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核科学论文 >

智能高放射性仿核信号发生器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10:13
  数字化核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研究手段,在许多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凭借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无损分析、多元素同时分析能力等优点,核分析技术在地质资源勘查、环境辐射评价、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考古学等众多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仿核信号发生器的研制对核测量技术与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仿核信号发生器为核实验与核测量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成为电子技术与核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备受国内外关注。放射性核素衰变在时间上是随机的,衰变产生的能量也具有随机性。因此模拟的核信号在产生间隔和幅度上也应是随机的。对单一能量的核辐射所对应的脉冲在统计特性上有如下特征:脉冲形成时间符合指数分布,在幅度上基本符合高斯分布。依据这一原理,仿核信号发生器以服从指数分布和高斯分布的两组随机数分别模拟核信号在时间间隔及幅度上的统计特性。在对核信号时间间隔的模拟上,论文提出了利用线性同余法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以该随机数为基础,通过反函数法得到一组服从指数分布的随机数,并以服从指数分布的随机数来模拟核信号在时间间隔上的统计特性。现有的对仿核信号发生器研究在对核信号幅度特征上的...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智能高放射性仿核信号发生器系统的研究


模拟型多道分析器原理图

智能高放射性仿核信号发生器系统的研究


数字式多道分析器原理图

智能高放射性仿核信号发生器系统的研究


n=10000时随机数分布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图像识别技术在仿核信号发生器上的应用[J]. 余国刚,方方,易良碧,王礼,刘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5(11)
[2]基于Multisim的核信号仿真与高斯成形研究[J]. 张怀强,吴和喜,宁洪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5(08)
[3]一种基于FPGA的高斯噪声源设计[J]. 盘书宝.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4(04)
[4]A low-power,area-efficient all-digital delay-locked loop for DDR3 SDRAM controller[J]. CHEN HongMing,MA Song,WANG Liu,ZHANG Hao,PAN KenYi,CHENG YuHua.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2014(12)
[5]一种基于不规则区域的高斯滤波去噪算法[J]. 姒绍辉,胡伏原,顾亚军,鲜学丰.  计算机科学. 2014(11)
[6]基于随机抽样的核脉冲信号发生器的研究[J]. 谭承君,曾国强,熊川雲,葛良全,罗群,刘玺尧.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4(S1)
[7]采用双线性插值算法重采样生成核线影像[J]. 廉琦,黄德伦,孙立军.  测绘技术装备. 2014(03)
[8]基于三次样条插值的小波模极大值去噪算法[J]. 赵鸿图,刘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4(08)
[9]任意分布的高速仿核信号发生器[J]. 霍建文,张华,张静,刘满禄,何侃,史思总,熊傲.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2014(03)
[10]拉格朗日插值算法在频谱分析中的应用[J]. 秦利刚.  电子世界. 2014(05)

博士论文
[1]图像边缘特征提取算法研究及应用[D]. 连静.吉林大学 2008
[2]高斯滤波器逼近理论与应用研究[D]. 许景波.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3]数字化核能谱获取系统的研究[D]. 张软玉.四川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阈值分割算法的研究及其在拉链缺陷检测中的应用[D]. 叶文浩.广东工业大学 2013
[2]基于FPGA的仿核信号发生器的研制[D]. 左平.成都理工大学 2013
[3]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研究[D]. 付云凤.重庆大学 2013
[4]图像去噪的研究—基于中值滤波和小波变换的图像去噪应用研究[D]. 李柯材.江南大学 2011
[5]基于LabVIEW的虚拟信号发生器[D]. 陈雨青.电子科技大学 2010
[6]基于FPGA的仿核信号发生器研究[D]. 张应辉.重庆大学 2010
[7]基于噪声点检测的中值滤波图像去噪算法[D]. 马学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
[8]仿核信号的随机脉冲发生器技术研究[D]. 王丽君.南华大学 2007
[9]图像处理的中值滤波方法及其应用[D]. 吴玉莲.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
[10]基于ARM7TDMI平台下数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D]. 殷海.东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8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3078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