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与瞬变电磁法联合勘查河北承德地区基岩裂隙水
发布时间:2021-09-06 16:45
缺水基岩山区的找水定井难度较大,单一地球物理方法很难达到准确找水的目的。为了弥补高密度电法探测深度浅,受地形影响较大等问题,采用高密度电法联合瞬变电磁法对基岩山区地下水进行探测,高效经济地实现山区地下水资源精准勘查。在探讨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和联合探测可行性的基础上,介绍了联合探测的找水前提和依据,结合河北承德地区基岩山区地下水勘查的工程应用,讨论了地形对高密度电法的影响,分析了两种方法的联合探测结果,综合两者低阻异常对应区域最终确定了基岩裂隙含水区,并通过钻孔验证了综合地球物理技术在基岩山区找水的有效性,为今后在类似地质条件地区基岩裂隙水的勘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文章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0,42(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河北承德地区东部测区地质图
高密度电法的物理前提是地下介质间的导电性差异。和常规电法一样,高密度电法通过A、B电极向地下供电流I,然后在M、N电极间测量电位差ΔUMN,从而可求得M、N电极间的视电阻率(ρs),ρs=KΔUMN/I,如图2所示。其中,K为装置系数。根据实测的视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分析,可以获得地下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划分地层、判定异常等。2.2 瞬变电磁法
河北承德地区东部测区SN向中心位置为一条山谷,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均为基岩,在测区中部存在露天泉眼,但出水量极小,约为2 000 mL·d-1。为有效探测地下基岩裂隙水情况,以此露天泉为中心,在山谷中布置一条测线(图3),测线长940 m,分别进行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测量。其中,高密度电法使用国产GD-10电法仪,采用温纳装置,测量点距为10 m,供电电压为450 V;由于工作区为沟谷地形,无法铺设大回线,本次瞬变电磁法使用澳大利亚Terra TEM瞬变电磁仪,采用多匝小回线装置,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边长均为2 m,匝数分别为60匝和40匝,测量点距为5 m,供电电流不低于5 A。3 数据处理及异常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豫西花岗岩地区深层地下水勘查方法探讨[J]. 杨秋玲,张景业,于忠东,郭卿. 人民黄河. 2020(07)
[2]中国人工源电磁探测新方法[J]. 底青云,薛国强,殷长春,李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9)
[3]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研究进展[J]. 薛国强,陈卫营,武欣,郭文波,岳建华,于景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0(02)
[4]基于高密度电法的天然边坡水分运移规律研究[J]. 闫亚景,闫永帅,赵贵章,张泰丽,孙强. 岩土力学. 2019(07)
[5]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找水中的应用研究[J]. 郑智杰,曾洁,赵伟,甘伏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3)
[6]断层破碎带综合地球物理找水模式——以干田坝村探采结合井为例[J]. 李富,邓国仕,袁建飞,王德伟,唐业旗,周一敏. 中国岩溶. 2019(03)
[7]EH4和对称四极激发极化联合技术的严重缺水基岩山区找水研究[J]. 李霞,陈文芳,万利勤,侯丽丽,王海刚,何庆成,王金生,秦同春,田小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1)
[8]高密度电法在黑方台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J]. 张先林,许强,彭大雷,赵宽耀,刘伦,任敬.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4)
[9]综合物探方法寻找深部地下水[J]. 孙中任,杨殿臣,赵雪娟. 物探与化探. 2017(01)
[10]高密度电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中的应用[J]. 何清立,李霄龙,王志勇.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387817
【文章来源】: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20,42(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河北承德地区东部测区地质图
高密度电法的物理前提是地下介质间的导电性差异。和常规电法一样,高密度电法通过A、B电极向地下供电流I,然后在M、N电极间测量电位差ΔUMN,从而可求得M、N电极间的视电阻率(ρs),ρs=KΔUMN/I,如图2所示。其中,K为装置系数。根据实测的视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分析,可以获得地下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从而可以划分地层、判定异常等。2.2 瞬变电磁法
河北承德地区东部测区SN向中心位置为一条山谷,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均为基岩,在测区中部存在露天泉眼,但出水量极小,约为2 000 mL·d-1。为有效探测地下基岩裂隙水情况,以此露天泉为中心,在山谷中布置一条测线(图3),测线长940 m,分别进行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测量。其中,高密度电法使用国产GD-10电法仪,采用温纳装置,测量点距为10 m,供电电压为450 V;由于工作区为沟谷地形,无法铺设大回线,本次瞬变电磁法使用澳大利亚Terra TEM瞬变电磁仪,采用多匝小回线装置,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边长均为2 m,匝数分别为60匝和40匝,测量点距为5 m,供电电流不低于5 A。3 数据处理及异常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豫西花岗岩地区深层地下水勘查方法探讨[J]. 杨秋玲,张景业,于忠东,郭卿. 人民黄河. 2020(07)
[2]中国人工源电磁探测新方法[J]. 底青云,薛国强,殷长春,李貅.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9)
[3]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研究进展[J]. 薛国强,陈卫营,武欣,郭文波,岳建华,于景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20(02)
[4]基于高密度电法的天然边坡水分运移规律研究[J]. 闫亚景,闫永帅,赵贵章,张泰丽,孙强. 岩土力学. 2019(07)
[5]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找水中的应用研究[J]. 郑智杰,曾洁,赵伟,甘伏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9(03)
[6]断层破碎带综合地球物理找水模式——以干田坝村探采结合井为例[J]. 李富,邓国仕,袁建飞,王德伟,唐业旗,周一敏. 中国岩溶. 2019(03)
[7]EH4和对称四极激发极化联合技术的严重缺水基岩山区找水研究[J]. 李霞,陈文芳,万利勤,侯丽丽,王海刚,何庆成,王金生,秦同春,田小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8(01)
[8]高密度电法在黑方台地下水探测中的应用[J]. 张先林,许强,彭大雷,赵宽耀,刘伦,任敬.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4)
[9]综合物探方法寻找深部地下水[J]. 孙中任,杨殿臣,赵雪娟. 物探与化探. 2017(01)
[10]高密度电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中的应用[J]. 何清立,李霄龙,王志勇.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387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387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