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朝鲜核试验地震学特征与长白山火山区上地幔三维衰减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09:20
  朝鲜核试验长期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朝鲜半岛无核化也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殷切期望。随着朝鲜核试验脚步的进一步加快,继2006年核试验之后又分别在2009年和2013年进行了两次核试验,且核爆规模在不断增大。这使得朝鲜核试验在科学界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如何快速准确计算核爆位置,估计当量以及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评估等科学问题成为了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利用布设在长白山火山区的临时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9年和2013年朝鲜核爆信号,对朝鲜核爆信号的地震学特征识别和核爆信号衰减进行系统研究。为了与核爆波形进行对比,选取了两次天然地震,通过比较核爆与地震信号的时频域特性来识别核爆。采用群速度窗划分各主要地震震相并比较核爆和地震各震相的地震学特征,进一步从震源机制角度给出了合理的解释。P/S振幅谱比法是识别核爆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P/S型谱比法成功的在频率大于2Hz有效区分出2009年和2013年两次朝鲜核爆信号。通过比较两次核爆的谱比曲线,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出2013年核爆的能量大于2009年核爆的能量的结论。此外,接收两次核爆信号的临时台站多位于长白山西侧及辽宁地区,核爆信号在穿过长白山...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朝鲜核试验地震学特征与长白山火山区上地幔三维衰减结构研究


本研究所用台站、朝鲜核爆与区域地震事件分布图

示意图,核爆,P波初动,爆破模型


图 2.3 (a)地震震源单力偶模型及地表地震计接收到 P 波初动方向示意图;(b)核爆震源爆破模型及地表地震台站接收到的 P 波初动示意图。(修改自 Lay T and Wallace T C,1995[32]Figure 8.8 in 319 pages)5、通过比较核爆与地震的主频大小来区分,与地震相比核爆的高频成分较多,因此核爆的主频要大于地震的主频。图 2.4 为 CBN13 台站记录的核爆和地震归一化振幅谱图,图中红线代表核爆信号的归一化振幅谱曲线,蓝色线代表地震信号的归一化振幅谱曲线,可以清晰的看出核爆振幅谱的峰值所对应的频率要高于地震振幅谱的峰值对应的频率。

地震信号,长春,核爆,主频


图 2.3 (a)地震震源单力偶模型及地表地震计接收到 P 波初动方向示意图;(b)核爆震源爆破模型及地表地震台站接收到的 P 波初动示意图。(修改自 Lay T and Wallace T C,1995[32]Figure 8.8 in 319 pages)5、通过比较核爆与地震的主频大小来区分,与地震相比核爆的高频成分较多,因此核爆的主频要大于地震的主频。图 2.4 为 CBN13 台站记录的核爆和地震归一化振幅谱图,图中红线代表核爆信号的归一化振幅谱曲线,蓝色线代表地震信号的归一化振幅谱曲线,可以清晰的看出核爆振幅谱的峰值所对应的频率要高于地震振幅谱的峰值对应的频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朝鲜核爆的Rayleigh波震级测量[J]. 范娜,赵连锋,谢小碧,姚振兴.  地球物理学报. 2013(03)
[2]基于Lg波识别判据的特性分析[J]. 何永锋,赵克常,姚国正,张献兵,马裕然.  地震学报. 2011(06)
[3]长白山火山区壳幔S波速度结构研究[J]. 吴建平,明跃红,苏伟,房立华,王未来.  地震地质. 2009(04)
[4]日本上地壳S波衰减成像[J]. 裴顺平,苏金蓉,高星,赵俊猛,刘宏兵.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3)
[5]利用天然地震研究地壳Q值的方法和进展[J]. 周连庆,赵翠萍,修济刚,陈章立,郑斯华.  国际地震动态. 2008(02)
[6]利用ML振幅研究地壳横波Q值Ⅱ:Q横向变化特征[J]. 汪素云,裴顺平,Thomas M.Hearn,许忠淮,James F.Ni,俞言祥.  地球物理学报. 2008(01)
[7]P/S震相幅值比判据对低震级地震事件的适用性检验[J]. 潘常周,靳平,王红春.  地震学报. 2007(05)
[8]川滇及周边地区地壳横波衰减的成像研究[J]. 马宏生,汪素云,裴顺平,刘杰,华卫,周龙泉.  地球物理学报. 2007(02)
[9]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结构的地震学特征与对矿产资源的动力控制作用[J]. 杨宝俊,刘财,刘万崧,王喜臣,刘国兴,刘洋,胡艳飞.  中国地质. 2006(04)
[10]核爆地震模式识别中的特征相空间研究[J]. 刘代志,张斌,李夕海,赵克.  地球物理学报. 2006(03)



本文编号:2966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2966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e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