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度电子束纵向特性测量的电光方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L5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宝云;孙葆根;王晓辉;王季刚;卢平;;合肥光源单束团测量电路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3期
2 朱雄伟;;束团磁压缩的高阶限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01期
3 郑凯;王筠华;刘祖平;李为民;周泽然;杨永良;黄龙君;陈园博;;改进的合肥光源逐束团流强测量方案[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7期
4 国智元,秦庆,张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束团拉伸效应研究[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6年11期
5 陈龙康;束团伸长效应的理论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7年01期
6 陈龙康;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的束团伸长效应初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7年03期
7 冯宝树;;电子束团中的粒子纵向分布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8 陈龙康;;高能电子加速器中的束流纵向不稳定性[J];深圳大学学报;1988年Z1期
9 王宝云;孙葆根;王季刚;徐宏亮;卢平;;合肥光源单束团下束团长度和能散的测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10期
10 史宗君;杨梓强;梁正;;预群聚电子束团辐射特性[J];中国激光;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频谱法测量束团长度[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4年
2 殷达钰;;CSR非绝热压缩腔研究[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季刚;孙葆根;杨永良;卢平;周泽然;唐雷雷;栗武斌;徐宏亮;;合肥光源单束团纵向分布的测量研究[A];第八届(2012年)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晓莹;齐新;杨磊;;束团在等离子体中传输特性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计算物理分卷、核物理分卷、粒子加速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工程力学分卷)[C];2017年
5 施义晋;刘雪峰;杨真媛;;无外源二级分频预聚束[A];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孙葆根;罗箐;王晓辉;;加速器束流诊断技术的新进展[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钢;杨学平;王言山;王鸣凯;;束团压缩与FEL增益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8 孙大睿;;电光采样(EOS)法测量超短电子束束团长度中的模拟计算与误差分析[A];第三届全国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孙大睿;徐金强;唐坤;;电光采样(EOS)法测量超短电子束束团长度中的模拟计算与误差分析[A];第三届全国粒子加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建俊;张天爵;林郁正;Andreas Adelmann;安世忠;;强流紧凑回旋加速器中径向相邻多束团作用的三维模拟研究[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9[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飞;等离子体加速中超高品质束流产生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2 王伟;高亮度电子束纵向特性测量的电光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3 赵贺;离子束团冷却与脉冲电子束冷却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占林松;SSRF逐束团横向反馈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子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王宝云;合肥光源光电法束团长度测量系统研制和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王荣;皮秒量级电子脉冲宽度测量系统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郑凯;合肥光源逐束团测量和模拟反馈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陈汉骄;逐束团截面尺寸测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8年
9 卢贤海;兆电子伏超快电子衍射的优化研究和应用探索[D];清华大学;2015年
10 周泽然;合肥光源数字横向逐束团反馈系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振杰;慢正电子束团湮没寿命测量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2 李皓;合肥光源条纹相机定时电路的改进和束团长度测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3 华连发;基于光谱解码的电光采样测量束团长度方法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4 郭江;腔式束团长度监测器的设计与仿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朱亮静;合肥光源上长短束团并存模式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刘传生;基于FPGA的储存环逐束团流强测量系统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张慧;NSRL注入器束团长度测量系统初步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田君;周期电子束团Smith-Purcell辐射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建新;基于BPM的束团长度测量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2年
10 薛磊;基于ICT的加速器束团电荷量监测系统设计[D];清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04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80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