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2018年内蒙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水域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5 04:59
为全面了解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湖泊水域面积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本研究采用1983—2018年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遥感影像,结合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水体,研究了区内湖泊水域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83—2018年湖泊水域总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31.56 km2,其平均变化速率为-0.9 km2/a,占总面积的13%;其中达里诺尔湖水域面积呈下降趋势,共减少了34.23 km2,其平均变化速率为-0.98 km2/a;而岗更湖水域面积呈上升趋势,共增加了2.67 km2,其平均变化速率0.08 km2/a。达里诺尔湖泊萎缩区主要集中在湖东、西、东北方向;岗更湖东、东北、西南方向水域处于扩张状态。水域动态变化驱动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湖泊水域面积变化主要与气温变暖、降水减少以及显著的人类活动(旅游业、畜牧业和养殖等)有关。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20,36(3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研究数据采用1983—2018年遥感影像,分别来源Land Sat-4、Land Sat-5、Land Sat-7、Land Sat-8数据,选影像考虑到湖泊平水期,影像质量和云量等具体见表1,本研究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网站(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离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约90~100 km处克什克腾旗和锡林浩特气象站,人为因素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克什克腾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2 研究方法
岗更湖水域面积表现为上升趋势(见图3),其平均变化速率0.08 km2/a,共增加了2.67 km2,上升了12%。研究期内,岗更湖面积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于1990、2018年,具体为18.41、22.53 km2。1983—1990年水域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虽波动较大但保持在18~21 km2之间;1990—2003湖水面积呈快速上升趋势,其平均变化速率0.27 km2/a,上升至21.87 km2;2003—2018年水域面积变化平稳,无明显波动。由图4可知,达里诺尔湖萎缩集中在湖西、西北、东、东北、北方向与湿地接壤的湖滨区域,此区盐碱化现象严重,在湖北、东方向部分区域建有旅游休闲用地,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水域减少。岗更湖东、南、北、东南、东北、西南方向由湿地包围,湖东方向有河流补给淡水,其中在湖东、东北、西南方向处于渐渐扩张状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2400 a以来达里诺尔湖区域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响应[J]. 刘晶晶,张生,李文宝,史小红,徐琼,甄志磊. 干旱区研究. 2019(05)
[2]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近30年湿地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杨晓潇,王秀兰,秦福莹.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4)
[3]基于移动窗口法雄安新区湿地景观演变及其与人为干扰间的关系[J]. 吕金霞,蒋卫国,王文杰,刘颖慧,邓越,王晓雅. 国土资源遥感. 2019(02)
[4]基于GF-1卫星数据与面向对象分类的达里诺尔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信息提取[J]. 王艳琦,秦福莹,银山,彭秀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0)
[5]近45a达里诺尔湖面积演变对气候的响应[J]. 魏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6]扎龙湿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时空演变及其气候响应[J]. 于成龙,刘丹.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1)
[7]基于GF-1和Landsat/TM遥感数据的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近10年景观动态分析[J]. 彭秀清,银山,秦福莹,王艳琦,郭连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7)
[8]20世纪60年代以来6个时期盐城滨海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张东方,杜嘉,陈智文,马学垚. 湿地科学. 2018(03)
[9]3个时期达里诺尔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动态研究[J]. 春兰,秦福莹,包玉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18(13)
[10]人类土地利用干扰对黑河中游湿地时空变化的影响[J]. 李鸿伟,赵锐锋,王福红. 干旱区地理. 2018(02)
硕士论文
[1]基于遥感影像水体提取方法研究[D]. 张艳超.西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61445
【文章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2020,36(32)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研究数据采用1983—2018年遥感影像,分别来源Land Sat-4、Land Sat-5、Land Sat-7、Land Sat-8数据,选影像考虑到湖泊平水期,影像质量和云量等具体见表1,本研究遥感影像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网站(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气象数据主要来源于离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约90~100 km处克什克腾旗和锡林浩特气象站,人为因素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克什克腾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2 研究方法
岗更湖水域面积表现为上升趋势(见图3),其平均变化速率0.08 km2/a,共增加了2.67 km2,上升了12%。研究期内,岗更湖面积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于1990、2018年,具体为18.41、22.53 km2。1983—1990年水域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虽波动较大但保持在18~21 km2之间;1990—2003湖水面积呈快速上升趋势,其平均变化速率0.27 km2/a,上升至21.87 km2;2003—2018年水域面积变化平稳,无明显波动。由图4可知,达里诺尔湖萎缩集中在湖西、西北、东、东北、北方向与湿地接壤的湖滨区域,此区盐碱化现象严重,在湖北、东方向部分区域建有旅游休闲用地,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水域减少。岗更湖东、南、北、东南、东北、西南方向由湿地包围,湖东方向有河流补给淡水,其中在湖东、东北、西南方向处于渐渐扩张状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2400 a以来达里诺尔湖区域环境演变及其气候响应[J]. 刘晶晶,张生,李文宝,史小红,徐琼,甄志磊. 干旱区研究. 2019(05)
[2]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近30年湿地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杨晓潇,王秀兰,秦福莹.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4)
[3]基于移动窗口法雄安新区湿地景观演变及其与人为干扰间的关系[J]. 吕金霞,蒋卫国,王文杰,刘颖慧,邓越,王晓雅. 国土资源遥感. 2019(02)
[4]基于GF-1卫星数据与面向对象分类的达里诺尔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信息提取[J]. 王艳琦,秦福莹,银山,彭秀清.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0)
[5]近45a达里诺尔湖面积演变对气候的响应[J]. 魏学.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02)
[6]扎龙湿地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时空演变及其气候响应[J]. 于成龙,刘丹.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1)
[7]基于GF-1和Landsat/TM遥感数据的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近10年景观动态分析[J]. 彭秀清,银山,秦福莹,王艳琦,郭连发.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7)
[8]20世纪60年代以来6个时期盐城滨海湿地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张东方,杜嘉,陈智文,马学垚. 湿地科学. 2018(03)
[9]3个时期达里诺尔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动态研究[J]. 春兰,秦福莹,包玉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18(13)
[10]人类土地利用干扰对黑河中游湿地时空变化的影响[J]. 李鸿伟,赵锐锋,王福红. 干旱区地理. 2018(02)
硕士论文
[1]基于遥感影像水体提取方法研究[D]. 张艳超.西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61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6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