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0 12:46
天津市东丽湖温泉度假旅游区位于东丽区和滨海新区接合部,距天津市中心25km,是天津市八大旅游景区和七大自然保护区之一,被天津市确定为滨海新区旅游度假区域,同时也是我国首批“中国温泉之乡”之一,面积为67.84km2,是天津市著名的温泉度假旅游区和高端服务业经济板块,在滨海新区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旅游区处在山岭子地热田内,地热资源比较丰富,热储层发育齐全,孔隙型热储和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均有发育,包括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奥陶系、寒武系和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天津市最大的导水导热断裂—沧东断裂从该区中部穿过,地热井出水温度高达102℃。该旅游区第一眼地热井开凿于1986年,目前已有地热井共22眼,年开采量达212.6×104m3,随着地热开采规模的不断增大,热储层压力逐年下降,雾迷山组热储层开采初期自喷热水,水头高达40m,然而至2013年该层水位埋深已达117m左右,27年水位共下降157m,平均降幅达5.8m/a。然而随着旅游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热资源的需求还在增大,未来尚有规划建筑面积762×104m2,供热负荷需求约343MW。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该区地热资源,达到可...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旅游区地热地质条件
2.1 地质构造特征
2.2 地层特征
2.3 热储层特征
2.4 地温场特征
2.5 流体化学特征
3 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3.1 勘查现状
3.2 开发利用现状
3.3 地热资源需求形势
4 地热资源计算及评价
4.1 地热地质模型
4.2 地热资源计算
4.3 地热流体静储量计算
4.4 地热资源开采潜力评价
5 地热开采布局研究
5.1 拟设探矿权和采矿权
5.2 未开发地块的开采布局研究
6 地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6.1 热污染
6.2 空气污染
6.3 水污染
6.4 噪声污染
7 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措施
7.1 地热利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7.2 梯级利用技术与群井联动技术相结合
7.3 注重地热尾水回灌
7.4 推进湖水回灌工作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综述[J]. 袁魏,方石,孙求实,王凯,姜文超,孔伟思. 当代化工. 2014(05)
[2]浅析山西省地热资源主要控热构造及地热赋存规律[J]. 王晓军. 华北国土资源. 2014(02)
[3]云南石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刘红战,张小凌,姚明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4]辽宁省盖州市双台温泉地热赋存成因及地热开发[J]. 高海英. 地下水. 2014(02)
[5]碳酸盐结垢对中低温地热流体回灌的影响——以咸阳地热田为例[J]. 云智汉,马致远,周鑫,孙彩霞. 地下水. 2014(02)
[6]辽宁凌海地区深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与开发利用分析[J]. 张颖. 科技创新导报. 2014(07)
[7]龙门地热田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成因[J]. 苗冬寒,张少勇. 中州煤炭. 2014(02)
[8]湖南省宜章县用口地区地热流体特征及成因浅析[J]. 刘声凯,景营利. 地下水. 2014(01)
[9]共和盆地地热能分布特征与聚集机制分析[J]. 严维德,王焰新,高学忠,张树恒,马月花,尚小刚,郭守鋆. 西北地质. 2013(04)
[10]天津地区新近系地热回灌井不同完井工艺应用效果对比[J]. 王光辉,赵娜,赵苏民,高亮,李嫄嫄. 地质找矿论丛. 2013(03)
博士论文
[1]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 林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硕士论文
[1]衡水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 苏永强.天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32661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旅游区地热地质条件
2.1 地质构造特征
2.2 地层特征
2.3 热储层特征
2.4 地温场特征
2.5 流体化学特征
3 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
3.1 勘查现状
3.2 开发利用现状
3.3 地热资源需求形势
4 地热资源计算及评价
4.1 地热地质模型
4.2 地热资源计算
4.3 地热流体静储量计算
4.4 地热资源开采潜力评价
5 地热开采布局研究
5.1 拟设探矿权和采矿权
5.2 未开发地块的开采布局研究
6 地热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6.1 热污染
6.2 空气污染
6.3 水污染
6.4 噪声污染
7 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措施
7.1 地热利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7.2 梯级利用技术与群井联动技术相结合
7.3 注重地热尾水回灌
7.4 推进湖水回灌工作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沉积盆地热史研究综述[J]. 袁魏,方石,孙求实,王凯,姜文超,孔伟思. 当代化工. 2014(05)
[2]浅析山西省地热资源主要控热构造及地热赋存规律[J]. 王晓军. 华北国土资源. 2014(02)
[3]云南石林盆地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 刘红战,张小凌,姚明波.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4]辽宁省盖州市双台温泉地热赋存成因及地热开发[J]. 高海英. 地下水. 2014(02)
[5]碳酸盐结垢对中低温地热流体回灌的影响——以咸阳地热田为例[J]. 云智汉,马致远,周鑫,孙彩霞. 地下水. 2014(02)
[6]辽宁凌海地区深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与开发利用分析[J]. 张颖. 科技创新导报. 2014(07)
[7]龙门地热田开发利用现状及地热成因[J]. 苗冬寒,张少勇. 中州煤炭. 2014(02)
[8]湖南省宜章县用口地区地热流体特征及成因浅析[J]. 刘声凯,景营利. 地下水. 2014(01)
[9]共和盆地地热能分布特征与聚集机制分析[J]. 严维德,王焰新,高学忠,张树恒,马月花,尚小刚,郭守鋆. 西北地质. 2013(04)
[10]天津地区新近系地热回灌井不同完井工艺应用效果对比[J]. 王光辉,赵娜,赵苏民,高亮,李嫄嫄. 地质找矿论丛. 2013(03)
博士论文
[1]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 林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硕士论文
[1]衡水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D]. 苏永强.天津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32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3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