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螺环季酮酸类、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图文】:
图 1-16 线粒体电子传递与各个复合体的典型抑制剂Figure 1-16 Mitochondrial electron transfer and typical inhibitors of each complex喹螨醚是陶氏益农公司于 1988 年开发的一种喹唑啉类杀螨剂,是线粒体电子传递复合物Ⅰ抑制剂。可以取代线粒体电子传递复合物Ⅰ作为新的电子传递体,占据辅酶Q 和复合体Ⅰ的结合位点,导致害螨中毒。1.3.2 喹唑啉酮和喹螨醚的合成1.3.2.1 喹唑啉酮的合成喹唑啉酮,又称为 4-羟基喹唑啉,4-喹唑酮,喹唑啉-4-酮,CAS 号:491-36-1。该化合物是喹螨醚的中间体,其核心结构单元组成了约 150 余种天然存在的生物碱[44],且该结构存在 3 种互变异构体[45],如图 1-17 所示。
图 1-31 巴斯夫农药研发图解Figure 1-31 BASF pesticide development diagram新农药的创制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合作,经历先导化合物研究、筛选高活性化合物、候选品种的研发、创制品种的产业化等阶段。而其中的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更是重中之重,是新农药创制各阶段的基础,是核心环节。有关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目前的主要方法大概有:1、随即筛选(randomscreening);2、类同合成法(化学文献,主要指专利文献,即大家常说的 me-too-chemistry);3、天然活性物质模拟法;4、组合化学;5、生物合理设计或以结构为基础的分子设计[82]。在随机筛选的研究中,常采用的方法是研究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合成化合物或者使用活性基团拼接法设计合成化合物[82],进行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进行优化得到产品,但是近年来,大量的研发人员在进行对活性基团的拼接,使用这种方法筛选出高活性化合物且能够获得专利的难度日益增大。同样,,基于专利文献的研究,想要获得突破专利保护且先导化合物超出专利保护范围的新化合物也更加困难,我们所能更好的办法是三步走:1、进行 me too 研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O626;TQ45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鑫松;汪泉;王超;;喹唑啉类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专利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7年02期
2 刘刚;李晓燕;;喹唑啉类化合物合成新方法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7年11期
3 高元磊;熊启中;安锐;鲍小平;;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1年10期
4 向红梅;;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7年17期
5 陈舒忆;吕同杰;严和平;欧阳贵平;;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合成化学;2013年01期
6 刘沛友;费强;欧阳贵平;;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2年05期
7 崔智勇,赵维璋,李仁利;喹唑啉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孙夕林;王凯;赵周社;李宏利;孙莹莹;申宝忠;;~(18)F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4-苯氨基-喹唑啉类方法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3期
9 安锐;熊启中;高元磊;韩菲菲;鲍小平;;新型双腙基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合成化学;2011年06期
10 贺能琴;严胜骄;林军;;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黄润秋;李慧英;邱德文;马军安;刘昕;;4-肟醚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Ⅱ—4-取代苯基、醛(酮)肟醚基喹唑啉抗植物病毒活性[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陈量;林森森;孙立;袁胜涛;;基于索拉菲尼母核的喹唑啉类化合物抗肿瘤新生血管作用研究[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郑晗;严胜骄;牛延菲;刘永江;黄超;林军;;无溶剂法合成2,4-二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库[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陈哲;高玲燕;楼国东;金滢;俞永平;楼宜嘉;;喹唑啉类衍生物B-2对肿瘤细胞株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芮坚;徐徐;王石发;;异长叶烷基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抗炎活性[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C];2016年
6 刘刚;杨松;宋宝安;胡德禹;金林红;薛伟;张素梅;;N-取代含氟苯环和杂环4-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吴文娟;陈锦灿;钱力;郑康成;;二烷氧基喹唑啉类 PDGFR 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及分子设计[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刚;新型喹唑啉类衍生物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红彬;新型螺环季酮酸类、喹唑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2 金正盛;新型喹唑啉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与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3 赵艳利;新型4-芳胺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4 张颖;新型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5 邓忠富;吲哚化合物的低聚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年
6 吕梦娇;靛红杂合喹唑啉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7 Qi,Ying Bei;喹唑啉类抗丙肝病毒抑制剂的优化和氮杂黄酮的多样性合成[D];浙江大学;2017年
8 陈双升;2,4-喹唑啉类衍生物调控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9 申子超;可见光催化的合成喹唑啉类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10 罗金辉;基于1,3-偶极环加成合成喹唑啉类衍生物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22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2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