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关键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2 14:17
  地震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有着不同的特点,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的突发性和毁灭性。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10年的玉树地震再到2013年的芦山地震,仅在5年时间里,就已经发生了三次7.0级以上的破坏性大地震。而目前地震预测、预报都还属于国际性难题,成功的预测、预报案例屈指可数,地震预警却可以在避震减灾方面大展拳脚,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而地震预警信息应该由谁发布、发布对象是哪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发送、发布内容需要表明怎样的地震事件信息及其对策,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相关政府启动相应救灾机制的及时性和社会公众采取避震措施的好坏。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政府才对地震预警技术给予了重视。而在国外日本、美国、墨西哥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技术却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为了减轻地震灾害,挽救更多生命和财产,我们需要有完善的、高效的、及时的、准确的、关键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技术。本文主要从地震预警发布时涉及的地震预警的级别大小、发布的对象,发布对象的优先级,发布的内容,解决信息堵塞等方面,发布到达时涉及的社会民众能否获得信息和民众获得信息后,能否及时反应做出正确的避震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关键技术的研究


地震预警系统的硬件组成

示意图,盲区,示意图,时间成本


地震横波紧随其后,在地震横波已经到达了某个区域却没有在该的地震预警信息。更直接来讲,就是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对于该区何意义。震预警盲区产生原因么会存在地震预警盲区呢?首先我们来谈谈地震深度的问题[26]。震,他们发生最浅的震源离地面有 10-20 公里的深度,地震波从地里向四处扩散出去,直到被地面上的地震监测仪器感应到。这过些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监测时间成本。另外,地震监测仪接收到地快速判断系统进行地震参数的分析,得出地震结果立即启动预警信,这就是所谓的估算时间成本。两者花费的时间成本累加造成了地们举一个最理想的例子来探讨最小范围的地震预警盲区。首要满监测仪的最佳位置需要设立在地震源的上方,也就是处在地震发生图 4-1 所展示的是一个地震监测仪从监测到地震波,并成功估算造成的最小范围的地震盲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方式的技术研究[J]. 邓云,樊丹.  信息通信. 2014(01)
[2]建立地震预警、地震报警和烈度速报综合系统的思考[J]. 王暾,龚宇,顾建华,陈天长,杜文康,周玮.  国际地震动态. 2011(09)
[3]铁路地震灾害预警与应急系统现状及展望[J]. 卢瑞珊,宋麒林,王富章,王彤,李平.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0(07)
[4]国家地震应急指挥软件系统研究[J]. 帅向华,姜立新,王栋梁.  自然灾害学报. 2009(03)
[5]早期地震预警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J]. 周彦文,刘希强,胡旭辉,李铂.  国际地震动态. 2008(05)
[6]地震预警技术综述[J]. 袁志祥,单修政,徐世芳,李金正,李娟,乔迎春.  自然灾害学报. 2007(06)
[7]高速铁路地震紧急自动处置系统的研究[J]. 孙汉武,王澜,戴贤春,穆恩生,刘敬辉.  中国铁道科学. 2007(05)
[8]地震预测——进展、困难与前景[J]. 陈运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7(02)
[9]高速铁路安全卫士——地震预警及快速反应系统[J]. 王喆.  交通与运输. 2006(05)
[10]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探讨[J]. 张新芳.  铁道工程学报. 2006(02)

博士论文
[1]地震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D]. 马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08



本文编号:3621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621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