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EPICS在CSRe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10 11:03
【摘要】:论文针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现有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扩展升级的困难,采用国际上大型加速器装置广泛使用的EPICS(实验物理与工业控制系统),进行HIRFL-CSRe(实验环)新控制系统的开发,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并改进装置的性能。论文采用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结合分布式系统理论给出了一种EPICS架构下开发控制系统的方法。该方法以结构化分析和设计为基础,由系统的数据流导出系统的数据结构,通过数据结构定义IOC(Input/Output Controller)服务器端对外接口(PV,过程变量)和客户端界面主体,以系统的模块设计为基础,开发EPICS记录的设备支持和客户端应用程序,同时结合分布式系统理论设计控制系统的组织结构。论文采用上述方法进行CSRe电源系统、电源监测系统、同步系统、真空系统的控制研发,主要工作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三个部分。在系统分析阶段,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对各系统进行控制需求分析,建立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从总体上把握各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规范和约束后续开发工作。在系统设计阶段,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按照输入、变换、输出结构对数据流图进行划分,设计系统的模块层次结构,结合分布式系统理论进行客户-服务器结构变换,并通过系统的纵向和横向扩展,得到优化的EPICS系统组织结构。在系统实现阶段,根据系统的设计结果,编码实现IOC记录的设备支持及PV量定义,并采用多线程和共享内存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同时在CSS环境下开发了客户端应用程序。论文在EPICS架构下开发了OPC UA(Unified Architecture)服务器的记录设备支持,实现了对OPC UA结点的访问,通过对OPC UA结点和EPICS PV变量的映射,完成了对CSRe FC01(1号法拉第筒)的控制。采用该设计方案,可以将束诊系统接入到CSRe EPICS主控系统中,在客户端以统一的方式实现束诊系统控制。论文在系统分析和设计基础上进行相关控制系统的研发,从总体上提高了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同时控制系统在EPICS架构下进行具体实现,提高了系统可扩展性,各控制系统均在现场进行了测试及运行,现场使用表明该控制系统明显改善了CSRe参数预置等部分功能,提高了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论文首次在HIRFL装置上应用EPICS,为HIRFL控制系统的整体升级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图文】:

总体结构,重离子束,冷却储存环,科学工程


第一章 引言1.1 实验环简介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 属国家“九五” 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是一项主攻基础科学研究、同时兼顾应用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工程, 2008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投入运行。HIRFL-CSR 总体设计思想是:采取级联回旋加速器与双冷却储存环同步加速器的独特组合,将放射性次级束(RIBs)与高品质重离子束技术相结合,并适当提高束流能量。CSR 的科学目的是:放射性束物理的研究; 高温高密度条件下核物质性质研究;介子物理及粒子物理研究;高离化态原子物理研究;重离子束相关的应用研究以及重离子束深层治癌研究等[1],图 1.1 给出了HIRFL-CSR 的总体结构图:

分发系统,同步数据


第一章 引言 3图1.2 CSRe同步数据分发系统图1.2 所示为CSRe同步数据分发系统,,采用三层结构。从用户和应用程序看整个系统实现的功能为将用户生成的波形数据下发到相应的电源控制器。系统功能的实现过程为,控制界面层完成数据的计算和数据上传,之后数据库完成波形数据的验证、合成和同步分发到相应的前服(应用层程序),由前服将数据传至电源控制器。从系统的信息处理分析,整个系统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信息处理中心(数据库),所有的信息(包括内部、外部)都流入数据库,由数据库集中加工处理,体现出集中式服务的特点。对于前服来说,每次数据的转发都需要从数据库获取数据,前服功能的实现方式使它更类似一个远程终端而不是一个数据库子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L50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PICS interface to Libera electron beam position monitor[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08年02期

2 刘佳;王春红;裴国玺;王金灿;王晓黎;;Control application of a superconducting magnet power supply based on EPICS[J];中国物理C;2010年12期

3 阎映炳;冷用斌;杨嵩;;EPICS在线数据分析软件包研制及应用[J];核技术;2008年03期

4 ;Web services interface to EPICS channel access[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08年02期

5 米清茹;郑丽芳;刘松强;;EPICS控制系统软件开发环境[J];核技术;2008年01期

6 王坚;谢树欣;董健;王庆琪;虞孝麒;金革;;基于Win32 EPICS输入输出控制器的设计[J];核技术;2008年01期

7 申海涛;朱丽春;王坚;;EPICS应用于FAST主反射面控制系统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9期

8 何泳成;王春红;赵卓;康明涛;王金灿;;基于F3RP61的嵌入式EPIC SIOC应用研究与实现[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2年01期

9 彭少丽;李刚;欧阳华甫;雷革;;基于EPICS的切束电源控制系统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2年06期

10 蒋舸扬;方文定;沈立人;;嵌入式上海光源EPICS插入件控制系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卓;王春红;刘姝;;BEPCII EPICS数据存储和检索系统[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6册)[C];2009年

2 刘功发;李为民;李京yN;李川;谢东;鲍循;宣科;王季刚;陈莉萍;;EPICS和HLS控制系统升级[A];粒子加速器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报告会文集[C];2004年

3 谢树欣;王坚;虞孝麒;;EPICS的IOC和LabWindows/CVI的接口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谢树欣;王坚;虞孝麒;;EPICS的IOC和LabWindows/CVI的接口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5 刘松强;冷用斌;;EPICS系统下的DeviceNet现场总线[A];第十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顾可伟;EPICS在CSRe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

2 尹聪聪;钍基熔盐堆EPICS控制系统可靠性技术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3 周永年;上海光源基于EPICS的QXAFS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萌;EPICS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吴文庆;EPICS在望远镜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张德敏;EPICS在加速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8年

4 赵卓;基于UNIX操作平台下的EPICS实时数据库开发设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06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706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