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重磁场证据及其构造意义

发布时间:2021-09-06 03:22
  对于羌塘盆地是否存在横贯东西的中央隆起带,目前学术界仍有分歧.本文提供的最新高精度航空重、磁资料证实存在呈东西向贯通羌塘盆地的中央隆起带,并对该带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隆起带受南北两侧深大断裂控制,其空间跨度(宽度)由西向东逐渐收敛,并被一组近南北向的隐伏断裂系切割、左滑错动.重、磁场资料还显示中央隆起带在双湖东、西两侧存在明显差异:西段基底大规模隆起,基岩深度一般在3~5 km以内,明显浅于南北羌塘坳陷7~15 km的基底埋深;东段基底隆起幅度明显降低,主要表现为潜伏的低隆起,其中双湖—雅曲段基底埋深5~7 km,雅曲—岗尼段基底埋深7~9 km;即中央隆起带基底自西向东"台阶状"降低,隆起的幅度和分布范围受到近南北向断裂控制.构造分层表明,与南羌塘地块相比,北羌塘地块的基底隆起幅度小、稳定性更好.南北羌塘基底地球物理属性的显著差异说明羌塘盆地并不存在统一的前寒武系变质基底,中央隆起带的形成应该与古特提斯洋关闭时形成的混杂岩带有关. 

【文章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2020,63(09)北大核心EI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重磁场证据及其构造意义


羌塘盆地区域构造格架图(据王剑和付修根,2018)

区域地质图,羌塘,天竺,区域地质图


图1 羌塘盆地区域构造格架图(据王剑和付修根,2018)羌塘盆地内前寒武纪至第四纪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出露,但以中生代海相沉积最为发育(Kapp et al., 2005; Zhang et al., 2019).其中前寒武系是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冈玛错、玛依岗日、查桑至西雅尔岗一线(Liu et al., 2016; Wang et al., 2019);该套地层含片岩、片麻岩、角闪岩以及蓝闪石片岩,表明该带发生过动力变质作用(Tang and Zhang, 2014; Zhang et al., 2014, 2017).古生界(奥陶系至二叠系)主要为一套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零星出露于尼玛、双湖等地(Hu et al., 2015).三叠系和侏罗系分布较广,是羌塘盆地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孔令耀等,2014;付修根等,2015).白垩系以陆相红色磨拉石建造及火山岩相为主,出露极为零星(王剑和付修根,2018).古近系双湖组以及新近系康托组、唢呐湖组、石平山组在盆地零星分布,第四系广泛分布(图2).另外,在中央隆起带产出一套由前奥陶纪片岩、二叠纪玄武岩和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组成的构造杂岩体(Zhai et al., 2013a; Wu et al., 2016).

重力图,羌塘,重力图,航空


以中央隆起重磁异常带为界,南、北羌塘坳陷重磁异常特征差异显著.北羌塘异常区总体表现为“布格重力低、磁力高”;而南羌塘异常区正好与之相反,表现为“布格重力高、磁力低”(图3,4).北羌塘发育众多大型团块状重、磁异常,布格重力值多在-590×10-5 m·s-2到-570×10-5 m·s-2之间,极小值位于普诺岗日、格拉丹东等地,其中普诺岗日布格重力异常值为-604×10-5 m·s-2,也是整个羌塘盆地的重力极低点;航磁异常背景值较高,发育众多强烈升高的局部异常,如普诺岗日、格拉丹东等地区航磁异常值多超过200 nT,异常规模大,特征明显.南羌塘异常区表现为向南逐渐抬升的大型重力梯级带,布格重力值明显高于北羌塘,多在-560×10-5 m·s-2到-545×10-5 m·s-2之间;南羌塘异常区磁场总体弱于北羌塘,局部航磁异常规模也明显较小,异常值多在50 nT至100 nT之间.由于重磁异常信息是深部地质构造的综合反映,因此南北羌塘的重磁场差异表明两者在基底、构造、岩浆岩等众多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图4 羌塘盆地航磁ΔT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urvived Seamount Reveals an in situ Origin for the Central Qiangtang Metamorphic Belt in the Tibetan Plateau[J]. Deliang Liu,Rendeng Shi,Lin Ding,Shao-Yong Ji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9(06)
[2]基于三维地震剥层的重力界面反演方法及应用[J]. 郭涛,胡加山,尹克敏,王树华,冯国志,于会臻.  物探与化探. 2019(05)
[3]羌塘盆地半岛湖—东湖地区主力烃源岩及油气资源潜力[J]. 吴珍汉,季长军,赵珍,杨易卓.  地质学报. 2019(07)
[4]空间域密度界面反演方法及其进展[J]. 冯旭亮.  地球科学进展. 2019(01)
[5]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抬升演化:构造-热年代学约束[J]. 赵珍,陆露,吴珍汉.  地学前缘. 2019(02)
[6]论羌塘盆地沉积演化[J]. 王剑,付修根.  中国地质. 2018(02)
[7]羌塘地块中部南北向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 曾思红,胡祥云,李建慧.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6)
[8]羌塘盆地中部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及构造意义[J]. 吴蔚,刘启元,贺日政,曲中党.  地球物理学报. 2017 (03)
[9]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中段双湖地区地球物理特征[J]. 曾昭发,赵雪宇,李忠雄,李静,王坤,马龙.  地球物理学报. 2016(12)
[10]藏北羌塘盆地油气地质勘探新进展[J]. 付修根,王剑,谭富文,陈明,李忠雄,陈文彬,冯兴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5(01)



本文编号:3386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86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4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