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反应堆低浓铀堆芯的优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L351.1
【图文】:
图 1.1 SLOWPOKE-2 堆芯元件分布图Figure 1.1 The distribution of SLOWPOKE-2 fuel elements究现状核武器设计人员已经证明,在一定的富集度(≤20%)限炸装置是不切实际的[10]。美国在 1978 年成立的 U.S.DO低浓化(RERTR)项目,旨在开发转化研究试验堆和医浓铀燃料元件所需的必要技术,以减少和消除全球范围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和阿贡国家实验室(ANL)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福特反应堆和法国 Saclay 核研究中心,使用低浓铀元件运行[12]。纪 80 年代,前苏联完成了235U 富集度为 36%的高密度陶应堆燃料元件低浓化项目。,RERTR 项目与由莫斯科动力工程研究院领导的 4 个俄作研发用于前苏联设计反应堆的低浓铀元件,此项目被
表 2.2 微堆(HEU)基本参数Table 2.2 Basic parameters of MNSR (HEU)名称参数额定热功率 约 30kW燃料芯块、235U 富集度 U-Al 合金、90.2%燃料包壳、定位栅格架材料 Al堆芯栅格数 355 个慢化剂、冷却剂 轻水反射层材料 金属铍中心控制棒材料 镉(Cd)后备反应性 3.5-4.0 mk反应堆燃料使用寿期 ≥10 年
图 2.2 微堆堆芯结构剖面图Figure 2.2 MNSR core planning surface堆配有 10 个跑兔辐照管,5 个在反射层内,5 个在反射层外,本文主要辐照管的中子通量密度。微堆的反射层为金属铍,用于补偿燃料燃耗、氙应所引起的反应性损失,它起着反射和减速堆内泄露出来的中子的作用在侧铍反射层内形成通量峰,有利于在较低的堆功率条件下,获得较高照通量。因为微堆最主要的应用是中子活化分析,其原理是用一定能量子去轰击试样,使试样中待测元素的稳定同位素转变成放射性核素,然由核反应生成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时放出的缓发γ辐射来实现元素的定析,所以微堆要求热中子通量峰需在侧铍反射层内,也就是在内辐照座于初始冷态的反应堆后备反应性为 3.5-4.0mk,如此小的后备反应性很难炉寿期大于 10 年。所以为了补偿运行中的反应性损失,需要大约每两加一次上铍片,通过9Be (n,2n)8Be 和(γ,n)反应实现中子增殖。上铍与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玉光;;核能机构发起三里岛2号堆堆芯样品的国际研究[J];国外核新闻;1989年02期
2 彭云康,李夔宁,童明伟,郑华,肖泽军;非能动堆芯应急冷却系统试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3 陈立新;陈伟;张颖;江新标;赵柱民;;西安脉冲堆稳态堆芯脉冲运行安全性分析及新堆芯布置方案设计[J];核动力工程;2006年S1期
4 刘晓黎;咸春宇;;铅-铋合金冷却长循环堆芯物理设计限制区域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8年04期
5 解家春;刘天才;;小型核电站堆芯方案[J];科技导报;2012年20期
6 陈立新;江新标;赵柱民;朱磊;周永茂;;医院中子照射器Ⅰ型堆堆芯热工水力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8期
7 杨珏;张勇;赵传奇;单建强;王飞;曹良志;;双排棒组件超临界水堆堆芯方案设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8 王佳峗;樊普;;严重事故条件下堆芯升温模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10期
9 冯少东;张明;朱q;薛国宏;李源;陈惠亮;;堆芯跌落事故下反应堆结构功能性评定[J];核技术;2013年04期
10 刘亚芬;梅龙伟;蔡翔舟;;熔盐堆不同堆芯边界下的物理研究[J];核技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纲林;候晔;王侃;;小型长寿命核能系统堆芯物理性能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云召;吴宏春;卢皓亮;曹良志;宋小明;姚栋;;溶液堆堆芯计算方法研究与程序研制[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吴丹;余红星;;稠密栅堆芯底部再淹没特性介绍及模拟方法研究[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1)[C];2013年
4 管宇;张坚盛;厉井钢;姚建凡;;堆芯设计超算平台建设及管理[A];2013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赵柱民;陈立新;缪正强;袁建新;江新标;陈达;;脉冲堆脉冲工况下堆芯功率时空分布模拟[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2册)[C];2009年
6 冯少东;张明;朱q;薛国宏;李源;陈惠亮;;堆内构件假想堆芯跌落事故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杜晓光;王铭涛;汪明珠;陈章国;肖功珊;黄国良;张尧;陈雅杰;;移动式堆芯中子注量率测量系统概述[A];2010中国核电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宫兆虎;姚栋;王侃;;用于堆芯换料方案优化的区间限界算法的改进及验证[A];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科学技术年报(2011)[C];2013年
9 司胜义;;压水堆堆芯反射层的截面参数化及优化设计[A];第一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曹欣荣;赵斌;衷斌;赵强;;堆芯物理计算校正方法研究[A];全国计算物理学会第六届年会和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所自主研发堆芯照相设备填补国内空白[N];四川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宫兆虎;堆芯装载方案优化的新方法[D];清华大学;2011年
2 刘晓晶;混合能谱超临界水冷堆堆芯热工与物理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刘涛;新型核动力推进装置堆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文静;中国实验快堆堆芯单方向水平抗震分析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Anwar Hussain;利用TRISO燃料紧凑型压水堆堆芯的概念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峗;钠冷快堆嬗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张鹏;超临界水堆物理分析方法与物理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8 赵文博;瞬态节块格林函数方法及其与热工—水力耦合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王焕光;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堆芯冷却系统换热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跃;核电站用堆芯补水箱设计分析与评定[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旺旺;空间堆的辐射屏蔽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梦娇;微型反应堆低浓铀堆芯的优化设计[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4 曾正魁;内冷式压水堆堆芯概念设计及物理特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3年
5 余文生;富集度对堆芯物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段新会;压水堆堆芯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7 李海龙;快堆堆芯抗震模型的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孙强;低慢化压水堆堆芯物理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9 薛秀丽;中国实验快堆堆芯出口区域温度分布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6年
10 乔刚;应急堆芯冷却系统电动阀的可靠性分析及试验频率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53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75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