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地震勘探中炸药激发约束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4 23:58
为了在勘探设计及施工中能充分融合精细爆炸技术理论,达到提高激发质量和降低次生危害的目的,通过对炸药震源激发中几项爆破约束因素的应用分析,确定出了地表单一自由面不产生外部作用下的药量与最小井深设计要求、组合激发规避爆炸破坏半径影响的经验算法、井中多级装药延时激发入射波垂向叠加的基本条件、井激发中阻尼与几何耦合的匹配度关系和爆炸振动安全距离约束下的人机联作选定井位方法等地震勘探精细爆破技术原则。实践证明,这些技术原则应用在地震勘探设计及施工中,能有效指导勘探激发作业,提高质量,达到降低爆破危害的目的。
【文章来源】:工程爆破. 2020,26(03)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反射地震勘探原理
水平界面地震波的时间-距离
式中:Dmin为炮井的最小埋置深度,m;L为单井药量柱状药包的长度,m;kp为土岩介质的碎胀系数(黏土页岩1.4,砂质页岩1.6~1.8,硬砂岩1.5~1.8)。2)一般地震勘探中,对于爆炸后自由面不产生外部作用,可用经验公式Wmin≈ 3 Q 3 获得最小设计井深要求,其中Q为井中装药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陆上石油地震勘探炸药震源研究进展[J]. 陈健. 科技导报. 2013(25)
[2]空气与水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J]. 闫国斌,于亚伦. 工程爆破. 2009(04)
[3]古建筑的爆破安全允许振动限值研究[J]. 姚道平,张艺峰,谢志招. 工程爆破. 2008(03)
[4]地下结构及其围岩爆破地震效应[J]. 阳生权,周健,吕中玉. 工程爆破. 2006(01)
[5]爆破震动安全距离的优化计算[J]. 叶洲元,周志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03)
[6]垂向叠加震源冲击波激发地震波的能量分析[J]. 宋玉龙,吕公河,王新红,徐德惠,房师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04)
博士论文
[1]爆破震动效应及其灾害的主动控制[D]. 凌同华.中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1691
【文章来源】:工程爆破. 2020,26(03)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反射地震勘探原理
水平界面地震波的时间-距离
式中:Dmin为炮井的最小埋置深度,m;L为单井药量柱状药包的长度,m;kp为土岩介质的碎胀系数(黏土页岩1.4,砂质页岩1.6~1.8,硬砂岩1.5~1.8)。2)一般地震勘探中,对于爆炸后自由面不产生外部作用,可用经验公式Wmin≈ 3 Q 3 获得最小设计井深要求,其中Q为井中装药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陆上石油地震勘探炸药震源研究进展[J]. 陈健. 科技导报. 2013(25)
[2]空气与水介质不耦合装药爆破数值模拟[J]. 闫国斌,于亚伦. 工程爆破. 2009(04)
[3]古建筑的爆破安全允许振动限值研究[J]. 姚道平,张艺峰,谢志招. 工程爆破. 2008(03)
[4]地下结构及其围岩爆破地震效应[J]. 阳生权,周健,吕中玉. 工程爆破. 2006(01)
[5]爆破震动安全距离的优化计算[J]. 叶洲元,周志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03)
[6]垂向叠加震源冲击波激发地震波的能量分析[J]. 宋玉龙,吕公河,王新红,徐德惠,房师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04)
博士论文
[1]爆破震动效应及其灾害的主动控制[D]. 凌同华.中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1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016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