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热储地热井权益保护半径计算探讨
发布时间:2021-12-10 17:37
为保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采,防止地热尾水回灌时发生热突破现象,文章系统整理了地热井权益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发现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有3个不足之处:(1)公式中参数f定义为水比热与热储岩石比热的比值,存在缺陷;(2)热储回收率取值0.15,较为片面,不能代表不同岩性热储回收率的取值;(3)计算时间固定为36 500 d,较为片面,不适用于地热井间歇开采期。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重新给定了参数f的定义,并将热储回收率和开采时间以变量符号替代,可根据不同热储层和具体开采时间加以确定。通过研究不同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提出应根据(β-1-α)与3λ的大小关系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对开采井和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发现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恒大于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并以德城区水文家园开采系统和回灌系统为例进行计算,验证了理论推导的结果。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调查. 2020,7(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
1.1 现有计算方法
1.2 原理分析
1.3 存在的问题
2 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
2.1 开采和回灌系统
2.2 回灌单系统
2.3 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的确定
2.4 开采井与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对比
(1)公式(5)和公式(4)进行对比。
(2)公式(7)和公式(4)进行对比。
3 计算实例
3.1 研究区概况
3.2 计算参数
3.3 计算结果及讨论
(1)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
(2)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砂岩孔隙热储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鲁北馆陶组热储典型案例[J]. 杨询昌,康凤新,王学鹏,付庆杰,刘志涛. 地质学报. 2019(03)
[2]鲁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勘查定井方法探讨[J]. 崔煜烽,张杰,殷焘,史猛,毕建新. 中国地质调查. 2018(02)
[3]地热回灌条件下流体可采量评价方法[J]. 刘志明,梁继运,刘春雷. 地下水. 2016(02)
[4]鲁西北平原区地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J]. 王浩,赵季初. 山东国土资源. 2015(07)
[5]回灌水温对砂岩热储回灌效果的影响分析——以德州市地热田馆陶组热储为例[J]. 张平平,王秀芹. 山东国土资源. 2015(06)
[6]地热回灌条件下单井开采权益保护半径的计算[J]. 刘志明,王贵玲,蔺文静. 地下水. 2014(06)
[7]地热回灌井间压差补偿对回灌效率影响的分析[J]. 朱家玲,朱晓明,雷海燕. 太阳能学报. 2012(01)
[8]德州市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J]. 王彦俊,王贞国,王岩,吉艳梅,徐勇. 山东国土资源. 2005(05)
[9]地热单井回灌渗流场理论研究[J].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 太阳能学报. 2003(02)
[10]深层地下热水钻井井内动水位升高值的计算[J]. 周训,陈明佑,赵维明. 勘察科学技术. 2000(05)
本文编号:3533089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调查. 2020,7(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
1.1 现有计算方法
1.2 原理分析
1.3 存在的问题
2 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
2.1 开采和回灌系统
2.2 回灌单系统
2.3 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的确定
2.4 开采井与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对比
(1)公式(5)和公式(4)进行对比。
(2)公式(7)和公式(4)进行对比。
3 计算实例
3.1 研究区概况
3.2 计算参数
3.3 计算结果及讨论
(1)开采井权益保护半径。
(2)回灌井权益保护半径。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砂岩孔隙热储地温场水化学场特征及地热水富集机理——鲁北馆陶组热储典型案例[J]. 杨询昌,康凤新,王学鹏,付庆杰,刘志涛. 地质学报. 2019(03)
[2]鲁东地区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勘查定井方法探讨[J]. 崔煜烽,张杰,殷焘,史猛,毕建新. 中国地质调查. 2018(02)
[3]地热回灌条件下流体可采量评价方法[J]. 刘志明,梁继运,刘春雷. 地下水. 2016(02)
[4]鲁西北平原区地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J]. 王浩,赵季初. 山东国土资源. 2015(07)
[5]回灌水温对砂岩热储回灌效果的影响分析——以德州市地热田馆陶组热储为例[J]. 张平平,王秀芹. 山东国土资源. 2015(06)
[6]地热回灌条件下单井开采权益保护半径的计算[J]. 刘志明,王贵玲,蔺文静. 地下水. 2014(06)
[7]地热回灌井间压差补偿对回灌效率影响的分析[J]. 朱家玲,朱晓明,雷海燕. 太阳能学报. 2012(01)
[8]德州市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J]. 王彦俊,王贞国,王岩,吉艳梅,徐勇. 山东国土资源. 2005(05)
[9]地热单井回灌渗流场理论研究[J].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 太阳能学报. 2003(02)
[10]深层地下热水钻井井内动水位升高值的计算[J]. 周训,陈明佑,赵维明. 勘察科学技术. 2000(05)
本文编号:3533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3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