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放废物处置库裂隙岩体显微结构及渗透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09:18
高放废物处置库通常选址在具有低渗、闭合等特点的岩体内,因此研究低渗透性裂隙岩体的内在结构及渗透特性至关重要。以甘肃北山处置库围岩结构面为对象,采用原位压水试验确定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结合岩芯CT扫描建模研究裂隙岩体内在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压水试验确定的裂隙渗透系数为10-6~10-8m/s,水力张开度为0.027~0.044mm,与钻孔水文地质资料揭露的渗透系数10-6~10-10m/s相互验证;结合岩芯CT扫描结果可知,裂隙岩体内在显微结构与其渗透性具有相关性。研究裂隙岩体内在结构及渗透特性参数,可以为地质处置库选址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工程勘察. 2020,48(10)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典型单裂隙岩体露头勘测、划分及钻孔取芯
图1 典型单裂隙岩体露头勘测、划分及钻孔取芯新场采石场附近露头裂隙的发育情况如表1所示,3条裂隙组分别对应试验区域露头的3组优势单裂隙结构面。通过室内裂隙三维网络模型构建,可以建立随机—确定耦合裂隙网络模型[22]。
针对单裂隙岩体的特点,课题组自主研发了用于单裂隙岩体分组、分段进行压水的获取渗透系数的原位测试装置,通过多级恒压供气装置对栓塞冲气使其膨胀(图3 (b)),从而对钻孔进行封堵,并隔离出单裂隙的试验段。或使用栓塞封堵钻孔一端,栓塞至钻孔底端或顶底栓塞之间成为试验段,以恒定压力对试验段进行分级压水。试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压水体积或压水流量,待流量稳定一段时间之后获得稳定压力水头下流量、时间等相关参数,以便后续求取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根据压水数据的初步结果可知,渗透压力P和流量Q呈线性关系,裂隙中水流的流动状态为达西流,可以应用达西定律和立方定律。根据国外著名学者Witherspoon (1980)和Gopikrishnan (1998)研究岩石裂隙中流体流动的立方定律[23,24],和我国学者田开铭等(2000)提出研究低渗透介质水文地质学的重要性[25],结合达西定律,对立方定律进行了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奇山1号岩体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及渗透性评价[J]. 张明,季瑞利,李亚伟,周志超,李杰彪.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8(02)
[2]随机与确定耦合的裂隙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J]. 郭亮,李晓昭,周扬一,李煜,纪成亮. 岩土力学. 2016(09)
[3]微米CT在烃源岩微观结构表征方面的应用[J]. 黄振凯,陈建平,王义军,王华建,邓春萍.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3)
[4]基于土体细观结构重构技术的渗流场数值模拟[J]. 申林方,王志良,李邵军. 岩土力学. 2015(11)
[5]地下石油储备库在高水头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渗透性试验研究[J]. 李印,陈雪见,韩桂武,杨征,梁久正. 工程勘察. 2015(08)
[6]CT扫描参数对岩土图像的影响[J]. 陈世杰,赵淑萍,邢莉莉,郑剑锋,杜玉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3(02)
[7]某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岩体裂隙统计分析及渗透系数张量的确定[J]. 袁革新,赵振华,陈剑杰,褚玉成. 工程勘察. 2011(08)
[8]CT技术在岩土工程研究中的应用[J]. 王路君,左永振,孔宪勇,王志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S2)
[9]CT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前景[J]. 高丽娜,陈文革.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9(01)
[10]岩石三维网络模型构建的实验和模拟研究[J]. 侯健,李振泉,张顺康,曹绪龙,宋新旺,高德波.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8(11)
博士论文
[1]基于CT图像处理的冻结岩石细观结构及损伤力学特性研究[D]. 刘慧.西安科技大学 2013
[2]低渗透裂隙介质渗透特征评价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苏锐.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08
本文编号:3601938
【文章来源】:工程勘察. 2020,48(10)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典型单裂隙岩体露头勘测、划分及钻孔取芯
图1 典型单裂隙岩体露头勘测、划分及钻孔取芯新场采石场附近露头裂隙的发育情况如表1所示,3条裂隙组分别对应试验区域露头的3组优势单裂隙结构面。通过室内裂隙三维网络模型构建,可以建立随机—确定耦合裂隙网络模型[22]。
针对单裂隙岩体的特点,课题组自主研发了用于单裂隙岩体分组、分段进行压水的获取渗透系数的原位测试装置,通过多级恒压供气装置对栓塞冲气使其膨胀(图3 (b)),从而对钻孔进行封堵,并隔离出单裂隙的试验段。或使用栓塞封堵钻孔一端,栓塞至钻孔底端或顶底栓塞之间成为试验段,以恒定压力对试验段进行分级压水。试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压水体积或压水流量,待流量稳定一段时间之后获得稳定压力水头下流量、时间等相关参数,以便后续求取裂隙岩体的渗透系数。根据压水数据的初步结果可知,渗透压力P和流量Q呈线性关系,裂隙中水流的流动状态为达西流,可以应用达西定律和立方定律。根据国外著名学者Witherspoon (1980)和Gopikrishnan (1998)研究岩石裂隙中流体流动的立方定律[23,24],和我国学者田开铭等(2000)提出研究低渗透介质水文地质学的重要性[25],结合达西定律,对立方定律进行了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阿奇山1号岩体现场水文地质试验及渗透性评价[J]. 张明,季瑞利,李亚伟,周志超,李杰彪.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8(02)
[2]随机与确定耦合的裂隙岩体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J]. 郭亮,李晓昭,周扬一,李煜,纪成亮. 岩土力学. 2016(09)
[3]微米CT在烃源岩微观结构表征方面的应用[J]. 黄振凯,陈建平,王义军,王华建,邓春萍.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3)
[4]基于土体细观结构重构技术的渗流场数值模拟[J]. 申林方,王志良,李邵军. 岩土力学. 2015(11)
[5]地下石油储备库在高水头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渗透性试验研究[J]. 李印,陈雪见,韩桂武,杨征,梁久正. 工程勘察. 2015(08)
[6]CT扫描参数对岩土图像的影响[J]. 陈世杰,赵淑萍,邢莉莉,郑剑锋,杜玉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3(02)
[7]某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岩体裂隙统计分析及渗透系数张量的确定[J]. 袁革新,赵振华,陈剑杰,褚玉成. 工程勘察. 2011(08)
[8]CT技术在岩土工程研究中的应用[J]. 王路君,左永振,孔宪勇,王志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9(S2)
[9]CT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前景[J]. 高丽娜,陈文革.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09(01)
[10]岩石三维网络模型构建的实验和模拟研究[J]. 侯健,李振泉,张顺康,曹绪龙,宋新旺,高德波.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08(11)
博士论文
[1]基于CT图像处理的冻结岩石细观结构及损伤力学特性研究[D]. 刘慧.西安科技大学 2013
[2]低渗透裂隙介质渗透特征评价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苏锐.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2008
本文编号:3601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360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