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氚老化钯的氢同位素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03:03
【摘要】:氘、氚聚变释放的能量很大,并且燃料丰富,被认为是未来能源之一。聚变反应的燃料主要是氘、氚,当燃料中存在氕时,对氘、氘反应和氘、氚反应会产生阻碍作用,为了使燃料气中的氕含量尽可能少,就需要进行氢同位素的分离。金属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氢同位素的方法,钯因其抗毒化性能好、氢同位素效应强、吸放氢平衡快、稳定性高等特点而成为主要的分离材料。钯分离氢同位素的原理是利用钯-氢体系的同位素效应,同位素效应是由质量和自旋差异引起的同位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氢是自然界存在的最轻的元素,质量数的变动会带来最大的相对质量差,因此氢同位素具有最为明显的同位素效应。关于钯氕、钯氘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很多,也很完善。然而氚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在含氚氢同位素处理过程中衰变产生的氦-3会对基材产生影响,尤其是氦会聚集成泡,有可能会在材料中形成自位错、位错环、间隙原子簇等结构缺陷,这可能会导致材料热力学、力学性能及材料微观结构等的变化,使得材料的应用性能发生改变,即产生氚老化效应。关于氚老化钯的氢同位素效应研究主要集中在钯氚体系的热力学性质上,老化钯-氕和老化钯-氘方面的研究很少,关于老化钯分离因子的研究也没见到公开报道。氚老化对钯中氢同位素交换性能以及分离能力的影响也是工程上关心的一个问题,因此论文基于初始贮氚T/Pd=0.65、自然状态下贮氚老化的钯和新鲜钯进行了XRD分析,并开展了热力学性质以及分离因子的实验研究。对新鲜钯、1.6年及3.5年老化钯做了XRD分析,从分析图谱来看老化钯和新鲜钯具有相似的峰形,老化并没有改变钯的晶体结构,两者均呈面心立方(FCC)结构。相对新鲜钯,老化钯的峰位右移,半高宽增大。老化产生的3He引起晶格畸变,导致晶格常数从新鲜钯的3.8904A分别下降到1.6年老化钯的3.8899A及3.5年老化钯的3.8862A;晶粒细化,从39.05 nm分别下降到23.05 nm、21.13 nm;材料的应变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从初始的0.000874分别增大为0.001385和0.001213。建立了Sieverts装置,利用定组分变温法进行了30℃~75℃新鲜钯和三种老化钯的热力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老化钯和新鲜钯的氢化物具有相似的PcT曲线:有明显的α相、坪台区(α+p相)及p相;相同条件下,钯吸、放氢的压力低于吸、放氘的压力,且平衡压力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相比新鲜钯,老化钯的氢化物α相整体右移,坪台区变窄,相同条件下的平衡压力也明显降低,且坪台压随固相中3He的增加呈指数递减关系。进一步的热力学性质分析发现,无论老化钯还是新鲜钯,Pd-D体系的焓变数值上小于Pd-H体系,而熵变数值上前者大于后者,表明前者的稳定性低于后者,D在Pd中溶解所引起的混乱程度比H大;Pd-H体系的滞后效应较Pd-D体系略大,均对温度敏感,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老化效应对钯的吸、放氕和氘的焓变没有明显影响,而熵变数值(绝对值)上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钯中氢同位素主要占据间隙位,而3He主要聚集在置换空位,不对Pd与氢同位素之间的生成热造成明显影响,所以焓变基本保持不变;尽管如此,3He会聚集成泡,影响基材中间隙位的数量,并且生成新的缺陷,进而影响到熵变。此外,老化效应还弱化了滞后现象。通过变温法,利用四极质谱分别测定了新鲜钯、3.5年老化钯以及6.5年老化钯在温度范围为-25℃-155℃、固相中氘丰度变化范围为5%-90%、不同固相中氢同位素浓度(用固相中氢钯原子比表示,范围为0.05-0.7)时的分离因子。在-25℃-155℃温度范围内,分离因子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并且1n αH-D与1/T成线性关系;分离因子随氘丰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并且增速逐渐减小;在α+β及β相,分离因子受氢同位素在固相中溶解度的影响——随(H+D)/Pd值的增加而增大。而不同之处在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分离因子逐渐减小;新鲜钯分离因子随氘丰度增大的趋势逐渐平缓,而老化钯在较高氘丰度段有较快增长,主要原因在于老化产生的3He对氢同位素在固相中的活度有较大影响;老化效应对分离因子的影响在固相中氢浓度较低时表现更加明显。
【图文】:

原理图,吸附分离,热循环,原理图


l#分离)、分离效率z苡糜诘头岫葊叺母患#滞留量低、系统小型化、自动化程逡逑度高等优点逡逑TCAP分离原理示意图如图1.3所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填充了载把材料的分离逡逑柱和一个回流柱。两者间通过上瑞的阀口连通,运行时分离柱处于半周局温和半周低温逡逑的冷、热循环中。逡逑化巧邋t邋::逡逑冷印I思J逦rn逡逑矿巧巧:;逡逑&邋试,;;;逡逑;;<邋|;|逡逑进料—■一叫半PFR逡逑1:1逦.邋r.逡逑背.V—皆逡逑I;:逡逑iii邋;邋?;;邋:::逡逑!?<j>2<逡逑:;i邋-逡逑M逡逑图1.3热循环吸附分离原理图IW逡逑Fig.1.3邋Schematic邋diagram邋of邋TCAP'^*'.逡逑初始时,在冷半周,回流柱的气体被分离柱吸入,由于同位素效应,轻同位素被优逡逑先吸附于柱的上端,重同位素则倾向于富集在下端,形成氨同位素的浓度分布梯度。在逡逑随后的热半周,气体被解吸流向回流柱,在此过程中,由于高温下把氨体系的氨同位素逡逑效应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会使前期获得的分离受到大幅度抵巧,从而使氯同位素气逡逑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分离。多次循环后,系统达到稳态:系统内的状态变化周期重复,,每逡逑次循环后系统内的同位素分布不再变化

氚老化钯的氢同位素效应研究


TCAP系统装宜示惫图/28}Fig.1.4Sehemati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L6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锡煌,金德秋,倪葆龄;氢同位素标准水样的研制[J];计量学报;1991年01期

2 肖啸凈;吕廷海;李济民;孙鹏云;许书河;毛世奇;孙懋怡;;热扩散法分离氢同位素的进展[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1年00期

3 谢波;翁葵平;刘云怒;侯建平;;超大容量氢同位素色谱分离系统的概念设计[J];同位素;2012年04期

4 夏修龙;;低温精馏氢同位素分离影响因素研究[J];核技术;2006年03期

5 周俊波,王奎升,高丽萍,王少波,申会堂;低温吸附法净化氢同位素气体[J];低温工程;2004年02期

6 韦桂欢;张洪彬;刘晓林;刘保锋;;氘气中氢同位素的低温气相色谱法测定[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年02期

7 任兴碧;;色谱分离氢同位素的尾气处理[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6年01期

8 张海路,郭文胜,李洁;氢同位素分馏效应校正技术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4年S1期

9 杨存金 ,陈烈贤;氘中氢和氘化氢的气相色谱分析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4年04期

10 钟正坤,邢丕峰,王昌斌;低温吸附法分离氦气流中氢同位素的实验研究[J];核技术;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武;;天然气单体烃氢同位素组成质谱分析[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黄国强;雷强华;钱晓静;王延龙;;氢同位素分离用涂钯氧化铝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3 李中平;李立武;陶明信;杜丽;王作栋;张明峰;王广;曹春辉;;单体烃氢同位素测试系统高温热转化装置的研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4 陈虎翅;陆光达;李赣;;钯柱内氢同位素排代计算机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5 张海路;;氢同位素分馏效应校正[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6 李志生;;原油热解气组分单体氢同位素特征[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李钜源;李祥臣;曹智;王宝山;;原油正构烷单体的氢同位素分析[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立武;杜晓宁;;重水的氢同位素组成分析[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吉保;钱雅倩;;黑柱石和水之间氢同位素平衡分馏的实验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5)[C];1990年

10 刘主;;氢同位素分析样品制备系统中锌反应器和微量水进样器的制作[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2)[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晶;天然气氢同位素研究引起关注[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张辉;氢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有望攻克有机污染难题[N];中国环境报;2001年

3 记者 乔国栋;国产低氘水即将大规模上市[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4 新华社记者 张可喜;氢同位素H5制成[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汪文;日俄科学家制成氢同位素H5[N];北京科技报;2001年

6 记者 毛宇;地球最早或是被水覆盖的“潮湿”行星[N];科技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艳;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沉积有机质单体烃碳—氢同位素组成及剖面变化的生源与古气候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2 李群;典型氧化物氢同位素渗透阻挡涂层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褚效中;氢同位素吸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左海英;地下水中典型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单体碳氢同位素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龚冰;TC/EA-MS在线分析矿物水含量和氢同位素技术及其在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黄峰;H_2-H_2O液相催化交换法分离氢同位素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吉君;天然气生成过程中氢同位素分馏动力学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靳永斌;正构二十四烷和原油含水裂解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孟;氚老化钯的氢同位素效应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6年

2 钱晓静;热循环吸附法分离氢同位素的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3 王晓英;氢同位素的微气相色谱分析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4 龙良平;树木年轮硝化纤维素氢同位素组成的测定[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钟正坤;氢同位素在碳基吸附剂上的吸附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6 雷强华;氢同位素分离涂钯硅藻土制备及吸-放氢特性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7 宋江锋;钯钇合金膜分离器的氢同位素分离性能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8 许元斌;山西公海过去15 ka以来的湖泊沉积物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及其古气候意义[D];兰州大学;2014年

9 皮力;用氢同位素估算氚在熔盐堆材料中的渗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陈淼;氚老化对钯氢化物氢氘交换行为的影响[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本文编号:2620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20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a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