报. 2015(02)
[7]中国大陆古地震研究的关键技术与案例解析(4)——古地震定年技术的样品采集和事件年代分析[J]. 冉勇康,王虎,杨会丽,徐良鑫. 地震地质. 2014(04)
[8]拉脊山断裂古地震与喇家遗址灾变事件关系研究[J]. 李智敏,李延京,田勤俭,夏玉胜,张加庆,姚生海,黄伟. 地震研究. 2014(S1)
[9]黄河中游干支流洪水滞流沉积物性质对比分析[J]. 李晓刚,黄春长. 自然灾害学报. 2014(05)
[10]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地缘政治[J]. 王文涛,刘燕华,于宏源. 地理学报. 2014(09)
本文编号:2900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290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