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管道破裂事故下燃料元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6 16:37
在工程设计中,蒸汽管道破裂(SLB)事故的分析是针对偏离泡核沸腾(DNBR)计算,而对燃料元件综合性能并不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方法过于保守。本文基于SLB事故特征,建立了燃料元件相应的计算分析模型,通过对SLB事故的模拟,分析了CF3燃料元件在热态零功率蒸汽管道破裂(HZPSLB)事故下的堆内行为,结果显示CF3燃料元件包壳在该事故下不会发生屈服,进而验证了CF3燃料元件的安全性。
【文章来源】:核动力工程. 2020,41(S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华龙一号HZPSLB事故瞬态功率的变化Fig.2PowerVariationduringHZPSLBTransientinHPR1000
剂习裟谘褂肴剂习羧己某烧?龋?虼耍??期末燃料棒内压会达到最大值。为了最大化地考虑SLB瞬态导致的燃料棒内压,计算分析中保守地认为SLB瞬态发生在寿期末。SLB瞬态发生时,燃料平均温度有极大提高,但燃料棒包壳温度由于瞬态时间较短,并没有提升,反而是在瞬态结束后由于功率的下降导致了温度的降低。瞬态持续时间相对于整个寿期极为短暂,图3为瞬态期间内压的变化,瞬态发生前10min使得内压达到了最大值。3.2芯块及包壳的尺寸变化图4为全寿期内燃料棒芯块及包壳的尺寸变图3HZPSLB事故瞬态内压Fig.3InternalPressureVariationduringHZPSLBTransient图4芯块及包壳尺寸变化Fig.4DimensionalChangeofPelletandCladding
N36包壳燃料棒的行为。3.1燃料棒内压燃料棒内压与燃料棒燃耗成正比,因此,寿期末燃料棒内压会达到最大值。为了最大化地考虑SLB瞬态导致的燃料棒内压,计算分析中保守地认为SLB瞬态发生在寿期末。SLB瞬态发生时,燃料平均温度有极大提高,但燃料棒包壳温度由于瞬态时间较短,并没有提升,反而是在瞬态结束后由于功率的下降导致了温度的降低。瞬态持续时间相对于整个寿期极为短暂,图3为瞬态期间内压的变化,瞬态发生前10min使得内压达到了最大值。3.2芯块及包壳的尺寸变化图4为全寿期内燃料棒芯块及包壳的尺寸变图3HZPSLB事故瞬态内压Fig.3InternalPressureVariationduringHZPSLBTransient图4芯块及包壳尺寸变化Fig.4DimensionalChangeofPelletandCladding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F3燃料组件入堆辐照主要性能研究[J]. 陈平,焦拥军,周毅,刘振海,张坤,雷涛,秦勉. 核动力工程. 2016(06)
本文编号:3628296
【文章来源】:核动力工程. 2020,41(S2)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华龙一号HZPSLB事故瞬态功率的变化Fig.2PowerVariationduringHZPSLBTransientinHPR1000
剂习裟谘褂肴剂习羧己某烧?龋?虼耍??期末燃料棒内压会达到最大值。为了最大化地考虑SLB瞬态导致的燃料棒内压,计算分析中保守地认为SLB瞬态发生在寿期末。SLB瞬态发生时,燃料平均温度有极大提高,但燃料棒包壳温度由于瞬态时间较短,并没有提升,反而是在瞬态结束后由于功率的下降导致了温度的降低。瞬态持续时间相对于整个寿期极为短暂,图3为瞬态期间内压的变化,瞬态发生前10min使得内压达到了最大值。3.2芯块及包壳的尺寸变化图4为全寿期内燃料棒芯块及包壳的尺寸变图3HZPSLB事故瞬态内压Fig.3InternalPressureVariationduringHZPSLBTransient图4芯块及包壳尺寸变化Fig.4DimensionalChangeofPelletandCladding
N36包壳燃料棒的行为。3.1燃料棒内压燃料棒内压与燃料棒燃耗成正比,因此,寿期末燃料棒内压会达到最大值。为了最大化地考虑SLB瞬态导致的燃料棒内压,计算分析中保守地认为SLB瞬态发生在寿期末。SLB瞬态发生时,燃料平均温度有极大提高,但燃料棒包壳温度由于瞬态时间较短,并没有提升,反而是在瞬态结束后由于功率的下降导致了温度的降低。瞬态持续时间相对于整个寿期极为短暂,图3为瞬态期间内压的变化,瞬态发生前10min使得内压达到了最大值。3.2芯块及包壳的尺寸变化图4为全寿期内燃料棒芯块及包壳的尺寸变图3HZPSLB事故瞬态内压Fig.3InternalPressureVariationduringHZPSLBTransient图4芯块及包壳尺寸变化Fig.4DimensionalChangeofPelletandCladding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F3燃料组件入堆辐照主要性能研究[J]. 陈平,焦拥军,周毅,刘振海,张坤,雷涛,秦勉. 核动力工程. 2016(06)
本文编号:3628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kxlw/3628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