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冠醚接枝聚乙烯醇微孔膜制备及其锂同位素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14:18
【摘要】:锂是世界上最轻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锂有6Li和7Li两种稳定同位素,其中,6Li是核聚变反应堆必不可少的燃料,可以通过中子的轰击使得氚和氦不断增殖,而7Li则被用作核聚变反应堆的堆心冷却剂和导热的载热剂。所以,锂同位素分离和提纯对于绿色核能的开发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冠醚分子对锂同位素的吸附和分离效应,通过化学接枝法将其固载到高分子聚合物中并进行微孔膜结构调控,探索微孔膜对锂同位素的吸附和分离性能。本文以冠醚接枝聚乙烯醇(PVA-g-FB15C5)为膜材料,以水为溶剂,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技术,以过饱和硫酸钠溶液为凝固浴,考察了致孔剂用量、铸膜液温度和粘度、凝固浴温度、交联时间以及交联温度等对膜结构和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致孔剂的情况下,PVA-g-FB15C5膜上表面会出现较厚的皮层结构,当PEG2000添加量为1%时,PVA-g-FB15C5出现了较好的海绵状孔结构。在最佳成膜条件下得到的膜平均孔径为0.211 μm,孔隙率60.5%,水通量达到1225 L/m2·h。此外,随着交联时间的增加,在交联60min后,交联度趋于平衡,接近33%左右,当交联温度为30 ℃、交联时间为20 min时,膜操作性能最稳定。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 PVA-g-FB15C5微孔膜对锂离子吸附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并采用Lagrange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学方程、Langmuir等温线方程、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线方程以及Temkin等温线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PVA-g-FB15C5微孔膜对锂离子的吸附率均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30min时达到吸附平衡。PVA-g-FB15C5微孔膜对锂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符合Lagrange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典型的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表明吸附主要发生在PVA-g-FB15C5微孔膜的膜内部活性区位,属于多分子层吸附。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吉布斯自由能变、吸附焓变和熵变均为负值,表明PVA-g-FB15C5微孔膜对锂离子的吸附为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采用液-固萃取体系研究了 PVA-g-FB15C5微孔膜对锂同位素的分离性能,系统考察萃取时间、温度、锂盐种类、溶剂种类和冠醚固载量等因素对锂同位素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冠醚固载于PVA之后,随着固载量从0.317m_ol/g升高至1.836 m_ol/g,分离因子由1.01 ±0.002提高到1.046 ±0.002。在传统的液液萃取相比,将FB15C5溶解于三氯甲烷为有机相,得到分离因子为1.022。与液液萃取体系富集类型不同的是,-7Li富集于有机相,轻同位素6Li富集于液相。另外,在20 ℃下,以锂盐为LiI,异丙醇为溶剂时,微孔膜单级分离因子高达 1.06 ±0.002。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L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华;许国基;;金属核微孔膜的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1年00期

2 郭洪英,黄正德;药液过滤用离子微孔膜流量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2年06期

3 徐凯;张师军;;透气微孔膜制备方法及透气机理的研究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2009年05期

4 郭洪英,黄正德;离子微孔膜的研究及应用[J];核技术;2002年07期

5 胡红艳;卢立新;韩正宏;;微孔膜包装内外气体交换的理论研究[J];包装工程;2006年06期

6 刘葭;丁治天;刘正英;杨伟;冯建民;杨鸣波;;分子量对聚丙烯拉伸微孔膜结构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2期

7 熊泉福;;微孔膜过滤器及其应用[J];净水技术;1983年01期

8 顾久传;;微孔膜过滤器在纯水中的应用和选择[J];净水技术;1993年04期

9 罗儒显,黄仲涛;无机微孔膜传递特性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10 程昌敬,褚良银,陈文梅,胡林,周明宇,王海东;微孔膜乳化过程中乳滴大小的控制[J];过滤与分离;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思俊;周持兴;俞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的制备[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黄正德;刘永辉;侯龙;;离子微孔膜的应用及研究[A];固体核径迹论文集——第八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刘思俊;俞炜;周持兴;;成核剂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赵幸;;微孔透气膜的发展[A];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塑料包装委员会第六届委员会年会暨塑料包装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姚之侃;石俊黎;王婷;朱宝库;徐又一;;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乙烯/聚(4-甲基-1-戊烯)共混微孔膜[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6 蔡启;雷彩红;徐睿杰;胡冰;;横向拉伸对聚丙烯微孔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张春芳;朱宝库;徐又一;;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微孔膜[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8 李雪梅;李战胜;何涛;;双层刮膜法制备亲水微孔膜[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细鸣;万灵书;仰云峰;徐志康;;聚丙烯微孔膜表面荷负电改性及其抗污染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徐睿杰;雷彩红;蔡启;;拉伸速度对聚丙烯微孔膜成孔性能的影响[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高分子加工与成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光毅;10-100 keV质子在PC绝缘体微孔膜中的输运[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春芳;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乙烯微孔膜的结构控制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许颖;聚砜类微孔膜的制备、结构控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4 周婧;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亲水性微孔膜及其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刘思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相分离及微孔膜制备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仰云峰;聚丙烯微孔膜的表面亲水化及其抗污染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王俊;10~18keV O~-负离子与绝缘体微孔膜相互作用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计根良;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微孔膜的结构控制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宇海银;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抗污染性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刘富;PVDF、PVC微孔膜亲水化改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丽;熔融拉伸法制备聚丙烯微孔膜的原位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2 崔营营;微孔膜机械性能与热稳定性能的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贤德;熔体拉伸聚丙烯微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冯栓虎;绿色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VDF微孔膜[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5 费久慧;WBPU/PVA复合微孔膜结构控制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章世林;基于胆酸分子两亲性的聚丙烯微孔膜表面改性[D];浙江大学;2015年

7 闵瑛;热致相分离法制备氯化聚氯乙烯微孔膜及其结构与性能调控[D];江南大学;2016年

8 孝培培;微孔包装膜在三种耐二氧化碳果蔬保鲜上的应用[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9 林海波;聚合物微孔膜超稳定疏水界面设计及油包水乳液分离研究[D];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6年

10 蒋玉莹;呼吸图案法制备CTA蜂窝状微孔膜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6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06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a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