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地球物理论文 >

贺兰—六盘—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地震速度扰动及泊松比成像

发布时间:2024-05-22 06:03
  贺兰-六盘-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是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造带,在这个区域可以找到中国东、西部构造差异产生的原因,而且构造带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相邻,也可以研究大地构造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的成因关系以及他们的深部地球动力学问题。同时,该构造带也是地震多发地带,研究这一区域的地质构造状态与地震发生的相互关系对于预防、减轻地震灾害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本次研究选择这一构造带作为研究区域。为了增加研究区内地震射线的数目及射线交叉程度,本次研究将地震和地震台站的选取范围定为北纬27°~45°、东经97°~115°,并设定了严格的挑选条件,最终选取了陕西、甘肃、宁夏和内蒙四个省境内的13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3330个地震事件,其中包含22392个P波到时数据(射线数)和22390个S波到时数据,利用赵大鹏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来进行最终的成像反演,并通过反演得到的速度参数求取了对应的泊松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的速度结构及泊松比结构具有或强或弱的南北分段、东西分带的特点,在不同深度上的特点不完全一样;研究区内上地壳主要的组成成分是酸性岩,而下地壳主要由中性岩或者酸性岩...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构造背景
2.1 地理位置
2.2 贺兰-六盘-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及其邻区构造单元划分
2.3 区域构造
    2.3.1 贺兰-六盘-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的构造特征
    2.3.2 重要断裂带介绍
    2.3.3 特殊构造单元
2.4 构造演化 第三章 研究区已有的地球物理研究现状
3.1 重磁场研究
3.2 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3.3 地震测深剖面研究
3.4 地震层析成像研究
3.5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第四章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4.1 地震层析成像简介
4.2 地震层析成像原理
    4.2.1. 数据采集和处理
    4.2.2. 模型参数化
    4.2.3 正演模拟
    4.2.4 成像反演
    4.2.5 分辨率及误差分析
4.3 赵大鹏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简介
    4.3.1 模型参数化
    4.3.2 射线追踪
    4.3.3 成像反演
    4.3.4 分辨率及误差分析 第五章 贺兰-六盘-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P波S波速度扰动及泊松比成像
5.1 资料的选取
5.2 研究方法
    5.2.1 模型的建立
    5.2.2 阻尼系数的选取
    5.2.3 水平方向的成像结果
    5.2.4 垂直剖面的成像结果
5.3 成像结果的解释
    5.3.1 研究区内地壳-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泊松比结构与地表地质的关系
    5.3.2 研究区泊松比对地壳组成的约束
    5.3.3 研究区30 km和50 km深度上大范围低速层的成因
    5.3.4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泊松比结构的关系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0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3980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