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近地表高精度建模法(STP)与品质因子值Q在四川盆地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3 07:21
  四川盆地作为以山地及丘陵为主的地区,近地表条件非常复杂,低、降速带(即风化层)的纵横向变化剧烈,通常在很短距离内地表高程就有很大变化。由低、降速带的速度、厚度的变化,以及地表不规则起伏所引起的静校正问题以及地震波频率衰减的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求取精确的静校正量的地震资料进行静校正以及利用实地的Q值对地震资料进行近地表衰减的补偿。近地表高精度建模(STP Surface Tomography Prospect)法相比传统的静校正方法,采用更小的道距以及偏移距,对近地表短距离内变化剧烈地区的信息采样更加充分,更有利于速度模型的精确建立,从而提高静校正量的计算精度。另一方面,通过分层提取和公式拟合,求取到工区内的近地表品质因子值Q,再运用到地震资料的近地表衰减补偿中,有效改善单炮的频宽以及能量。为探索STP法和Q值的衰减补偿在四川盆地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条件,本文选择四川盆地具有代表性的三类近地表工区开展四种静校正方法的应用效果对比,得到在川西近地表出露岩性复杂地区适用STP法处理地震资料的认识;同时在各工区通过分层提取、公式拟合等方法获取品质因子值Q,并用Q值对被近地表风化层...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
第2章 近地表高精度建模技术研究
    2.1 微测井、折射、层析、STP静校正方法基本原理
        2.1.1 微测井静校正基本原理
        2.1.2 折射静校正基本原理
        2.1.3 层析静校正基本原理
        2.1.4 近地表高精度建模法(STP)基本原理
    2.2 地震旅行时层析成像技术
        2.2.1 基本原理
        2.2.2 初至旅行时层析的步骤
    2.3 初始模型建立方法研究
        2.3.1 模型离散化
        2.3.2 折射法
        2.3.3 井外推法
        2.3.4 综合法
    2.4 射线追踪方法研究
        2.4.1 最短路径射线追踪
        2.4.2 理论模型测试(射线追踪)
    2.5 STP层析模型测试
        2.5.1 水平地堑模型
        2.5.2 水平地形、起伏界面模型
        2.5.3 起伏地形、起伏界面模型
    2.6 层析静校正量计算
        2.6.1 静校正量求取
        2.6.2 与其它几种静校正方法比较
        2.6.3 小结
第3章 品质因子值计算技术研究
    3.1 品质因子Q基本理论
    3.2 谱比法求取Q值的原理
        3.2.1 基本方法
        3.2.2 实现Q值提取的注意事项
第4章 STP法与其他静校正方法的实际资料应用
    4.1 四川盆地近地表类型划分原则
    4.2 正坝南地区资料应用情况
        4.2.1 工区基本情况
        4.2.2 高精度建模与静校正应用情况
    4.3 安岳地区资料静校正应用情况
        4.3.1 工区基本情况
        4.3.2 高精度建模与静校正应用情况
    4.4 华头咀-三苏场地区资料静校正应用情况
        4.4.1 工区基本情况
        4.4.2 高精度建模与静校正应用情况
    4.5 平落坝地区资料静校正应用情况
        4.5.1 工区基本情况
        4.5.2 高精度建模与静校正应用情况
    4.6 各工区不同静校正方法效果对比小结
第5章 实际资料Q值提取与应用
    5.1 柘坝场地区Q值提取及STP-Q技术
        5.1.1 资料采集情况
        5.1.2 Q值计算参数测试
        5.1.3 STP-Q技术
    5.2 其它地区Q值提取及应用
        5.2.1 正坝南地区
        5.2.2 安岳地区
        5.2.3 华头咀-三苏场地区
    5.3 品质因子值Q应用效果小结
第6章 认识及结论
    6.1 认识
    6.2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优化组合静校正技术在灰岩区的应用及效果[J]. 巢醍浒,朱保证,李有强,智慧芳.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30)
[2]联合垂直地震剖面资料提高地面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应用研究[J]. 陈双全,李向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3]基于改进的广义S变换求取地层品质因子Q值[J]. 付勋勋,徐峰,秦启荣,李培,邵晓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2(03)
[4]利用零井源距VSP资料进行品质因子反演[J]. 张大伟,孙赞东,王学军,邹雯,冯晓燕,路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S1)
[5]折射静校正在黄土塬地区的应用[J]. 纪明.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9)
[6]利用双井微测井资料估算近地表Q值[J]. 于承业,周志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1)
[7]巨厚黄土覆盖区表层地震信号衰减测量[J]. 梁向豪,罗仁泽,周翼,陈猛,张兴东,黄有晖,唐剑.  天然气技术. 2010(05)
[8]对比讨论常用三种静校正方法的优劣[J]. 贾敏.  知识经济. 2010(14)
[9]利用零偏VSP直达波提取品质因子方法研究[J]. 汪云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03)
[10]几种静校正方法的研究与比较[J]. 罗英伟,段卫星,徐维秀,杨晶.  油气地球物理. 2010(01)

博士论文
[1]复杂地表静校正方法研究及应用[D]. 熊定钰.成都理工大学 2012
[2]辽河油田水陆过渡带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研究[D]. 周陆扬.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基于应用网格环境的复杂地表波动方程基准面静校正研究[D]. 刘素芹.中国石油大学 2008
[4]复杂地区表层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D]. 何光明.成都理工大学 2007
[5]转换波静校正模糊方法[D]. 金抒辛.吉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初至折射静校正合成记录测试分析及处理应用[D]. 王茂.长安大学 2014
[2]黄土塬地区强横向变速构造成像方法应用研究[D]. 钱春华.成都理工大学 2013
[3]无射线层析静校正方法在四川复杂山地的应用研究[D]. 雷慧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4]黄土塬地区静校正方法应用研究[D]. 李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5]长岭断陷深层地震勘探采集处理技术研究[D]. 张庆斌.东北石油大学 2012
[6]复杂地表地区初至波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研究[D]. 卢明德.东北石油大学 2012
[7]初至波层析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 孙黄利.西安科技大学 2010
[8]川东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方法应用研究[D]. 李宏伟.成都理工大学 2010
[9]基于复杂地表波场延拓的静校正方法研究[D]. 李翔.吉林大学 2009
[10]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应用研究[D]. 于岚.中国石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016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016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a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