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与中国地热发展道路及合作空间
发布时间:2025-01-01 05:30
匈牙利和中国都属于地热资源丰富的国家,匈牙利以开发中深层地热资源为主,主要发育两套热储,一套为晚中新统到上新统潘诺尼亚砂岩热储,另一套为三叠系碳酸盐岩热储;而中国主要开发浅层地热资源和中深层地热资源。两国对于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均主要用于直接利用,但方向各异:匈牙利地热利用方式的鲜明特点是以温室种植为主,而中国地热利用方式以供暖、制冷为主。通过对比匈牙利和中国地热资源情况、开发利用情况,明确了两国在地热开发利用方面的"长处"与"短板"。匈牙利与中国华北地区中深层地热异常在成因机制、热储条件、水温、水量条件等方面非常相似,两国应充分借鉴彼此发展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砂岩回灌、地热发电、干热岩开发利用等领域内合作和交流,积极促进两国地热产业的发展。中国和匈牙利在地热清洁能源利用层面开展合作,可作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方向。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2107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图2 匈牙利西部区域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据文献[7]修改,Moho深度据文献[3],剖面位置见图1)
潘诺尼亚盆地与渤海湾盆地热异常机制相似,均是由于地壳拉张减薄,莫霍面深度较浅导致,两个盆地莫霍面深度相似,都在30~40km之间(见图2、图3),均表现出地热背景异常。两个盆地热储均以砂岩热储和碳酸盐岩热储为主,匈牙利晚上新统潘诺尼亚砂岩热储可类比于中国华北地区馆陶组砂岩热储,匈....
图2 匈牙利西部区域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据文献[7]修改,Moho深度据文献[3],剖面位置见图1)
图2匈牙利西部区域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据文献[7]修改,Moho深度据文献[3],剖面位置见图1)图3渤海湾盆地构造位置图(a)和中段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b)(据文献[8]修改)
图3 渤海湾盆地构造位置图(a)和中段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b)(据文献[8]修改)
图2匈牙利西部区域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据文献[7]修改,Moho深度据文献[3],剖面位置见图1)图3渤海湾盆地构造位置图(a)和中段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b)(据文献[8]修改)
图3 渤海湾盆地构造位置图(a)和中段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b)(据文献[8]修改)
图3渤海湾盆地构造位置图(a)和中段岩石圈结构构造剖面(b)(据文献[8]修改)3匈牙利和中国地热产业道路
本文编号:4022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402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