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弥散相增强Cu-Zr和Cu-Cr-Zr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8 23:49
【摘要】:未来聚变堆偏滤器部件的制造需要高导热率、高强度和耐离子、中子辐照的高性能热沉Cu合金。现有沉淀硬化型(PH)和氧化物弥散强化型(DS)铜合金尚不能满足性能要求。本研究利用Cu-Zr氧化非晶作为中间合金,采用真空熔炼技术并结合冷轧和固溶时效处理制备弥散强化型Cu-Zr和Cu-Cr-Zr合金。通过光学金相、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热分析手段分析了合金的组织形貌、成分、相组成以及组织结构稳定性。采用显微硬度计、单轴拉伸机与电导率测试仪研究了新合金的室温力学和导电性能。论文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熔体快淬技术获得Cu_(50)Zr_(50)非晶条带,并在低于非晶合金的玻璃化转变的特定温度进行氧化处理,获得了Cu_(50)Zr_(50)氧化非晶中间合金,一部分氧溶入非晶基体,另一部分形成Zr(Cu)基氧化物。(2)以纯Cu和Cu_(50)Zr_(50)氧化非晶为原料,配制、熔炼了名义成分为DS Cu-[0.1,0.2,0.3,0.4,0.5]Zr的合金。其铸态样品Cu基体上均匀弥散分布着5 nm大小的面心立方(a=0.37 nm)相,与Cu基体无共格关系,对位错产生钉扎;Cu基体晶粒的内部与晶界处存在微米大小的富Zr析出物,它呈圆形或长条状,是面心立方纳米相和体心四方(a=b=0.50 nm,c=0.71 nm)粗大相的混合物。经固溶时效(980°C-1h,水淬;475°C-2 h,炉冷)处理后,Cu晶粒内的长条状析出物消失,但圆形析出物的数量与形态无明显变化,晶内出现了均匀分布的针状沉淀相;此时晶界变得断续,并形成了三角晶界。DS Cu-Zr铸锭经80%冷变形轧制后分别在400°C、500°C、600°C、700°C下进行1h的退火处理,结果发现:400°C退火样品的显微硬度高出轧制态~10 HV,退火态样品的硬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700°C退火样品硬度与原始铸锭基本持平(60HV)。轧制态样品的室温电导率优于同成分的原始铸态样品,与铸态相似,样品的电导能力随合金Zr含量的增大而逐渐降低。DS Cu-Zr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随着Zr含量增加而增大,其中,DS Cu-0.5Zr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416 MPa,延伸率为3.0%,拉伸断口上形成了大量韧窝,其中发现有圆形析出物聚集。(3)通过少量Cr的添加,用相同技术与流程制备了名义成分为DS Cu-0.75Cr-[0.1,0.2,0.3]Zr的合金。它们的铸锭金相组织特征与无Cr的DS Cu-Zr的类似,但其Cu晶粒内部出现了微纳尺寸的富Cr相粒子聚集,富Zr析出物附近也存在少量富Cr相粒子。DS Cu-0.75Cr-[0.1,0.3]Zr合金经固溶时效处理(同无Cr合金)后,晶界与基体上仍有富Cr相粒子存在,但富Zr析出物基本消失。透射电镜研究发现,Cu基体上弥散、均匀分布着大量纳米相,伴随有位错钉扎。这些纳米析出相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厚度约2 nm、取向相同、平行排列、均匀分布的长条状沉淀,大量分布在Cu基体上;另一种为先前发现的面心立方(a=0.37 nm)纳米相,富集在几十纳米厚的平直晶界上。这两种纳米相的成分与晶体结构未能完全确定,它们的协同强化造成固溶时效后合金的显微硬度显著增加,其中DS Cu-0.75Cr-0.2Zr室温显微硬度达149 HV,其电导率高达84.8%IACS。DS Cu-Cr-Zr合金铸锭经冷变形后性能得到优化,例如,DS Cu-0.75Cr-0.1Zr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为412 MPa,断裂延伸率约9%,平均电导率为31.8%IACS。固溶时效处理后材料的显微硬度与抗拉强度稍有下降,但室温塑性变形能力有显著提升。其中,DS Cu-0.75Cr-0.2Zr合金抗拉强度约382 MPa,延伸率达32%,电导率约83.8%IACS。合金的强度和相同处理工艺下的ITER级Cu-Cr-Zr合金相当,但塑性显著改善,电导率也略微提高。本研究利用新的工艺方法获得了弥散强化型Cu-Cr-Zr合金具有与ITER级核聚变用CuCrZr合金相当的室温强度和导电率,但室温塑性更优。目前还需进一步澄清纳米弥散相的强化机制,同时结合中间合金的成分调控和整体制备工艺的优化,获得更优性能的热沉Cu合金,为后期抗高温蠕变、离子/中子辐照等性能测试提供备选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L627;TG14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凡;刘祖铭;吕学谦;李全;彭凯;;粉末冶金Cu-Cr-Zr合金的形变热处理组织及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9年04期

2 杨芳;;固溶时效Cu-Cr-Zr合金拉伸断裂行为分析[J];铸造技术;2018年03期

3 蔡薇;柳瑞清;王晓娟;;铬锆含量对铜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6年03期

4 刘琳静;陈敬超;冯晶;洪振军;杜晔平;周晓龙;;高性能Cu-Cr-Zr合金接触导线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9年09期

5 程智刚;王自东;林国标;张鸿;赵美;张茂奎;;热处理工艺对Cu-Cr-Zr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铸造;2008年02期

6 苏娟华,李贺军,董企铭,刘平,康布熙;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铜合金时效性能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3年05期

7 袁远;;连续挤压对Cu-Cr-Zr合金接触线组织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8年02期

8 廖素三,尹志民,蒋牵,姜锋,宋练鹏,汪明朴;热处理对Cu-Cr(-Zr)合金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0年05期

9 解浩峰;米绪军;黄国杰;尹向前;李艳锋;高宝东;;合金化元素对Cu-Cr-Zr合金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2011年03期

10 陈一胜;魏梅红;段鹏征;刘萍;;不同微合金元素对Cu-Cr-Zr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平;康布熙;曹兴国;黄金亮;顾海澄;;快速凝固Cu-Cr和Cu-Cr-Zr合金的时效硬化行为[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丽娇;弥散相增强Cu-Zr和Cu-Cr-Zr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筱雯;Cu-Cr-Zr合金的疲劳及疲劳—蠕变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丁彦龙;铝热法制备Cu-Cr-Zr合金及其组织表征和性能[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4 周晓;超细晶Cu-Cr-Zr合金的腐蚀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5 李昊;高强高导Cu-Cr-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6 过超群;Cu-Cr-Zr和Cu-(30~50%)Cr材料塑性变形及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悦阳;铜铬锆合金形变性能与组织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7年

8 白宁;直流电场作用下Cu-0.33Cr-0.06Zr合金时效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D];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

9 周平建;Cu-Cr-Zr-Fe-P合金组织与性能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10 张婉;形变热处理对Cu-Cr-Zr-Ni-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1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761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c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