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氮元素对奥氏体不锈钢耐辐照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9-25 07:52
   含氮不锈钢具有耐磨、耐蚀等性能,在核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在高剂量(70 dpa)的辐照过程中,含氮的奥氏体不锈钢表现出明显的辐照肿胀倾向。前人研究表明低辐照强度(5 dpa)下增加氮浓度会提升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肿胀性能,但结果不足以说明其机制。辐照肿胀是空位聚集长大的宏观表现,而氮元素可与空位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因此研究氮元素与空位的相互作用及其团簇演化的规律对理解氮元素提升奥氏体不锈钢耐辐照性能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面心立方铁基体中氮与空位相互作用形成团簇的结构特征及结构演化规律。首先本论文研究了空位周围氮元素的稳定位置,发现氮在空位附近最近邻的八面体间隙位置最稳定。其次研究了单空位俘获氮的数量上限,结果表明单空位最多可以俘获2个氮原子,且位于[100]或[010]方向的对位氮原子最稳定。随后研究了多空位多氮结合形成的团簇的稳定结构。稳定团簇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110]面上延伸的带状团簇,随团簇中空位与氮数量的增加,其空位与氮的数量比趋于1,另一种是在[001]面上延伸的带状团簇,其空位与氮的数量比为2。进一步分析团簇对其它缺陷(氮,空位及其它空位与氮形成的团簇)的作用,发现氮对空位的演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当氮含量不足以形成稳定团簇时,由于氮降低空位之间的结合能,空位具有更大的长大倾向,此时氮元素会增加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肿胀倾向。当氮含量足以形成稳定团簇时,氮包围空位团簇分布,一方面阻碍空位团簇吸收空位继续长大,有稳定空位团簇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氮原子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团簇倾向于相互远离。在两方面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空位团簇的演化可能由聚集长大转变为相互远离弥散分布,从而减弱了奥氏体不锈钢的辐照肿胀倾向。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L3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朝生;日本开发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J];上海金属;2002年04期

2 杜存臣;奥氏体不锈钢在工业中的应用[J];化工设备与管道;2003年02期

3 崔大伟;曲选辉;李科;;高氮低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12期

4 ;宝钢节镍型控氮奥氏体不锈钢产品研发成功[J];焊管;2009年03期

5 ;新型医用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研究获进展[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0年02期

6 孙忠明;一种无镍铬奥氏体不锈钢[J];机械工程材料;1979年03期

7 冯国光;意大利Industria Accai Inox公司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1985年05期

8 徐坚,孙秀魁;22-13-5奥氏体不锈钢氢渗透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8年01期

9 孙长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性能与应用(上)[J];化工设备设计;1999年06期

10 ;选用铬镍奥氏体不锈钢须知[J];化工设备设计;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嘉鹏;王东亚;;奥氏体不锈钢强化机理[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陈兆平;姜周华;黄宗泽;邹德玲;梁连科;;奥氏体不锈钢中氮的溶解行为[A];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C];2004年

3 陈兆平;姜周华;黄宗泽;;奥氏体不锈钢熔体中氮含量的计算和测定[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3卷)[C];2005年

4 杨宴宾;朱海华;陈龙夫;张国民;刘全利;吴俊;;浅谈宝钢1780热轧奥氏体不锈钢轧制稳定性[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玉碧;魏捍东;刘海定;王东哲;安身景;;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热处理制度对其组织性能影响[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季灯平;江来珠;吴狄峰;;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生产的若干问题研究[A];第二届钢材质量控制技术——形状、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控制与改善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7 陈登明;孙建春;马毅龙;郭镇炯;;奥氏体不锈钢相变磁性研究[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8 王小英;任大鹏;姜桂芬;;21-6-9奥氏体不锈钢失效机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9 郁东键;;奥氏体不锈钢水冷焊工艺应用[A];石油工程焊接技术交流及焊接设备焊接材料应用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4年

10 纪晓春;吴幼林;何明山;王正樵;;堆外γ辐照对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纹;10月欧洲奥氏体不锈钢附加费将下调[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梁峗;奥氏体不锈钢生产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工业报;2008年

3 记者 蔡立军;天津不锈钢市场规范销售行为注重产品信誉[N];中国冶金报;2004年

4 唐佩绵;耐热奥氏体不锈钢的特性和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5 记者 苏勇;太钢成功开发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904L热轧中板[N];中国冶金报;2008年

6 黄传宝;太钢成功开发出超级奥氏体不锈钢904L热轧中板[N];经理日报;2008年

7 董瀚;可持续发展的高氮奥氏体不锈钢[N];世界金属导报;2014年

8 ;中国应推广2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9 杨雄飞;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展望[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10 姜国芳;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的焊接与耐蚀性[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飞;奥氏体不锈钢低温气体渗碳层组织性能及催渗技术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15年

2 于敦吉;奥氏体不锈钢循环塑性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本构描述[D];天津大学;2014年

3 李花兵;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冶炼理论基础及其材料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马玉喜;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结构及韧脆转变机制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徐明舟;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行为和组织稳定性[D];东北大学;2011年

6 王松涛;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行为及氮的作用机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7 石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孙世成;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黄亚敏;基于电子背散射衍射和纳米压痕技术的奥氏体不锈钢微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张志鹏;氮表面改性奥氏体不锈钢的扩散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国艳;Mn对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鹏燕;超细晶粒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孙彬涵;高钼高氮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时效析出行为和耐腐蚀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刘志勇;奥氏体不锈钢晶界特征分布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世国;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硬化处理及工业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6 董珠琳;用于升降装置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及其桅杆制造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7 万立华;冷轧301不锈钢逆转变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8 王扬亚;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硬化处理后表面亮化处理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9 杨广义;奥氏体不锈钢低温离子—气体复合硬化处理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10 马继刚;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26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826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8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