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磁扰动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图文】:
4cπ × B =J (1.19) B =0(1.20).3.2 理想磁流体不稳定性理想磁流体不稳定性就是在描述等离子体宏观不稳定性的单流体 MHD 方程组有考虑电阻效应,即式(1.16),此种不稳定性的特点是其幅度的增长和磁能的释快(阿尔芬时间量级)。然而,理想磁流体不稳定性只会把磁能转为动能。另一,磁冻结会使等离子体的拓扑结构不发生改变,这样就缺少了耗散机制[43]。按照定扰动的特征,理想磁流体不稳定性一般可分为扭曲模(kink mode)、交换interchange mode)和气球模(ballooning mode)三种,其中扭曲模又可以分为外模和内扭曲模。1、扭曲模
RWM)[45]。如果想让扭曲模被完全地稳定下来,那么真空室壁必须理想导体,所以要避免扭曲模不稳定给等离子体平衡系统带来的破壁应该选择超导材料制作。Ren 等人使用 MARS-F 程序代码[46]对托理想外扭曲模式和 RWM 的主动控制进行了数值研究[47],他们通过的内部放置源线圈和传感器线圈构成了一个理想的反馈系统,这个稳定外扭曲模,并适度提高了高达 10%的理想壁的β 极限。此外,,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存在负磁剪切时,外扭曲模是极限不稳定的,大约 1.3 倍处安放导电壳来进行额外的稳定[48]。模是一种发生在托卡马克芯部,安全因子 q 为小值区的扭曲模。它但不稳定的幅度要小于外扭曲模。内扭曲模不会像外扭曲模那样使室壁靠近,但是它会使等离子体向外径方向运动,从而降低磁场对束,如图 1.3.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L63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歌明;乐鑫喜;;七二二所地震磁扰动仪野外台站勘选和设备安装工作纪实[J];中国军转民;2019年12期
2 蔡智超;刘素贞;张闯;金亮;杨庆新;;永磁扰动检测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5年03期
3 谢美娟;陈绍明;;地震前后地磁短周期异常变化的再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1987年S1期
4 左开挺,李永秀;广州台地磁短周期变化的研究[J];华南地震;1988年04期
5 向东;邢英豪;龚学余;曹锦佳;;ITER高能alpha粒子轨道损失模拟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9年06期
6 程贤德;;太阳耀斑引起的磁扰的多因子回归分析[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3年01期
7 罗智贤;肖赛冠;史建魁;高太长;王国军;方涵先;;磁扰和磁静期间海南扩展F起始时间出现率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8 王水,郭自强,林启锦;伴随地震波动的一种磁扰[J];地球物理学报;1979年01期
9 邱晨;张铁军;魏立明;;基于永磁体磁扰动的钻具螺纹检测方法与装置[J];无损探伤;2009年03期
10 杨鉴初;冬半年磁扰与磁静后我国温度的变化[J];气象学报;196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军辉;李琪;殷煤;何康;朱亮;;淮南台电磁扰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杨少峰;杜爱民;高玉芬;韩德胜;;2000年4月6日磁暴期间磁扰变化在低纬子午链的纬度效应[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3 吴迎燕;徐文耀;陈耿雄;;磁暴期间几种主要磁扰成分的演化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师恩琦;;重现磁扰与冕洞周变化[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姜新英;王敬芳;熊东辉;李枫林;;磁扰动对CME暗腔形成和变化的作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秦国泰;邱时彦;贺爱卿;叶海华;孙丽琳;李宏;祝义强;林宪文;徐学培;;“神舟4号”大气成分探测器在磁扰期间测得热层大气成分异常变化的新结果[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闫星廷;朱平;孙有文;;共振磁扰动在边界台基区引起的新经典环向粘滞力矩[A];第十八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摘要集[C];2017年
8 刘君;安张辉;范莹莹;;芦山Ms7.0与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舟曲台电磁扰动异常变化[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28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专题29盆地动力学与能源、专题30活动断层、地震构造与深部结构[C];2015年
9 李军辉;何康;李玲利;郑海刚;方震;;安徽电磁扰动变化特征及在震情跟踪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戴勇;;地电阻率特征变化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吴长锋;“人造太阳”关键调控技术突破[N];科技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乐;共振磁扰动对撕裂模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2 周利娜;基于环向等离子体响应的共振磁扰动线圈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3 严伟;J-TEXT托卡马克等离子体转动对共振磁扰动的响应以及氩杂质输运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4 谌敦强;托卡马克中共振磁扰动引起的粒子输运的理论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肖苏东;太阳风与金星感应磁层相互作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6 王能超;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对外加低环向模数磁扰动响应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7 宋德勇;EAST托卡马克共振磁扰动线圈电源设计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8 熊雯;磁扰时跨极盖电势及其时间变化率对赤道F层垂直漂移影响的统计学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9 赵凯;电离层离子上行的磁扰时变化特征与建模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10 黄文龙;共振磁扰动作用下电阻撕裂模及响应的理论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静;外加共振螺旋场对逃逸电流抑制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高海龙;J-TEXT上等离子体平衡计算和磁扰动对逃逸电流影响的数值计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刘磊;电弧熔积增材制造过程中在线检测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田海冬;磁扰期间等离子体层典型结构的动力学过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何炎;J-TEXT托卡马克装置磁扰动行为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岑义顺;HL-2M内部共振磁扰动线圈的初步设计及应力与热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郝长端;J-TEXT托卡马克共振磁扰动线圈的电磁结构分析和热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廖怡;湍动磁场对太阳热结构模型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本文编号:2614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1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