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基于JMCT和FLUENT的三维核热耦合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00:57
【摘要】:反应堆堆芯内存在中子学与热工水力之间强烈的反馈机制,反应堆物理-热工耦合能够准确获取稳态和瞬态运行时的中子学、热工参数分布,提高安全设计的准确性,降低安全裕量,提高经济性,对反应堆设计和分析的有着重要意义。堆芯内裂变功率的分布决定了热工水力参数的变化,同时热工水力参数的分布又会通过慢化剂温度效应和燃料多普勒效应来影响反应性的变化。在研究物理与热工水力之间的复杂反馈机制过程中,多种耦合方法和耦合程序不断发展和完善。使用蒙特卡洛(MC)程序,能够适用于复杂的几何,具备大量的点截面数据库,而CFD程序基于第一原理,可以精细求解,数据准确,能够更好的分析反应堆特性。本文采用这两种程序开展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程序之间的耦合研究。使用这两种程序进行耦合研究需要对物理模型和热工水力模型进行分开建模,然后进行网格匹配,网格划分尺度会影响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本文以成熟可靠的蒙特卡罗软件MCNP5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为研究对象,开展耦合过程中网格尺度优化研究,分析不同网格尺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到最适合的物理-热工耦合的网格尺度,提出针对压水堆组件建模过程中的网格优化方案,并建立模型对其结果进行验证。JMCT是具备物理计算精细以及几何描述精确的中子-光子耦合蒙特卡罗粒子输运模拟软件。由本文以国产自主化的蒙特卡罗软件JMCT2.2和计算流体力学力学软件FLUENT6.3.26为基础,使用C++语言,通过外耦合方式,开发了耦合程序,用Tally6卡对裂变沉积能进行计数。通过接口程序对沉积能进行提取并转化为功率密度并导出,通过FLUENT的UDF函数,完成功率的导入,密度和温度的输出。通过网格优化的结果,对典型的压水堆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发现使用温度和密度作为中子学模型网格尺度的选取准则,能够大幅度减少建模工作量,提高计算效率并保证计算精度。通过对比JMCT-FLUENT耦合计算结果与MCNP-FLUENT耦合计算结果,并分析每个网格计算得到的功率与温度分布情况,以及整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评价,初步评价JMCT与FLUENT程序耦合的准确性。发现JMCT-FLUENT耦合能够准确的引入温度和密度的反馈,并能准确的计算出反应堆内的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L33
【图文】:

单个粒子,介质,中子,中子输运


源参数选样逦碰撞距离确逦探测器计数逦确定碰撞反逦计算碰撞后的中逡逑(1)逦+邋定(2)逦—逦(3)—应参数(3)—逦子参数(2)逡逑图2.1中子输运随机模拟流程逡逑从(2)到(5)循环直到中子参数满足预设结束条件为止。这些条件包括:边界条件、逡逑能量限、时间限和权截断限[23]。这是一个中子的循环过程,蒙特卡罗法通过随机数的逡逑10逡逑

网格匹配,数据交换,示意图,热工水力模型


热工水力学程序计算前,根据物理模型计算的功率分布,对每个网格的热赋值。逡逑CT和FLUENT之间的数据接口需要完成图(3.1)所示功能,首先用户需要对逡逑T和JMCT建立好模型,并建立好物理模型网格与热工水力模型之间的映射后输入一些必要信息,比如工作路径、文件名、收敛参数等信息。一般情况T程序开始第一步计算,计算完成之后,由程序将JMCT输出文件中栅元的过归一化因子转化为功率密度分布,再通过UDF传递给热工水力模型每个成体积热源。FLUENT计算完成之后,输出网格的密度和温度分布,通过用序(interface)重新编写JMCT的模型文件(GDML),改变每个几何块中的密度度参数,以及截面信息,从而完成一次耦合过程的数据传递。逡逑

示意图,网格匹配,权重,体积


逦INTERFACE逦热工水力学模块逡逑图3.1数据交换示意图逡逑3.1.2网格匹配逡逑网格匹配是连接物理模型和热工水力学模型的桥梁。网格匹配方式可分为两种方逡逑式:一一映射方式和体积权重方式[1()]。一一映射的方式通过中子学模型和热工水力逡逑学模型使用同一套网格,如图(3.2a)所示,然后将每一个网格进行一一匹配。使用一一逡逑映射的方式,不需要体积权重处理,具备很高的精度,但是对于中子学程序,其网格逡逑划分程序不如CFD那样灵活,尤其是在边界层部分。如果使用同一套网格,CFD模型逡逑网格质量差,收敛慢并且计算误差很大。逡逑体积权重方式如图(3.2b)所示,采用体积对参数进行加权,对于热工网格1处的热逡逑源分布,因为其包含在物理网格1处,所以其物理参数等于物理网格1中的参数;对逡逑于物理网格1处的温度以及密度参数,因为其区域包含了热工网格的1、2、4、5处的逡逑19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纪璐;;从“新子学”至“新中国哲学”[J];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01期

2 张永祥;;中西方视野下的“新子学”再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03期

3 张耀;;开放性:“新子学”理论构建进程中的基本取向[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03期

4 谢清果;;说说“新子学精神”[J];名作欣赏;2017年07期

5 李振纲;;从子学精神谈“新子学”意义[J];名作欣赏;2017年07期

6 方勇;;“新子学”与中华文化重构[J];人文杂志;2017年05期

7 李洪卫;;论经学、新子学与哲学的当代并立——从当代中国思想学术与文化建设相互关系的视角考察[J];人文杂志;2017年05期

8 方达;王宁宁;;论“新子学”何以成立——中西两种视域的交融[J];人文杂志;2017年05期

9 方勇;;“新子学”与中华文化重构[J];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09期

10 郝雨;;“新子学”与现代文化:融入与对接[J];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煌;廉超;蒋洁琼;曾勤;吴宜灿;FDS团队;;铅基产氚堆初步中子学设计与分析[A];第六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核能软件自主化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3年

2 吴宜灿;李静惊;李莹;胡海敏;郑善良;陈义学;黄群英;FDS团队;;中子学计算与自动建模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郑善良;刘松林;林辉;曾勤;吴宜灿;;中国ITER中子学分析和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罗月童;龙鹏程;薛晔;陈明亮;曾勤;吴宜灿;FDS团队;;面向中子学分析的集成可视化平台SVIP的发展研究[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吴宜灿;李静惊;李莹;曾勤;陈明亮;郑善良;许德政;蒋洁琼;卢磊;丁爱平;胡海敏;龙鹏程;柏云清;罗月童;曹瑞芬;邹俊;何兆忠;黄群英;FDS团队;;大型集成多功能中子学计算与分析系统VisualBUS的研究与发展[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何桃;龙鹏程;周少恒;邱岳峰;应栋川;曾勤;胡丽琴;吴宜灿;FDS团队;;中子学三维动态可视化分析方法研究与程序发展[A];第五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核能软件自主化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7 邱岳峰;应栋川;黄咸家;党同强;曾勤;吴宜灿;FDS团队;;ITER中子学分析研究进展[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宜灿;曾勤;党同强;应栋川;邱岳峰;杨琪;胡丽琴;FDS团队;;ITER中子学分析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宜灿;李静惊;陈明亮;FDS 团队;;大型集成多功能中子学计算与分析系统的研发进展[A];第三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吴宜灿;李静惊;陈明亮;FDS团队;;大型集成多功能中子学计算与分析系统的研发进展[A];第三届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向娟;“新子学”将助力当代思想文化建设[N];福建日报;2016年

2 陈志平;海峡两岸学者研讨“新子学”[N];光明日报;2016年

3 记者 陶婷婷;铁性家族又添新成员[N];上海科技报;2017年

4 暨南大学文学院 高华平;争鸣 互补 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5 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 方勇;契合子学全面复兴[N];光明日报;2015年

6 ;新子学:几种可能的路向[N];光明日报;2014年

7 玄华;《“新子学”论集》出版[N];光明日报;2014年

8 上海大学教授 郝雨;“新子学”对现代文化的意义[N];文汇报;2012年

9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刁生虎;“新子学”研究需做到四个统一[N];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崔志博;“新子学”大观[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邹小亮;气动磁镜聚变驱动铅冷行波堆中子学特性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师学明;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包层中子学概念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3 李严严;靶堆耦合零功率装置中子学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彭公璞;汪容甫学术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甘Oz;基于参数可视化的裂变堆中子学精细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吕中良;CFETR氮冷固态氚增殖剂包层中子学设计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王明煌;次临界乏燃烧焚烧堆中子学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欢;基于JMCT和FLUENT的三维核热耦合方法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8年

2 何泽鸿;中子学和等离子体平衡计算可视化与接口程序开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尹苗;熔盐包层的设计与中子学计算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乔世吉;CFETR磁体系统的中子学计算及活化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高芳芳;水冷包层中子学实验模块设计与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杨阳;钍基高温熔盐堆堆芯中子学特性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7 贾晓淳;热堆嬗变~(99)Tc靶件中子学与释热率特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8 刘金超;多功能聚变裂变混合实验堆氦冷包层三维中子学初步设计与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李原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钍焚烧堆中子学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田英男;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水冷固态包层中子学与活化初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57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757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7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