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强流单电荷态离子束的产生与传输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7 19:36
【摘要】:随着核物理以及与核能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领域对强流、高功率加速器的需求愈发强烈,从而极大推动了强流加速器的发展。强流离子加速器技术中,低能段离子源与束流传输的一些问题的研究是关键,例如在ADS(加速器驱动嬗变次临界装置)驱动加速器技术中,强流质子束的获得、高性能传输以及与后续加速器系统的匹配是难点与关键。本论文针对锦屏深地核天体实验装置(JUNA)加速器项目的要求,为其设计研制了带有分析磁铁的低能传输线。JUNA将是世界上首个建成并投入深地环境使用的采用强流2.45 GHz ECR源作为离子注入器的深地核天体实验装置,为此需要一台强流离子源与低能传输线,提供10mA的H~+、He~+以及5mA的He2~+高纯度束流。考虑JUNA加速器装置的目标离子种类、运行能量范围(70~800keV)、低本底运行条件的要求,低能传输线设计采用双螺管的强流束匹配结构,以实现束流的匹配,同时在两螺线管间设置了30度偏转角双聚焦结构的分析磁铁,实现不同粒子的切换、杂质粒子的去除。利用束流动力学模拟,设计优化了束流传输元件,评估了束流的损失位置并设置了相应的束流阻挡器,从而满足了项目要求的高纯度、大动态强流束的传输;初步联调结果表明其能够满足项目对束流的要求。杂质离子如H2~+、H3~+的污染问题一直是强流质子加速器的难点,为此CIADS考虑引入带有质量分析系统的注入器设计方案。针对此方案,利用JUNA的低能传输线进行了可行性研究。通过对CIADS注入器要求的35 keV、10 mA的强流离子束经过分析磁铁的束流品质进行了模拟与实验对比分析,发现分析磁铁高阶磁场的影响造成了束流的畸变,并且该影响随着束流包络的变大而增强。这些结果为CIADS注入器的低能传输线提供了更为具体的设计参考依据。强流离子源的关键在于高密度等离子体的建立。本论文针对ECR离子源获得高密度等离子体的方法,深入调研了一种不受截止密度限制的微波模式——电子伯恩斯坦波(EBW)。通过系统的调研分析,根据14.5 GHz条件下建立EBW模式的可行性,搭建了原理性研究实验平台,进行了初步实验探索,并对实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L503.3
【图文】:

离子源


态离子源发展现状Chapter (Next) Section 1目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强流采用 2.45 GHz 的微波频率,它具有高稳定性、高流品质优秀等特点。专注于研制 2.45 GHzECR 验室在单电荷态 ECR 离子源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质子注入器(IPHI、 Injector of Protons for High-In辐照装置(IFMIF,International Fusion Materials Irrad和离子研究装置(FAIR, Fcility for Antiproton and Ion。IPHI 的离子源 SILHI 的结构如图 2.1,其性能非常 CW模式下能够产生最高157mA的强流质子束,质时间的稳定运行测试。

示意图,离子源,意大利,示意图


图 2.2 意大利 TRASCO 离子源 TRIPS 示意图中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了 2.45 GHz ECR 离子源的研究工作。中国原科学研究院所研制的强流 ECR 能够在引出电压 70keV 的情况下,引出高0mA 的混合束流,H+比例大于 80%,归一化均方根发射度≤0.2π.mm.mrad北京大学在紧凑型全永磁 2.45 GHz ECR 离子源的研制上也取得了优异的。其设计的离子源源体如图 2.3,尺寸仅有 100 100 mm,重量不超过 5够在 35 keV 的引出电压下,引出 50~55mA 的直流质子束,并且连续稳定过 300 小时[9]。

示意图,离子源,北京大学,引出电压


图 2.2 意大利 TRASCO 离子源 TRIPS 示意图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了 2.45 GHz ECR 离子源的研究所研制的强流 ECR 能够在引出电压 70keV 的情况束流,H+比例大于 80%,归一化均方根发射度≤0.在紧凑型全永磁 2.45 GHz ECR 离子源的研制上也取离子源源体如图 2.3,尺寸仅有 100 100 mm,重 的引出电压下,引出 50~55mA 的直流质子束,并且[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WeiPing Liu;ZhiHong Li;JiangJun He;XiaoDong Tang;Gang Lian;Zhu An;JianJun Chang;Han Chen;QingHao Chen;XiongJun Chen;ZhiJun Chen;BaoQun Cui;XianChao Du;ChangBo Fu;Lin Gan;Bing Guo;GuoZhu He;Alexander Heger;SuQing Hou;HanXiong Huang;Ning Huang;BaoLu Jia;LiYang Jiang;Shigeru Kubono;JianMin Li;KuoAng Li;Tao Li;YunJu Li;Maria Lugaro;XiaoBing Luo;HongYi Ma;ShaoBo Ma;DongMing Mei;YongZhong Qian;JiuChang Qin;Jie Ren;YangPing Shen;Jun Su;LiangTing Sun;WanPeng Tan;Isao Tanihata;Shuo Wang;Peng Wang;YouBao Wang;Qi Wu;ShiWei Xu;Sheng Quan Yan;LiTao Yang;Yao Yang;XiangQing Yu;Qian Yue;Sheng Zeng;HuanYu Zhang;Hui Zhang;LiYong Zhang;Ning Tao Zhang;QiWei Zhang;Tao Zhang;XiaoPeng Zhang;XueZhen Zhang;ZiMing Zhang;Wei Zhao;Zuo Zhao;Chao Zhou;;Progress of Jinping Underground laboratory for Nuclear Astrophysics(JUNA)[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6年04期

2 谭彪;武启;杨尧;孙良亭;张雪珍;赵红卫;;低能强流质子束空间电荷补偿度研究(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6年01期

3 彭士香;张艾霖;任海涛;张滔;徐源;张景丰;龚建华;郭之虞;陈佳洱;;Continuous operation of 2.45-GHz microwave proton source for 306 hours with more than 50 mA DC beam[J];Chinese Physics B;2015年07期

4 杨尧;张子民;张文慧;武启;马鸿义;孙良亭;张雪珍;刘占稳;何源;赵红卫;;螺线管透镜像差导致的束流发射度增长研究[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年12期

5 REN HaiTao;PENG ShiXiang;XU Yuan;ZHAO Jie;CHEN Jia;ZHANG Tao;ZHANG AiLin;GUO ZhiYu;CHEN JiaEr;;Milliampere He~2+ beam generator using a compact GHz ECRIS[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3年10期

6 程建平;吴世勇;岳骞;申满斌;;国际地下实验室发展综述[J];物理;2011年03期

7 冯哲;张小章;刘占稳;赵红卫;;关于强流ECR质子源氢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诊断研究[J];核技术;2010年12期

8 孙良亭;赵红卫;张雪珍;李锦钰;王辉;马宝华;郭晓虹;尚勇;李锡霞;沙杉;谢祖祺;;全永磁ECR离子源研究进展[J];核技术;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尧;ECR离子源引出的低能高电荷态离子束传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伟龙;基于束流损失控制的LEBT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6年



本文编号:2759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759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7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