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CO 2 地质封存中四维多分量地震资料正演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5 17:20
  CCS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是迅速降低大气CO2含量的最有效手段,CO2地质封存是CCS技术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四维地震技术是证实CO2封存安全性的最有效方法。传统四维地震着重分析地震资料中纵波反射波信息差异,本文从四维转换波着手,建立四维多分量正演模型,以加拿大Weyburn油田四维转换波监测数据为基础,以各向同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理论为基础,分别建立两层模型和井模型,探讨随着CO2的注入,转换波反射系数以及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随储层孔隙压力和储层CO2饱和度的变化情况。最终,结合实际转换波叠加剖面,通过与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剖面进行标定对比,以及转换波剖面与纵波剖面的对比,探讨CO:地质封存中四维转换波正演模型研究方法。研究表明:1)孔隙介质两层模型、垂直裂隙介质(HTI)两层模型、井模型的结论均表明相对于CO2饱和度,孔隙压力对转换波反射系数影响较大。2)在垂直裂隙介质的两层模型中,PS1...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CO 2 地质封存中四维多分量地震资料正演模型研究


孔隙介质模型中纵横沪谏度、体变模量随孔隙压力和COz饱和度的变化情况

曲线,孔隙介质,饱和度,孔隙压力


冢日禄?冢牵幔螅螅恚幔罾砺鄣牧讲憬橹誓P脱芯浚崳?体变模量迅速降低,而当压力较大时,送种变化趋势减慢。??结合图3.4所述,在一定的孔隙压力下,储层中C〇2饱和度从0开始往上变化时,??储层弹性参数的变化最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谧⑷刖?谠诟哐棺饔孟伦⑷氪⒉悖?冢崳?C〇2注入过程中,压力较大而C&饱和度较小,造成储层弹性参数突然变化,影响储层??岩石物理参数的变化,进而导致在模型中,0)2饱和度从0往上变化所造成的转换波反??射系数的变化,影响转换波剖面,对于送一下现象在两层模型和井模型中将继续讨论。??3.3.3?AVAZ?分析??星:內??/?P=9MPa.SC〇2=l〇a?/?P="MPa.SCO>=:10%?/?P=2lMPa.SC0,=I(Kf??/? ̄?/? ̄?/? ̄??0‘0〇?5?10?15?20?巧?0?5?10?15?汾巧?0?5?10?巧?20?25??Incidence?Angle?(degree)?Incidence?Angle?(degree)?Incidence?Angle?(degree)??图3.5孔隙介质模型中,化隙压力不变时,不同C〇2饱和度下AVAZ曲线变化特征??如图3.5所示,描绘了在孔隙介质模型中,当孔隙压力分别为9、15、21M化时,??C〇2饱和度为〇%、10%、20%时,孔隙介质中PS转换波的AVAZ曲线。从图中可W看??到

曲线,孔隙压力,饱和度,孔隙介质


Incidence?Angle?(degree)?Incidence?Angle?(degree)?Incidence?Angle?(degree)??图3.6孔隙介质模型中,C〇2饱和度不变时,不同孔隙压力下AVAZ曲线变化特征??如图3.6,描述了孔隙介质模型中,在C〇2饱和度一定时,不同孔隙压力下的PS??转换波波的AVAZ曲线。横向比较图3.6中3幅图,不同C〇2饱和度下PS转换波反射??系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见图3.5),在相同C〇2饱和度下和一定入射角时,PS转换波??反射系数随着孔隙压力的増加而增加,C〇2饱和度越小,这种差异越明显。结合图3.5,??表明在孔隙介质的两层模型中,C化饱和度的变化对于PS转换波的反射系数影响有限,??孔隙压力的变化在PS转换波的反射系数的变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3.4小结??在本章中我们L:A?Weyburn油田地区测井资料、岩石物理资料为基础,结合Gassmann??流体替换理论、Batzle-Wang公式、Knott-Zoeppritz方程等建立两层模型,分析了储层弹??性参数随着孔隙圧力W及C〇2饱和度的变化情况,饱和岩石横波速度只受储层孔隙压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O2地质封存四维多分量地震监测技术进展[J]. 杨扬,马劲风,李琳.  地球科学进展. 2015(10)
[2]海洋碳封存技术:现状、问题与未来[J]. 王江海,孙贤贤,徐小明,吴酬飞,彭娟,袁建平.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1)
[3]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J]. 邬建国,何春阳,张庆云,于德永,黄甘霖,黄庆旭.  地球科学进展. 2014(12)
[4]可压缩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孔隙压力波传播数值分析[J]. 杨多兴,李琦,王舒.  岩土力学. 2014(07)
[5]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基本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及对中国发展的意义[J]. 杜祥琬.  地球科学进展. 2014(04)
[6]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设计研究[J]. 吴东国,刘百红,孙成龙.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3(01)
[7]CO2地质埋存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 任韶然,任博,李永钊,张亮,康万利,刘运成,陈国利,张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8]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及纵、横波层位对比[J]. 马劲风,傅旦丹,刘一峰,王桂水,高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01)



本文编号:3410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410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