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加速器束流损失计算和监测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08:45
【摘要】:随着加速器的发展,束流损失探测器(Beam loss monitor,BLM)被广泛应用于加速器的运行与调试。由于束流损失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对其探测信号的灵敏度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在束流损失监测器安装前需要对束流损失进行准确的分析计算从而找出束流损失探测器最佳安装位置来保证其工作性能。本文针对强流负氢回旋加速器上的束流输运管线,利用G4beamline程序对整体管线上的束流损失分布进行计算,讨论了管线上的次级粒子种类及其分布;对100?A流强下束流管线上的空间电荷效应进行分析,讨论了该束流强度下空间电荷效应对束流损失影响。计算结果为束流损失探测器提供了可靠的安装位置信息。同时,对安装后的束流损失探测器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包括BLM的坪曲线测定,流强与BLM信号的关系,四极磁铁对BLM信号的影响以及法拉第杯测量束流时对BLM信号的影响。此外,实验还分析了束流损失探测器对束流偏转的监测能力。针对结果中出现的束流损失探测器两端信号的不均匀性,提出一种可行的优化方案,通过导向磁铁和剥离膜的共同作用能够降低两端的信号差,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对该实验方案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指出该方案对束流损失探测器信号的调整是通过改变束流损失探测器处束流中心位置实现的并给出偏转角度与束流中心位置以及束流损失探测器信号的对应关系。
【图文】:

分布图,管线,分布图,工作间


( A )( A )(1 A )H+35-70 375 2(0.05 45) 23205 10He2+70 70 0.07-0.13102 10HH+35 50 0.1-13410 10D-15-35 50 0.05-1.23205 10Arronax 分为加速间与工作间,加速间为主加速器所在房间,工作间为束流引出行放射性同位素生产、靶源照射的区域。由于辐射防护的需要,两区域之间安装有土墙作为辐射屏蔽措施。目前加速器上有六个工作间[38],共 9 条束流传输管线,如.2 所示。Arronax 的束流管线一般由一个偏转磁铁,一个 y-x 双向导向磁铁,两个 极磁铁组(最大磁场强度 10T/m),法拉第杯,中子衰变器,墙壁(3.5m),准直器,靶。但对于 Ax 工作间来说,在其工作间安装有另一个偏转磁铁以将束流分离至三条管线上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如利用脉冲 He2+粒子进行放射化学实验,PIXE,反面的测量等。在这些束流管线中,,A1、A2、P2、P3 束流管线是用于放射线同位素产,P1 管线主要用于中子激发实验。

示意图,管线,示意图


行空间电荷作用模拟,其也可以对粒子在物质间的反应进行计算,追踪碰撞反应所产生的次级粒子。.G4beamline 能够统计的物理量包括能量沉积,束流尺寸,束流包络线,粒子动量,同时也能对磁场,电场进行调试以得到更为准确的运算结果。G4beamline 的计算模型和数据库主要采用 Geant4 中的已有计算模块,但同时作为开源软件,在已有数据库或者模型无法满足计算需求时,我们也能够直接将新设计的计算模块添加到程序中进行计算。3.3 A1 管线构件及仿真A1 管线的分布如图 3.3 所示,因为法拉第杯以及中子衰减器在正常运行时位于管线外部,对于束流损失计算该部分没有贡献,因而分布图中并未标出。A1 管线的管壁内径为 50mm,根据其位置的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壁面。其中,自混凝土隔离墙至后方四极磁铁入口处的管壁为 1.5mm 的 INOX 合金;后方准直器至靶上的 118mm 长的管道,该段管道壁厚为 4mm,材料为铝合金;管线的其他部分管厚都为 5mm 的铝合金。相应的管壁材料列于表 3.2 中。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L5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俊;宋国芳;钟俊晴;;CYCIAE-100回旋加速器低能刮束板上束流损失的计算[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3年00期

2 袁月;王生;彭军;苑尧硕;姚泽恩;;CSNS直线加速器空间电荷效应的模拟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年05期

3 马忠剑;随艳峰;王庆斌;吴青彪;;FLUKA程序在法拉第杯设计中的应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1期

4 张天爵;姚红娟;李振国;管锋平;温立鹏;解怀东;安世忠;杨建俊;;紧凑型回旋加速器物理问题及调束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1期

5 李志平;刘渭滨;黄楠;王生;;CSNS/LRBT优化设计及空间电荷效应影响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S1期

6 黄明阳;王娜;邱静;王生;黄楠;;CSNS/RCS粒子散射束流损失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S1期

7 田建民;徐美杭;赵中亮;陈昌;阮向东;陈元柏;徐韬光;陆双桐;;Improve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 ionization chamber for the CSNS beam loss monitor (BLM)[J];中国物理C;2012年04期

8 任丽;邱睿;曾鸣;李君利;邵贝贝;;FLUKA在上海光源增强器束流损失监测系统模拟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孙玉聪;蓝杰钦;张剑锋;徐宏亮;孙葆根;;合肥光源托歇克效应损失电子的探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3期

10 赵中亮;陈昌;徐美杭;田建民;阮向东;韩晨霞;陈元柏;徐韬光;陆双桐;;CSNS束流损失监控(BLM)系统电离室的改进[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毕远杰;强流回旋加速器中束流损失和辐射场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2 侯磊;上海光源储存环束流损失监测系统研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3 秦斌;虚拟样机环境下的紧凑型回旋加速器物理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良超;基于PIC方法的强流粒子束空间电荷效应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冯义章;回旋加速器非线性强流空间电荷效应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江涛;北京试验束装置上大功率法拉第杯设计制造[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57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657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e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