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SRM融雪径流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以黑河上游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1 21:16
  流域水文模拟和预测是认识和管理水资源的重要技术,然而几乎所有的水文模型都含有一些不能直接观测确定的参数,如何确定这些参数成为水文模拟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寒区和旱区内陆河流域,由于资料的缺乏,很多模型参数需要人为设定,导致模型不确定性问题特别突出。开展水文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研究,可以有效识别关键参数,优化参数率定效率,减少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SRM(snowmelt-runoff model)融雪径流模型是为数不多的需要遥感数据支持的流域水文模型,对数据要求不高,但具有很好的模拟和预测精度。本文以黑河流域上游为例,建立2008年主要融雪期(3-7月)的SRM模型,确定模型所需要的各项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模型参数的敏感性,确定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区间,并对引起参数不确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地面降水0.5°×0.5°格点数据集,较好地反映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弥补了我国高山高寒流域空间降水数据的稀少,用该数据集作为SRM模型降水参数的输入,能提高模型模拟精度。(2)SRM模型在黑河流域上游2008年主要融雪期(3-7月)...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融雪径流模型研究进展
        1.3.2 水文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与地貌特征
        2.1.3 气候条件
        2.1.4 水文特征
    2.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1 DEM数据
        2.2.2 MODIS数据
        2.2.3 气象数据
3 研究方法
    3.1 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3.2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4 SRM模型构建
    4.1 SRM融雪径流模型概述
    4.2 模型参变量的确定
        4.2.1 模型变量
        4.2.2 模型参数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
        4.3.1 模拟结果
        4.3.2 结果分析
    4.4 小结
5 SRM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5.1 概述
    5.2 参数敏感性分析
    5.3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RM融雪径流模型在疏勒河流域上游的应用[J]. 赵军,黄永生,宋阁庆,师银芳,陈恺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01)
[2]冰冻圈过程对中国干旱区水文环境的影响评估[J]. 胡汝骥,陈曦,葛拥晓,刘时银,赵林,姜逢清,王亚俊.  干旱区研究. 2015(01)
[3]基于VIC模型的黑河上游流域径流模拟不确定性分析[J]. 何睿,庞博,张兰影,史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4]APHRODITE降水数据驱动的融雪径流模拟[J]. 李兰海,尚明,张敏生,AHMAD Sajjad,黄粤.  水科学进展. 2014(01)
[5]SWAT模型融雪模块的改进[J]. 余文君,南卓铜,赵彦博,李硕.  生态学报. 2013(21)
[6]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的EFAST方法[J]. 何维,杨华.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3(05)
[7]祁连山黑河干流山区水文模拟研究进展[J]. 尹振良,肖洪浪,邹松兵,陆志翔,王蔚华.  冰川冻土. 2013(02)
[8]SRM融雪径流模型在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应用研究[J]. 怀保娟,李忠勤,孙美平,肖燕.  干旱区地理. 2013(01)
[9]黑河流域水资源转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 丁宏伟,胡兴林,蓝永超,沈永平,尹政,李莉.  冰川冻土. 2012(06)
[10]西北干旱区山区融雪期气候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J]. 李宝富,陈亚宁,陈忠升,李卫红.  地理学报. 2012(11)

博士论文
[1]黑河上游典型小流域森林—草地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研究[D]. 彭焕华.兰州大学 2013
[2]新疆融雪径流预报及其不确定性研究[D]. 房世峰.新疆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流域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D]. 杜新忠.长沙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31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431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d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