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关中盆地深层地下热水锶同位素演化特征及指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1-11-09 12:33
  地热资源以其储能大、污染小、资源丰富、运营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正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大量运用的一种新型能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意义。近年来,我国地热研究主要集中在浅层地下热水的开发利用方面,对深层及超深层地热资源的研究少之又少。然而,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环境问题的日趋严峻,对清洁可再生新型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深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变的日益迫切。因此,对深层地下热水成因、演化及热水类型分类等基础研究,对该类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关中地区,关中盆地深层地热水体的成因演化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直接关系着盆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于推动关中盆地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重大意义。本论文运用锶同位素,结合其他水文地球化稳定同位素,以及关中盆地地质构造演化背景,对研究区深层地下热水的成因演化进行深入探讨。根据锶同位素与其他同位素研究表明,研究区深层地下热水为非海相沉积水,西安凹陷长安区地下热水主要补给来源为秦岭北麓地表水和秦岭山前浅层地热水,而西安城区主要接受咸礼断阶西和西安凹陷南的补给,咸礼断阶东也有来自咸礼断阶西的补给,说明西安城区...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关中盆地深层地下热水锶同位素演化特征及指示意义


关中盆地自然地理位置图

气温,雨水,降水量,渭源县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8图 2.2 关中盆地地形地貌图2.2 气候与水文(1)气候特征关中盆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其气候的基本特征:一是四季降水变化大,雨水较少,常出现干旱;二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三是气温季节差异较大,春秋季温度升高下降迅速,冷空气活动频繁;四季干湿季节分明,秋末冬春雨水少,夏季初秋雨水丰;五是春季风大沙多。关中盆地多年降水量平均值为 550~750mm,全年降水最多的月份在 7~9 月,而且在不同地域上降水量的分布也很不平均。区内冷空气活动极为频繁,气温日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为 12~13℃,最低气温在-10℃以下,最高气温可达 40℃。该区地表植被不多,地表径流也较少,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该区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自然灾害天气如干旱、暴雨、霜冻等。(2)水文特征渭河是关中盆地的主要河流,也是黄河的一大支流,发源地于甘肃省渭源县,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的 26 个县(市)

基底结构,地质调查,陕西省,新生界


部向南部倾斜之势,2000米以下为古生界碳酸岩与碎屑岩。(2)西安凹陷地处关中盆地中南部,北接渭河北岸断裂,南依秦岭山前断裂,东起临潼-长安断裂,西至岐山-哑柏断裂,呈现梯形之态。该区均为正断层断裂,切割深度为中、下地壳。地层构造新生界南部较厚,北部较薄,南部最厚处可达 7000 米,北部较浅区域厚度小于 4000 米。该构造新生界以第三系为主,显示为河湖相地层特征,该地层岩性为砂岩与砂砾岩,此岩性为地下热水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赋存环境;该区第四系也呈现河湖相特征,其厚度为数百米,构成地热环境的盖层。新生界之下岩石类型为元古界变质岩。(3)固市凹陷位于关中盆地东部,北接口镇-关山断裂,南依渭河南岸断裂,西起泾河断裂,面积约为 5400 平方公里,基底为下古生界。形成与早第三纪,集成性较好。新生界厚度约为 4000 多米,厚度较大,晚期形成较稳定的湖盆。盖层总厚度达6800 米,沉积中心在固市及苏村一带。本区第四系沉积曾最厚达 1400 余米。从中新世开始,沉积加快,从河流阶地表明至今还在下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塔深1井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同位素流体地球化学示踪[J]. 孟祥豪,张哨楠,蔺军,田疆,卢记坡.  矿物岩石. 2009(04)
[2]河北平原地下水锶同位素形成机理[J]. 叶萍,金勤胜,周爱国,刘存富,蔡鹤生,甘义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01)
[3]锶同位素在古岩溶研究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奥陶系为例[J]. 刘存革,李国蓉,张一伟,韩拥强,吕海涛,杨新勇,崔泽宏.  地质学报. 2007(10)
[4]长江河流沉积物Sr-Nd同位素组成与物源示踪[J]. 杨守业,蒋少涌,凌洪飞,夏小平,孙敏,王德杰.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05)
[5]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地下水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文学意义[J]. 杨郧城,文冬光,侯光才,张茂省,庞忠和,王冬.  地质学报. 2007(03)
[6]岩溶水锶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 宋军,胡进武.  西部探矿工程. 2005(12)
[7]陕西渭北东部岩溶地下水中硫酸盐的形成[J]. 马致远,范基姣.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03)
[8]贵州喀斯特地区河流的研究——碳酸盐岩溶解控制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J]. 韩贵琳,刘丛强.  地球科学进展. 2005(04)
[9]距今7Ma以来甘肃灵台剖面Nd和Sr同位素特征[J]. 杨杰东,陈骏,张兆峰,季峻峰,陈旸.  地球化学. 2005(01)
[10]陕西渭河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特征研究[J]. 王佟,王莹.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4(01)

硕士论文
[1]高温岩体地热开发的固流热多场耦合与数值仿真[D]. 王瑞凤.太原理工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485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485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a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