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基于粒子源的颗粒物探测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23:55
【摘要】:实时监测大气颗粒物数量粒度分布和固定污染源烟尘浓度是环保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内容。为设计大气颗粒物和固定污染源烟尘的探测器系统,本论文开展了粒子源荷电器和粒度分级器的研究与设计,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大气颗粒物的主动式(抽气式)探测器系统;基于粒子源荷电器的研究与设计,研制并测试了固定污染源烟尘的被动式(无动力)探测器系统。为利用同位素技术研制颗粒物实时测量装置奠定了基础。为设计粒子源荷电器,开展了颗粒物扩散荷电理论及荷电器结构和参数的研究。根据理论计算及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ANSYS Fluent),粒子源荷电器的结构及参数为:结构主体是长为8cm、直径为5cm的圆筒,进气口段采用扩张角度小于15~o的圆滑曲线渐扩,粒子源为总活度小于10~4Bq的~(241)Amα源,将α源均匀地布置于圆筒中间位置处,荷电器内离子浓度约为2.5×10~(12)/m~3,气体采样流量应小于3L/min。为设计粒度分级器,利用ANSYS Fluent软件,开展了对分级器内流场分布、电场分布及荷电颗粒物运动轨迹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流场为层流,流场和电场沿分级器中心轴对称分布,颗粒物的轴向运动距离随其电迁移率的增加而减小。分级器的长度越长、流速越低、电压越高时,其可测的粒径范围也就越大,提高流速和降低电压可以缩小测量的粒径范围,同时提高粒径分辨率。在粒子源荷电器和粒度分级器的研究及设计基础上,设计了主动式探测器系统,其主要结构包括粒子源荷电器、离子阱、分流段、粒度分级器等。基于荷电器研究,开展了被动式探测器系统的研制与测试。被动式探测器采用与荷电器相似的结构,其设计参数为,进气口直径为8mm,当采用Ni-63β源时,源活度为2.22?10~7Bq,探测器腔体宽度为2cm。环境温湿度、烟尘浓度影响测试结果显示,温湿度会对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产生显著的影响:当温度从34~oC升高至240~oC时,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增加了约50%,当含湿量从6.52%增加到10.65%时,探测器的输出信号降低了约30%;探测器测量粉尘的响应值随环境粉尘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将滤膜称重法作为对比测量,其测量值为13.5mg·m~(-3)、26.8 mg·m~(-3)、33.6 mg·m~(-3)、47.5 mg·m~(-3)、63.3 mg·m~(-3)时,探测器的响应值对应为16.6 mg·m~(-3)、30.4 mg·m~(-3)、38.1 mg·m~(-3)、45.3 mg·m~(-3)、53.2 mg·m~(-3),初步验证了被动式探测器测量粉尘浓度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被动式探测器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L81
【图文】:

粒度分布,大气颗粒物,粒数,固定污染源


图 1-1 典型大气颗粒物的粒数/体积/表面积-粒度分布[2]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燃煤为主,监测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烟尘浓容之一。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烟尘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

监测仪,吸收法,β射线,荷电


基于β射线吸收法的PM2.5监测仪[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家玉,李正辉,朱世富,陈观雄;HgI_2探测器及其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88年05期

2 金同太;;探测器——航空航天技术热点之一[J];航空兵器;1988年05期

3 张兴;AOA探测器将进行飞行试验[J];世界导弹与航天;1989年05期

4 崔敖齐;吴华清;;IBM PC/XT在固体探测器系统中的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1989年06期

5 俞嗣皎;陈国柱;马呈德;张秀凤;张毓敏;王楠;张维;;Si(Li)X射线探测器系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84年00期

6 Serge Melle,高国龙;如何使高灵敏度探测器系统的设计最佳化[J];红外;1995年01期

7 刘宸;;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激光物体探测器的设计[J];激光杂志;2018年03期

8 翟聪;薛晨阳;穆继亮;何剑;田竹梅;温涛;;低功耗水下探测器设计[J];电子器件;2018年04期

9 陈国柱,马呈德,张秀凤,张毓敏,王楠,张维,俞嗣皎;高分辨Si(Li)探测器系统[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5年05期

10 王舒颖;;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记探测器系统的三朵金花[J];国防科技工业;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冷;毛卫民;冯惠平;;用X射线面探测器系统在线检测钢板织构[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卷)[C];2001年

2 李贞杰;周杨帆;李秋菊;刘鹏;;基于APD的同步辐射纳秒时间分辨探测器的设计[A];第十八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胥建国;于勇;邹宇斌;曹文田;;LaBr_3(Ce)探测器海洋放射性污染现场监测实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情报分卷、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C];2017年

4 赵航;谢宇广;闫文奇;胡涛;吕军光;周莉;江晓山;宁哲;李飞;马斯;;基于国产THGEM的粒子分布探测器性能测试[A];第十八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5 陈明;张贺;段凯;刘猛;魏志勇;牛志;黄杨;魏宇航;;LYSO-塑料探测器反符合关联测试[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四)——资源·环境与地球物理[C];2018年

6 孟祥承;王辉;徐岩冰;王焕玉;卢红;马宇倩;张吉龙;石峰;王平;李新乔;赵小云;;地震电磁卫星高能粒子探测中硅条探测器系统的研制进展[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佟林格;董明;赵亮;李中星;刘奇;叶征乾;尹永智;;采样模式对PET探测器位置分辨性能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邓佩佩;赵雷;夏品正;鲁佳鸣;刘树彬;安琪;;HIRFL CSR外靶实验T0探测器前端电子学模块测试[A];第十八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李玉兰;谢宇广;岳军会;赵航;胡涛;吕军光;顾运厅;;基于闪烁体的单电子调束探测器[A];第十八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10 马占文;姚泽恩;张宇;卢小龙;韦峥;王俊润;黄智武;冉建玲;;基于微通道板的快中子照相探测器研制进展[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情报分卷、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质文;探月三期探测器系统再入返回 关键技术启动独立评估工作[N];中国航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应用于碲锌镉探测器成像系统的SAR-ADC研究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2 张俊伟;GEM-TPC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7年

3 傅楗强;碲锌镉探测器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4 王力;CDEX-1点电极高纯锗探测器高能区伽马和中子本底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5 陈修亮;光子数可分辨探测及其量子探测层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余炼;面向环形对撞机的连续正离子反馈抑制探测器模块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7 王建民;面向南极的科学级CCD探测器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8 都艳艳;高精度sTGC探测器和VMM前端电子学测试[D];山东大学;2018年

9 李云龙;空间硬X射线反符合探测器研制与宇宙学参数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10 谢宏明;非拦截式束流剖面探测器-IPM与BIF[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泽辉;用于外靶实验终端起始时间探测器的研制[D];兰州大学;2019年

2 范亚明;硅酸钇镥和碲锌镉两种PET探测器前端电子学系统设计与测试[D];兰州大学;2019年

3 高山;基于粒子源的颗粒物探测器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4 王志云;Linux平台X射线探测器多FPGA远程并行配置及网络化控制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5 宋小迅;扫描式128通道法拉第筒阵列束流轮廓探测器[D];兰州大学;2019年

6 何越峰;基于延迟块读出的多丝正比室探测器研制[D];南华大学;2018年

7 郑彦;包裹内爆炸物检测系统模拟和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陈康;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小行星探测器跳跃轨迹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9 刘毅;康普顿散射成像探测器的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10 张开琪;基于硅漂移探测器的高速模拟多道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3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713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b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