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塬区地震采集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1 11:50
随着中石化勘探区块调整,胜利油田在西部新增勘探区块38个,其中黄土塬区面积近1万km2,在黄土之下蕴藏有丰富的油气及煤炭资源,勘探潜力巨大。但胜利西部黄土塬区勘探程度低,资料缺乏,六盘山盆地从50年代勘探至今,仍未取得突破。造成这种勘探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黄土塬地区黄土覆盖巨厚,地表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冲刷作用,形成了典型的“塬、墚、峁、坡、沟”等地貌景观,切割剧烈,冲沟发育。这种特殊的地震地质情况给地震勘探带来了诸多困难。一是激发接收条件差,主要表现为:近地表黄土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严重;围岩松散造成激发地震波能量与频率过低;黄土层与中生界的岩石地层形成强的波阻抗界面,严重阻挡了地震波能量的下传;黄土塬区表层结构岩性和速度变化大,激发位置和深度优选困难;多次波发育,次生干扰严重,信噪比低。二是地表起伏剧烈,相对高差大,静校正问题突出,表层结构调查难度大。三是潜水面埋藏深、钙质结核层广泛分布造成钻井困难等。目前黄土塬勘探在激发接收及观测方式上已形成一套适应的地震采集技术,应用以上技术在较大的黄土塬、黄土塬的主沟或大的支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但现有的地震采集关键技...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解决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5 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1.5.1 技术路线
1.5.2 实施方案
第二章 黄土塬地震勘探现状
2.1 黄土塬地震勘探现状
2.2 六盘山盆地概况
第三章 黄土沉积结构与地震波吸收衰减规律研究
3.1 黄土沉积结构研究
3.1.1 黄土地层区划分
3.1.2 地层发育特征
3.1.3 黄土沉积特征分析
3.1.4 黄土对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
3.1.5 典型黄土沉积结构分析
3.2 黄土引起的激发振幅和频率吸收衰减的变化研究
3.2.1 黄土塬表层吸收衰减分析
3.2.2 黄土区激发振幅和频率吸收衰减规律分析
3.3 黄土导致的地震波能量和子波变化规律研究
3.3.1 黄土导致的地震波能量变化
3.3.2 黄土导致的子波变化
3.4 黄土塬区次生干扰波研究
3.4.1 次生干扰特点
3.4.2 黄土引起的干扰波特征分析
3.5 黄土对地震采集的影响分析
3.5.1 黄土沉积导致的勘探难题
3.5.2 解决黄土塬区勘探难题的几点认识
第四章 黄土塬区观测方式研究
4.1 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4.1.1 最大炮检距
4.1.2 覆盖次数
4.2 黄土塬区观测方式的对比分析
4.2.1 沿沟弯线采集
4.2.2 直线观测方式
4.2.3 多线观测方式
4.2.4 非纵观测方式分析
4.2.5 三维观测方式
4.2.6 宽线地震采集技术
4.3 对六盘山二维观测系统设计的建议
4.4 胜利黄土塬区特色观测系统设计技术
4.4.1 基于复杂地表的炮检点优化设计
4.4.2 基于复杂构造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
第五章 六盘山盆地采集效果分析
5.1 六盘山二维研究应用的技术
5.2 应用效果分析
5.2.1 单炮效果
5.2.2 剖面品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提高黄土塬地区地震波激发质量的几点认识[J]. 卢湘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01)
[2]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J]. 窦伟坦,杜玉斌,于波,邓述全,姚宗惠,王学刚,杜中东,王学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6)
[3]弯线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中的若干问题[J]. 杨庆道,王伟锋,尹以东,赵玉生,李继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3)
[4]黄土塬非纵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J]. 杜中东,邓述全,汪兴业,周夏丽,滕永珍,刘于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S1)
[5]吸收衰减分析方法探讨[J]. 李林,刘仕友,陈志宏,陈殿远,邓勇. 西部探矿工程. 2010(11)
[6]巨厚黄土覆盖区表层地震信号衰减测量[J]. 梁向豪,罗仁泽,周翼,陈猛,张兴东,黄有晖,唐剑. 天然气技术. 2010(05)
[7]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J]. 罗卫东,张晓斌,王勤耕,周鸣,李大军. 钻采工艺. 2010(S1)
[8]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方法与效果分析[J]. 唐汉平. 煤炭科学技术. 2010(02)
[9]基于波动理论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J]. 李佩,陈生昌,常鉴,徐国庆.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1)
[10]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综述[J]. 程建远,李宁,侯世宁,杨光明,张学汝. 中国煤炭地质. 2009(12)
硕士论文
[1]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地震波传播规律及补偿方法研究[D]. 何京.中国石油大学 2011
[2]VSP反Q滤波[D]. 余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3]地震波吸收衰减与补偿方法研究[D]. 门哲.长安大学 2009
[4]中原油田地震波衰减规律研究与应用[D]. 张建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本文编号:3336106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解决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同类技术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5 技术路线与实施方案
1.5.1 技术路线
1.5.2 实施方案
第二章 黄土塬地震勘探现状
2.1 黄土塬地震勘探现状
2.2 六盘山盆地概况
第三章 黄土沉积结构与地震波吸收衰减规律研究
3.1 黄土沉积结构研究
3.1.1 黄土地层区划分
3.1.2 地层发育特征
3.1.3 黄土沉积特征分析
3.1.4 黄土对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
3.1.5 典型黄土沉积结构分析
3.2 黄土引起的激发振幅和频率吸收衰减的变化研究
3.2.1 黄土塬表层吸收衰减分析
3.2.2 黄土区激发振幅和频率吸收衰减规律分析
3.3 黄土导致的地震波能量和子波变化规律研究
3.3.1 黄土导致的地震波能量变化
3.3.2 黄土导致的子波变化
3.4 黄土塬区次生干扰波研究
3.4.1 次生干扰特点
3.4.2 黄土引起的干扰波特征分析
3.5 黄土对地震采集的影响分析
3.5.1 黄土沉积导致的勘探难题
3.5.2 解决黄土塬区勘探难题的几点认识
第四章 黄土塬区观测方式研究
4.1 观测系统设计方法
4.1.1 最大炮检距
4.1.2 覆盖次数
4.2 黄土塬区观测方式的对比分析
4.2.1 沿沟弯线采集
4.2.2 直线观测方式
4.2.3 多线观测方式
4.2.4 非纵观测方式分析
4.2.5 三维观测方式
4.2.6 宽线地震采集技术
4.3 对六盘山二维观测系统设计的建议
4.4 胜利黄土塬区特色观测系统设计技术
4.4.1 基于复杂地表的炮检点优化设计
4.4.2 基于复杂构造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
第五章 六盘山盆地采集效果分析
5.1 六盘山二维研究应用的技术
5.2 应用效果分析
5.2.1 单炮效果
5.2.2 剖面品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提高黄土塬地区地震波激发质量的几点认识[J]. 卢湘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01)
[2]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非纵三维地震勘探采集技术[J]. 窦伟坦,杜玉斌,于波,邓述全,姚宗惠,王学刚,杜中东,王学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6)
[3]弯线地震勘探技术应用中的若干问题[J]. 杨庆道,王伟锋,尹以东,赵玉生,李继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1(03)
[4]黄土塬非纵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J]. 杜中东,邓述全,汪兴业,周夏丽,滕永珍,刘于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0(S1)
[5]吸收衰减分析方法探讨[J]. 李林,刘仕友,陈志宏,陈殿远,邓勇. 西部探矿工程. 2010(11)
[6]巨厚黄土覆盖区表层地震信号衰减测量[J]. 梁向豪,罗仁泽,周翼,陈猛,张兴东,黄有晖,唐剑. 天然气技术. 2010(05)
[7]巨厚黄土地区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J]. 罗卫东,张晓斌,王勤耕,周鸣,李大军. 钻采工艺. 2010(S1)
[8]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方法与效果分析[J]. 唐汉平. 煤炭科学技术. 2010(02)
[9]基于波动理论的地震观测系统设计[J]. 李佩,陈生昌,常鉴,徐国庆.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1)
[10]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综述[J]. 程建远,李宁,侯世宁,杨光明,张学汝. 中国煤炭地质. 2009(12)
硕士论文
[1]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地震波传播规律及补偿方法研究[D]. 何京.中国石油大学 2011
[2]VSP反Q滤波[D]. 余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3]地震波吸收衰减与补偿方法研究[D]. 门哲.长安大学 2009
[4]中原油田地震波衰减规律研究与应用[D]. 张建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本文编号:3336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3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