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辐照条件下典型微生物对水溶性核素铀的吸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04:11
  放射性核废物是当今公众关心的一个敏感问题。铀及其化合物是核试验以及核爆炸等事故中危害性最大的核素之一,其污染具有放射性和化学毒性的双重危害。为研究放射性环境中水溶性核素U(VI)的吸附处理与回收,本文开展了微生物在放射性环境下对水溶性核素U(VI)吸附富集的可能性的探索。选取耐辐射奇球菌、酵母菌以及大肠杆菌三株菌株,分别以活体和死体细胞作为生物吸附剂,开展辐照条件下水溶性核素U(VI)吸附特性的研究。通过三株菌株活体细胞对水溶性核素U(VI)的吸附特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三株菌株对水溶性核素U(VI)的吸附最佳p H均为5.0,最佳吸附时间均为24h,同时随着初始铀浓度升高,三株菌株对水溶性核素铀的吸附效率呈现非线性递减,而单位吸附量qe则呈现非线性升高。通过对生物大分子辐照损伤以及三株菌株在辐照条件下对水溶性核素U(VI)吸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辐照易对氨基酸酸类生物小分子造成严重损伤,对非氨基酸类生物大分子(如牛血清白蛋白等)引起一定的损伤。在放射性环境中,三株菌株对水溶性核素U(VI)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 H为5.0,初始铀浓度C0为50mg/L,吸附时间t为180mi...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核能发展与污染现状
        1.1.1 核能发展
        1.1.2 核污染现状
    1.2 核污染治理与核资源回收
        1.2.1 放射性核废物的固化处理技术
        1.2.2 放射性核废液的治理技术
    1.3 微生物吸附与核素回收
        1.3.1 微生物吸附核素的概念与特点
        1.3.2 微生物吸附富集核素
        1.3.3 微生物吸附回收核素的机理与应用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课题的主要来源、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1.5.1 课题的主要来源
        1.5.2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3 课题的创新点
        1.5.4 课题的主要工作量
2 典型活体微生物对水溶性核素铀的吸附特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菌株与实验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各菌株对U(Ⅵ)吸附的影响因素分析
        2.2.2 各菌株对U(Ⅵ)的等温吸附分析
        2.2.3 各菌株对U(Ⅵ)吸附动力学过程分析
        2.2.4 各菌株与U(Ⅵ)相互作用前后SEM/EDS分析
        2.2.5 各菌株吸附U(VI)前后的FTIR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辐照对微生物吸附水溶性核素铀效果的影响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菌株与实验试剂
        3.1.2 辐照条件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生物大分子的辐照损伤分析
        3.2.2 辐照对生物大分子吸附U(VI)的 影响分析
        3.2.3 辐照对各菌株吸附U(VI)的 影响分析
        3.2.4 辐照对各菌株液相自由基的影响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化学预处理对微生物吸附水溶性核素铀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菌株与试剂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表面基团屏蔽情况的FTIR分 析
        4.2.2 表面基团屏蔽对各菌株吸附U(VI)的 影响分析
        4.2.3 表面基团屏蔽后各菌株吸附U(VI)前 后的FTIR分 析
        4.2.4 表面基团屏蔽后各菌株对U(VI)吸 附前后的SEM分 析
    4.3 本章小结
5 典型微生物吸附水溶性核素铀的核素回收与减量化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菌株与试剂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各菌株吸附U(VI)后 的解析特性分析
        5.2.2 各菌株吸附U(VI)后 的减量化处理及XRD分 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 文献
致谢
攻读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法规体系的若干问题探讨[J]. 徐健,熊先祥,雷奇峰,武以博.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4(04)
[2]耐高铀浓度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驯化及其反应动力学[J]. 石健,王东升,邹开云.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3]铀尾矿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J]. 王丽超,罗学刚,彭芳芳,赵鲁雪.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03)
[4]乏燃料处置与核设施退役资金研究[J]. 董毅漫,曲云欢,王晴,张弛,宋大虎.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10)
[5]生物吸附剂梧桐树叶对铀的吸附行为研究[J]. 聂小琴,董发勤,刘明学,刘宁,张伟,杨雪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05)
[6]川西北某铀矿区微生物分布规律及核素固化研究[J]. 柳芳,陈晓明,王晓刚,钟红梅.  四川地质学报. 2013(S1)
[7]微生物在铀资源利用、循环与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作用[J]. 刘明学,董发勤,张伟,张东,亢武.  矿物学报. 2013(02)
[8]土壤中球孢枝孢对铀(Ⅵ)的吸附[J]. 许发伦,刘芸,廖家莉,杨吉军,杨远友,唐军,刘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2013(01)
[9]面包酵母菌对锶离子的吸附行为及其机理研究[J]. 代群威,董发勤,张伟,李琼芳,周世平.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2(12)
[10]国外乏燃料后处理概况[J]. 刘华.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11)

硕士论文
[1]奥奈达希瓦氏菌MR-1去除U(Ⅵ)的性能及机理实验研究[D]. 王永华.南华大学 2014
[2]啤酒酵母对放射性元素铀的吸附机理研究[D]. 周小娇.兰州大学 2014
[3]腐殖质还原菌去除铀矿冶废水中U(Ⅵ)的效能与机制试验研究[D]. 顾中华.南华大学 2013
[4]固定化真菌微球吸附铀的研究[D]. 谭翔.南华大学 2013
[5]硫酸盐还原菌及硫杆菌与铀的氧化还原作用[D]. 卢林鹤.西北大学 2012
[6]含phoN重组菌D.radiodurans的构建及其富集U(Ⅵ)性能的试验研究[D]. 梁颂军.南华大学 2010
[7]枯草芽孢杆菌对低浓度含铀废水中铀的吸附试验研究[D]. 胡恋.南华大学 2008
[8]硫酸盐还原菌治理酸法地浸采铀地下水污染的研究[D]. 澹爱丽.南华大学 2007
[9]秦山第三核电厂厂址建造乏燃料干式中间贮存设施的初步可行性分析[D]. 赵慧.上海交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61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961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b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