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沉积学在非常规薄层砂体刻画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8-25 03:43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气藏为典型的岩性气藏,砂体主要为辫状河分流河道砂体,砂体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厚度薄,受制于地震分辨率的影响,传统的地震反演技术难以准确刻画薄层砂体展布特征,制约了勘探开发进程。地震沉积学技术提供了打开薄层砂体刻画研究的钥匙,通过90度相移及等时地层切片两大关键技术,结合地震属性分析,能够有效表征非常规薄储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及纵向演化规律,清晰刻画出陆相辫状分流河道的发育特征,为后续"甜点"预测提供支撑,有效推动了非常规致密砂岩薄储层的勘探开发进程。
【文章来源】:石化技术. 2020,27(0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石盒子组盒6段目标砂体最大振幅平面属性图
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能够展示储集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的一个关键技术。与传统的时间切片及沿层切片不同,地层切片是从上下等时界面出发,进行沿等时界面进行切片的技术[2-3]。该方法能够有效反应等时沉积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同时,通过由下至上不同的地层切片,可以刻画出沉积砂体垂向上的演化及变化特征。可以说,地层切片技术能够精确的刻画出等时沉积砂体的平面展布形态,结合后续沿特殊位置切片提取对储集砂体敏感的地震属性及砂体雕刻技术,能够有效刻画出沉积砂体的展布规律。图2为以石盒子组盒6段顶底界面为地层切片的等时顶底界面开展平均等厚地层切片,共得到10张等时地层切片。可以看出,由盒6段底部至顶部,分流河道砂体发育规模、位置及展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在第5张切片西南部,可以看出明显的河道特征,因此可作为寻找优质储集砂体的重要指示,向上砂体摆动,河道多期叠置,北部河道特征愈发明显。研究证实,地层切片技术可以有效的指导砂体片面展布刻画及垂向演化分析,为后期寻找“甜点”目标提供指导。4 砂体展布刻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积地质学发展新航程——地震沉积学[J]. 朱筱敏,董艳蕾,曾洪流,黄捍东,刘强虎,秦祎,叶蕾. 古地理学报. 2019(02)
[2]鄂尔多斯盆地临兴中区块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发育控制因素[J]. 刘畅,王琪,王应斌.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1)
[3]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J]. 朱筱敏,赵东娜,曾洪流,孙玉,朱如凯,黄薇,朱世发. 沉积学报. 2013(05)
[4]基于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高精度三维沉积体系:以渤中凹陷西斜坡BZ3-1区块东营组为例[J]. 朱红涛,杨香华,周心怀,李建平,王德英,李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6)
[5]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与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J]. 朱筱敏,董艳蕾,胡廷惠,罗琪,王敏,杨道庆,罗家群,刘桂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04)
[6]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J]. 林承焰,张宪国,董春梅. 石油学报. 2007(02)
[7]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J]. 董春梅,张宪国,林承焰. 沉积学报. 2006(05)
本文编号:3361324
【文章来源】:石化技术. 2020,27(0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石盒子组盒6段目标砂体最大振幅平面属性图
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能够展示储集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的一个关键技术。与传统的时间切片及沿层切片不同,地层切片是从上下等时界面出发,进行沿等时界面进行切片的技术[2-3]。该方法能够有效反应等时沉积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同时,通过由下至上不同的地层切片,可以刻画出沉积砂体垂向上的演化及变化特征。可以说,地层切片技术能够精确的刻画出等时沉积砂体的平面展布形态,结合后续沿特殊位置切片提取对储集砂体敏感的地震属性及砂体雕刻技术,能够有效刻画出沉积砂体的展布规律。图2为以石盒子组盒6段顶底界面为地层切片的等时顶底界面开展平均等厚地层切片,共得到10张等时地层切片。可以看出,由盒6段底部至顶部,分流河道砂体发育规模、位置及展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在第5张切片西南部,可以看出明显的河道特征,因此可作为寻找优质储集砂体的重要指示,向上砂体摆动,河道多期叠置,北部河道特征愈发明显。研究证实,地层切片技术可以有效的指导砂体片面展布刻画及垂向演化分析,为后期寻找“甜点”目标提供指导。4 砂体展布刻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积地质学发展新航程——地震沉积学[J]. 朱筱敏,董艳蕾,曾洪流,黄捍东,刘强虎,秦祎,叶蕾. 古地理学报. 2019(02)
[2]鄂尔多斯盆地临兴中区块上古生界盒8段储层发育控制因素[J]. 刘畅,王琪,王应斌. 中国海上油气. 2018(01)
[3]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J]. 朱筱敏,赵东娜,曾洪流,孙玉,朱如凯,黄薇,朱世发. 沉积学报. 2013(05)
[4]基于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的高精度三维沉积体系:以渤中凹陷西斜坡BZ3-1区块东营组为例[J]. 朱红涛,杨香华,周心怀,李建平,王德英,李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6)
[5]精细层序地层格架与地震沉积学研究——以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为例[J]. 朱筱敏,董艳蕾,胡廷惠,罗琪,王敏,杨道庆,罗家群,刘桂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04)
[6]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J]. 林承焰,张宪国,董春梅. 石油学报. 2007(02)
[7]地震沉积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J]. 董春梅,张宪国,林承焰. 沉积学报. 2006(05)
本文编号:3361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6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