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联合振幅和频率的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18:28
  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时,由于地层介质的非弹性特性,导致了地震波能量的衰减。这部分衰减的能量通过内摩擦的方式转换为热能。通常用Q来表示地层介质的内摩擦强度。Q一般与地层的孔隙度、压力、孔隙流体性质以及孔隙流体饱和度有关,裂隙以及岩性的变化也很大程度上影响Q值。所以对Q值的研究,能加深对地层的认识,通过Q值寻找油气也很具有前景。目前,衰减因子的计算方法很多,从最直观的时间域直达波的振幅变化到波形上升时间的计算,从频率域频谱比的拟合到质心频率的位移,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通过对质心频率法、频谱比法的研究提出了联合振幅与频率的Q层析反演方法。Q层析成像是在速度层析成像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利用走时进行速度层析反演得到速度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费马原理的GMM波前走时计算与射线追踪,与常规的波前走时计算法不同,GMM算法具备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反演中,采用的是阻尼最小二乘算法,并引入了平滑约束与先验约束,以及宽约束,提高了反演算法的抗噪能力,减少了多解性。对于基于振幅与频率信息构建的方程组,将它们使用最小二乘准则组合起来,并通过设置权重系数,来优化反演效果。研制了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软件...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联合振幅和频率的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砂岩与浸润时间的关系

衰减系数,大理石


联合振幅和频率的井间地震衰减层析成像方法研究常数。但是在实验中发现,由于岩石中孔隙流隙中作粘滞性喷挤流动而耗散弹性能,其中耗有关,并在某一特定的频率位置产生很高的衰千赫兹到数百赫兹,对与石灰岩甚至可以降低Q(或衰减系数 )与温度的关系高饱和度的情况下, 温度对衰减的影响是通过;在低饱和度的情况下, 由于粘度的松弛和吸增高温度则衰减系数降低。席道瑛[37]在实验的大理石测试了衰减系数随温度的关系,如图

上升时间


1 111ij ij ij ijij iA Q 分别为第 j 与 j+1 道射线在第 i 个网格中的频率 有关,其计算方法将在下一节上升时间法中进射线在第 i 个网格中的走时,在得到速度模型步骤,都与上一节振幅衰减法一样。的是衰减后的振幅变化,其实地震波在经过地也会发生变化,在时域内的表现为波长变长,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应用[J]. 冯彦谦,赵广茂,孟宪波.  物探与化探. 2011(03)
[2]井间地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工程应用前景[J]. 段宝平,何正勤,叶太兰.  物探与化探. 2010(05)
[3]一种三维复杂介质波前时间的高精度数值算法[J]. 黄月琴,张建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4]地震波增加石油产量机理研究[J]. 刘挺,刘杨,刘桂珍,冯霏,闻邦椿.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09(02)
[5]基于波前传播时间插值的三维声线追踪算法[J]. 黄月琴,张建中.  声学学报(中文版). 2008(01)
[6]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中的正则化方法[J]. 刘玉柱,董良国,夏建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06)
[7]地震波衰减机理及能量补偿研究综述[J]. 李振春,王清振.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4)
[8]中值滤波在井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 唐金良,曹辉,王立华,吴永栓.  石油物探. 2005(01)
[9]逐次线性化衰减层析成像方法研究[J]. 赵连锋,王卫民,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2004(04)
[10]基于Biot-Squirt方程的波场模拟[J]. 杨宽德,杨顶辉,王书强.  地球物理学报. 2002(06)

博士论文
[1]井间地震波速与衰减联合层析成像方法研究[D]. 赵连锋.成都理工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碳酸盐岩裸露区地震波吸收衰减特性研究[D]. 曹文明.河南理工大学 2012
[2]零偏VSP资料的Q值反演方法及应用[D]. 聂冀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3]稳定高效的反Q滤波方法研究及其在近地表补偿中的应用[D]. 王珊.大庆石油学院 2010
[4]地震波吸收衰减与补偿方法研究[D]. 门哲.长安大学 2009
[5]中原油田地震波衰减规律研究与应用[D]. 张建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6]深层地震波吸收机理及能量补偿方法研究[D]. 王清振.中国石油大学 2008
[7]地震波衰减与流体预测研究[D]. 尹陈.成都理工大学 2008
[8]地层吸收补偿方法研究[D]. 钟磊.中国石油大学 2008
[9]零偏VSP衰减特性Q值正反演研究[D]. 武银婷.长安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92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5792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4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