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紫云县狗场地区地热资源特征及成矿模式
发布时间:2022-01-21 20:29
通过对紫云县狗场地区开展的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量、地热钻探、测井、降压试验等工作进行综合分析,详细阐述了研究区地热地质特征及水化学特征。同时进行了成矿模式分析,建立了"隆起(褶皱)断裂对流型"成矿模式,认为区内地热水资源具中低温层状和带状构造地热水特点。通过本次研究,对今后本区和贵州同类型区域地热资源找矿提供依据。
【文章来源】:四川建材. 2020,46(1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紫云县狗场地区地热地质略图
猫营断层(F1):发育于猫寨背斜核部,长约20 km,走向近南北,地表倾向东,倾角75°,深部倾向折向西,上盘为石炭系至泥盆系地层,下盘为三叠系至二叠系地层,断距达800~1 000 m,为压扭性逆断层。断层两侧地层中牵引小褶曲及次级断层发育。严重破坏了猫寨背斜的褶皱形态以及对石板关向斜北西翼也形成了极大的改造和破坏。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显示(见图2),在氡浓度曲线图上,距断层约50 m东侧有异常晕Rn G1此处表现为背景场;米地温曲线图上表现Ty1高温异常,说明该断裂有导热作用。小桥断层(F3):长约7 km,北端与猫营断层(F1)复合,走向335°~350°,略向北东呈弧形凸起,倾向北东东,地表倾角75°,深部倾角50°,断距约200~300 m,为压性逆断层。地热钻孔(ZK2)在1 155~1 375 m处揭露到该断层,破碎带宽约220 m,受其控制,造成威宁组(CP1w)地层重复。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显示(见图2),在CSAMT测量2D反演电阻率等值线表现为明显的带状低阻,浅部宽度约120 m,下部有变宽之势,最大达300 m以上,且两侧的电阻率面貌特征完全不同,断裂上盘以高阻为主,反演电阻率一般大于1 000Ω·m,下盘以浅部以小于1 000Ω·m的低阻为特征。在氡浓度曲线图上该断裂上方氡浓度呈相对高值,说明深部放射性衰变子体沿断裂破碎带发生了运移现象;米地温曲线图上表现为偏高温异常,说明断层存在一定的导热性。同时该断裂破碎带较大,具有较好的含水性。
如图3所示,研究区地热系统为隆起(褶皱)断裂对流型地地热系统。区内地热水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方式主要有沿地表直接渗入和沿断裂、节理裂隙下渗向深部运移两种。补给区主要位于牛场背斜地区地表五指山组(D3C1wz)、睦化组(C1m)和威宁组(CP1w)碳酸盐岩出露区域,在平川组(P1p)、打屋坝组(C1dw)泥灰岩、炭质页岩等盖层的隔水、保温条件下,大气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断裂破碎带和碳酸盐岩节理裂隙入渗补给热储集层。在较大的地下热流背景之下,地下水沿深大断裂和各热储层,在侧向径流和深部对流循环过程中加热,通过与热储层、围岩进行矿物质溶解和离子交换形成地热流体,构成地热水深循环系统,并储集于相对封闭的热储集层内,通过人工揭露形成有利开发价值的地热井,如狗场地热井(ZK2)。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省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及流体水化学特征[J]. 杨荣康,罗维,裴永炜,王乾. 中国地质调查. 2018(02)
[2]贵州省遵义市中部地热水形成条件及找矿远景[J]. 张林,陈刚,李强,吉勒克补. 贵州地质. 2014(01)
本文编号:3600909
【文章来源】:四川建材. 2020,46(1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紫云县狗场地区地热地质略图
猫营断层(F1):发育于猫寨背斜核部,长约20 km,走向近南北,地表倾向东,倾角75°,深部倾向折向西,上盘为石炭系至泥盆系地层,下盘为三叠系至二叠系地层,断距达800~1 000 m,为压扭性逆断层。断层两侧地层中牵引小褶曲及次级断层发育。严重破坏了猫寨背斜的褶皱形态以及对石板关向斜北西翼也形成了极大的改造和破坏。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显示(见图2),在氡浓度曲线图上,距断层约50 m东侧有异常晕Rn G1此处表现为背景场;米地温曲线图上表现Ty1高温异常,说明该断裂有导热作用。小桥断层(F3):长约7 km,北端与猫营断层(F1)复合,走向335°~350°,略向北东呈弧形凸起,倾向北东东,地表倾角75°,深部倾角50°,断距约200~300 m,为压性逆断层。地热钻孔(ZK2)在1 155~1 375 m处揭露到该断层,破碎带宽约220 m,受其控制,造成威宁组(CP1w)地层重复。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显示(见图2),在CSAMT测量2D反演电阻率等值线表现为明显的带状低阻,浅部宽度约120 m,下部有变宽之势,最大达300 m以上,且两侧的电阻率面貌特征完全不同,断裂上盘以高阻为主,反演电阻率一般大于1 000Ω·m,下盘以浅部以小于1 000Ω·m的低阻为特征。在氡浓度曲线图上该断裂上方氡浓度呈相对高值,说明深部放射性衰变子体沿断裂破碎带发生了运移现象;米地温曲线图上表现为偏高温异常,说明断层存在一定的导热性。同时该断裂破碎带较大,具有较好的含水性。
如图3所示,研究区地热系统为隆起(褶皱)断裂对流型地地热系统。区内地热水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方式主要有沿地表直接渗入和沿断裂、节理裂隙下渗向深部运移两种。补给区主要位于牛场背斜地区地表五指山组(D3C1wz)、睦化组(C1m)和威宁组(CP1w)碳酸盐岩出露区域,在平川组(P1p)、打屋坝组(C1dw)泥灰岩、炭质页岩等盖层的隔水、保温条件下,大气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断裂破碎带和碳酸盐岩节理裂隙入渗补给热储集层。在较大的地下热流背景之下,地下水沿深大断裂和各热储层,在侧向径流和深部对流循环过程中加热,通过与热储层、围岩进行矿物质溶解和离子交换形成地热流体,构成地热水深循环系统,并储集于相对封闭的热储集层内,通过人工揭露形成有利开发价值的地热井,如狗场地热井(ZK2)。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省水热型地热资源分布及流体水化学特征[J]. 杨荣康,罗维,裴永炜,王乾. 中国地质调查. 2018(02)
[2]贵州省遵义市中部地热水形成条件及找矿远景[J]. 张林,陈刚,李强,吉勒克补. 贵州地质. 2014(01)
本文编号:3600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0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