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花岗岩高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L942
【图文】:
处置库建设的关键工程问题必不可少,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是目前有核国家正在研究的复杂深部地下工程。图1-1 核废料深埋处置效果图 图1-2 北山坑探设施空间结构图Figure 1-1 Effect Chart of Deep Burial of Figure1-2 Spatial Structure Map of Beishan PitNuclear Waste Exploration Facility高放核废物处置库建设通常需要经过基础研究、选址、现场评估、地下实验室建设以及处置库设计、建造和关闭等阶段,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可见处置库建设条件复杂、
处置库建设的关键工程问题必不可少,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是目前有核国家正在研究的复杂深部地下工程。图1-1 核废料深埋处置效果图 图1-2 北山坑探设施空间结构图Figure 1-1 Effect Chart of Deep Burial of Figure1-2 Spatial Structure Map of Beishan PitNuclear Waste Exploration Facility高放核废物处置库建设通常需要经过基础研究、选址、现场评估、地下实验室建设以及处置库设计、建造和关闭等阶段,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可见处置库建设条件复杂、
(b)D 为定值而L/D 不同[19]图1-3 不同岩样尺寸Figure 1-3 Dimensions of different rock samples岩样的尺寸对岩石的宏微观力学特性影响极为显著,Qui ones,Masoumi,Bieniawski 等[16-18]指出岩石的代表性参数取决于样本的大小(如图 1-3a),这显示出岩石显著的尺寸依赖效应。Ergün[19]研究了L/D=1~2.5:1 的四种岩石的形状对 UCS 的影响(如图 1-3b)。王青元等[20]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并对岩石长期强度尺寸效应进行了分析。宿辉等[21]基于统计学的试验分析方法,更进一步研究了岩石模型的颗粒尺寸效应,以期从统计学的角度揭示颗粒尺寸对颗粒离散元、岩石模型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苏海健等[22]通过研究了厚径比为 0.5~1.0 范围内 5 种尺寸的红砂岩圆盘试样在 20~800℃热损伤处理后的力学特性,并提出相应的经验公式以描述其变化规律。梁昌玉等[23]通过对不同尺寸的花岗岩(D=50mm,L/D=1,1.5,2,5)岩样进行中低应变率范围内的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强度变形参数受尺寸效应影响显著。高富强等[24]研究了尺寸效应对岩石材料在不同加载条件下力学性能的影响。梁正召等[25]基于岩石的力学实验和细观参数统计分布规律研究,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提出了多尺度岩体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两种尺寸效应的联系。杜晶等[26]利用中南大学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茂生,王正言,陈栋泉,王晓莎;与密度、温度、压强以及应变率相关的弹塑性本构模型[J];高压物理学报;1992年01期
2 胡伟;尹振宇;DANO Christophe;HICHER Pierre-yves;;易破碎粒状材料本构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2期
3 谢鸿;俞建超;王罡;融亦鸣;叶金文;刘颖;;高强钢动态力学性能本构模型研究(英文)[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4 谢礼明;李少雄;何永灵;;本构模型试验研究及验证[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5 郭心怡;谭秋林;秦丽;周兆英;;基于指数方程的金属材料热变形本构模型[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年05期
6 施建勇,赵维炳,陈文;土体变形规律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8年01期
7 路德春;姚仰平;张在明;杜修力;;循环加载条件下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J];水利学报;2008年08期
8 蒋欢军;白努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的非线性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1年07期
9 郑建业;葛修润;孙红;;考虑试样特殊区的扰动状态理论合理性细观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10 沈珠江;结构性粘土的堆砌体模型[J];岩土力学;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小虎;林荣;张晓晴;宁建国;;聚合物泡沫动态力学性能及其包装能量吸收研究[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2 王宗敏;;拱坝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计静;陈晓坤;张文福;袁朝庆;刘迎春;卢召红;;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静力仿真分析与验证[A];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4 曹源;侯亮;胡寿丰;;航空发动机鸟撞分析的人工鸟本构参数研究[A];2015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5 宋丽;廖红建;韩剑;;软岩三维统一弹粘塑性本构模型[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胡黎明;濮家骝;;土与结构物接触面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7 张丙印;于玉贞;张建民;;高土石坝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郑山锁;邓国专;田微;车顺利;王志凯;;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研究[A];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志峰;赵永胜;蔡力钢;程强;;重型数控机床-基础系统共性技术学术研究进展[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自动化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委会学术工作进展报告 2017[C];2017年
10 彭芳乐;李福林;白晓宇;谭轲;龙冈文夫;;基于修正塑性功砂土的能量型弹粘塑性本构模型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焕宇;粗粒土斜坡高路堤变形性状与稳定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廖代辉;冲压成形材料性能变化及其对车身结构耐撞性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3 许进升;复合推进剂热粘弹性本构模型实验及数值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吴俊;沥青混合料等效力热性质的细观力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郭小红;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风化槽衬砌结构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马莉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过程中的粘弹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肖卫国;节理岩体本构模型和其细观力学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计三有;散体变形理论及挖掘过程动态仿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郝志勇;刨煤机刨刀刨削煤岩力学特性研究及其优化设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10 刘文化;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影响及非饱和土本构关系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闵明;北山花岗岩高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郭盼盼;纤维加筋土抗剪强度影响机理及本构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3 曹明飞;基于微观结构的AL2024微细切削力学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4 何嘉炜;形状记忆合金在网架结构中的减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孟宪春;多层地铁车站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黄均平;非经典塑性理论[D];重庆大学;2006年
7 吴敏;深孔间隔装药爆破模拟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年
8 吕扬;单晶硅晶体特性的压痕仿真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张浩;软土蠕变固结性状及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钱亚俊;高心墙坝应力变形特性研究[D];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05年
本文编号:2781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78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