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域地表水体信息遥感提取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4-01-31 01:36
地表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对其信息的获取有助于全面掌握其空间分布特征,监测各区域差异,推动水循环研究,也对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战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其已成为高效准确监测地表水体的有效手段。过去由于大量训练数据选取的困难以及高精度计算能力的限制,遥感技术主要集中在利用单一传感器对小范围水体进行高精度提取,难以满足大数据时代多源数据在大尺度上对水体进行的高效提取。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各种神经网络法层出不穷,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故论文以当前应用较广泛的30m分辨率Landsat资源卫星遥感影像为主,辅助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利用机器学习语言下的多层神经网络法进行中国陆域地表水体信息的遥感提取,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综述了大尺度水体信息产品,总结了水体提取方法,并分析其方法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步骤以及水体信息后处理方法,为中国陆域多源遥感数据地表水体提取研究奠定基础。(2)通过对比水体指数法、最大似然分类法、多层神经网络法提取水体在影像上的运行时间、存储空间、产品精度等...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大尺度水体产品国内外现状
1.2.2 水体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1.2.3 非水体排除方法研究进展
1.2.4 阈值选取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数据获取
2.2.1 主要数据
2.2.2 辅助数据
2.3 数据预处理
2.3.1 Landsat8遥感影像预处理
2.3.2 GF-1遥感影像预处理
2.4 数据后处理
2.4.1 精度评价
2.4.2 镶嵌处理
2.4.3 影像制图
2.5 小结
第三章 资源卫星地表水体专题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3.1 水体提取方法研究
3.1.1 水体指数法研究
3.1.2 最大似然分类法研究
3.1.3 多层神经网络法研究
3.2 样区水体提取分析
3.2.1 样本区域概况
3.2.2 福建省水体提取结果比较分析
3.2.3 典型影像水体提取结果比较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法的中国陆域水体提取分析
4.1 中国陆域水体信息提取
4.1.1 样本选取
4.1.2 水体信息提取
4.1.3 分类后处理
4.2 基于格网的精度验证
4.2.1 验证点选择
4.2.2 验证精度评估
4.3 水体专题成图
4.4 中国陆域水体专题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4.1 降水量分区分布特征
4.4.2 流域分区分布特征
4.4.3 省级分区分布特征
4.4.4 经纬度分区分布特征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90726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大尺度水体产品国内外现状
1.2.2 水体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1.2.3 非水体排除方法研究进展
1.2.4 阈值选取方法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数据获取
2.2.1 主要数据
2.2.2 辅助数据
2.3 数据预处理
2.3.1 Landsat8遥感影像预处理
2.3.2 GF-1遥感影像预处理
2.4 数据后处理
2.4.1 精度评价
2.4.2 镶嵌处理
2.4.3 影像制图
2.5 小结
第三章 资源卫星地表水体专题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3.1 水体提取方法研究
3.1.1 水体指数法研究
3.1.2 最大似然分类法研究
3.1.3 多层神经网络法研究
3.2 样区水体提取分析
3.2.1 样本区域概况
3.2.2 福建省水体提取结果比较分析
3.2.3 典型影像水体提取结果比较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法的中国陆域水体提取分析
4.1 中国陆域水体信息提取
4.1.1 样本选取
4.1.2 水体信息提取
4.1.3 分类后处理
4.2 基于格网的精度验证
4.2.1 验证点选择
4.2.2 验证精度评估
4.3 水体专题成图
4.4 中国陆域水体专题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4.1 降水量分区分布特征
4.4.2 流域分区分布特征
4.4.3 省级分区分布特征
4.4.4 经纬度分区分布特征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890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89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