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沟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15:04
海螺沟是川西著名的旅游景区,以低海拔现代冰川闻名于世,同时还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洗浴也是旅游特色之一。随着地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天然出露的温泉水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钻井获取大量地下热水,自2000年以来在海螺沟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温泉钻探,但大部分以失败告终,浪费了大量人物力资源的同时也充分暴露出对该地区热水成因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从而导致选取了错误的钻井耙区,因此对海螺沟地区地热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变得刻不容缓。前人己经对海螺沟地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大多以地质调查或是温泉分布情况为主,并未深入开展温泉水文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缺乏更直接的科学依据。本文将从海螺沟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两方面入手。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温泉的分布特征初步判断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径流途径和排泄通道。然后通过对水化学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地下热水在径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以及与地下冷泉和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明确地下热水的补径排情况,最后从热源、水源、热储三个温泉形成的必要条件入手推断海螺沟温泉的成因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海螺沟温泉属...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概念模型图
5图 1-2 三种中低温地热系统示意图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广泛且历史悠久,但系统的大规模地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起步较晚。1974 年,西藏物探大队电法分队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年底取得重大成果,由此揭开羊八井地热勘查开发序幕,也揭开了我国开发地热资源的序幕,为我国开发地热资源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汪集旸等(1990)对福建漳州地热田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水热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编著了《中低温对流地热系统》。陈墨香等(1994)对我国地热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编著了《中国地热资源一形成特点和潜力评估》,该书系统阐述了我国地热资源赋存的地热背景、形成和分布特点,估算我国各地区地热资源。黄尚瑶(1994)将我国热水型地热系统划分为两类五型:构造隆起区热对流类与构造沉陷区热传导类,包括火山型、非火山型、深循环型、断陷盆地型和拗陷盆地型。罗来麟(1994)根据地
第 2 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第 2 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2.1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海螺沟位于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西南方,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磨西镇属于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镇距成都约 304km,距泸定 52km,距康定约 70k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螺沟温泉地质成因分析[J]. 袁伟,冉光静,张恒. 中国矿业. 2015(04)
[2]大庆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前景分析[J]. 钟鑫. 石油石化节能. 2014(02)
[3]福建无岩浆热源的深循环水热系统[J]. 廖志杰. 现代地质. 2012(01)
[4]磨西断裂变形与运动学特征研究[J]. 赵德军,王道永,吴德超,刘援朝.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03)
[5]应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J]. 王莹,周训,于湲,柳春晖,周海燕. 现代地质. 2007(04)
[6]关中南部地下热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水文地质意义[J]. 马致远,范基娇,苏艳,牛光亮.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01)
[7]阳离子温标在中低温地热中的应用研究[J]. 吴红梅,周立岱,郭宇.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6(01)
[8]应用地球化学方法讨论开封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J]. 朱命和,付中,刘彦兵. 物探与化探. 2005(06)
[9]地热资源探测方法研究进展[J]. 周厚芳,刘闯,石昆法.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3(04)
[10]应用SiO2地热温度计估算地热储温度──以赣南横泾地区若干温泉为例[J]. 张卫民. 地球学报. 2001(02)
硕士论文
[1]云南东部地热赋存规律及成因模式[D]. 程先锋.昆明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32856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概念模型图
5图 1-2 三种中低温地热系统示意图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广泛且历史悠久,但系统的大规模地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起步较晚。1974 年,西藏物探大队电法分队进行地球物理勘探,年底取得重大成果,由此揭开羊八井地热勘查开发序幕,也揭开了我国开发地热资源的序幕,为我国开发地热资源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汪集旸等(1990)对福建漳州地热田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水热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编著了《中低温对流地热系统》。陈墨香等(1994)对我国地热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编著了《中国地热资源一形成特点和潜力评估》,该书系统阐述了我国地热资源赋存的地热背景、形成和分布特点,估算我国各地区地热资源。黄尚瑶(1994)将我国热水型地热系统划分为两类五型:构造隆起区热对流类与构造沉陷区热传导类,包括火山型、非火山型、深循环型、断陷盆地型和拗陷盆地型。罗来麟(1994)根据地
第 2 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第 2 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2.1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海螺沟位于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西南方,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磨西镇属于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磨西镇距成都约 304km,距泸定 52km,距康定约 70k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螺沟温泉地质成因分析[J]. 袁伟,冉光静,张恒. 中国矿业. 2015(04)
[2]大庆油田地热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前景分析[J]. 钟鑫. 石油石化节能. 2014(02)
[3]福建无岩浆热源的深循环水热系统[J]. 廖志杰. 现代地质. 2012(01)
[4]磨西断裂变形与运动学特征研究[J]. 赵德军,王道永,吴德超,刘援朝.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8(03)
[5]应用地热温标估算地下热储温度[J]. 王莹,周训,于湲,柳春晖,周海燕. 现代地质. 2007(04)
[6]关中南部地下热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水文地质意义[J]. 马致远,范基娇,苏艳,牛光亮.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6(01)
[7]阳离子温标在中低温地热中的应用研究[J]. 吴红梅,周立岱,郭宇.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06(01)
[8]应用地球化学方法讨论开封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J]. 朱命和,付中,刘彦兵. 物探与化探. 2005(06)
[9]地热资源探测方法研究进展[J]. 周厚芳,刘闯,石昆法.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3(04)
[10]应用SiO2地热温度计估算地热储温度──以赣南横泾地区若干温泉为例[J]. 张卫民. 地球学报. 2001(02)
硕士论文
[1]云南东部地热赋存规律及成因模式[D]. 程先锋.昆明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32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3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