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水合物法分离催化裂化干气实验研究及水合反应器初探

发布时间:2020-04-29 21:26
【摘要】: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作为一种新兴气体分离技术,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具有鲜明的优势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利用该技术实现催化裂化干气的分离,对其中高附加值的乙烯组分进行回收利用,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采用恒温压力搜索法测定了乙烯及催化裂化干气在去离子水、聚乙烯苯磺酸钠(PSS)、木质素磺酸钠(So-Li)、异辛基葡糖苷(APG)四种工作液体系下水合物热力学生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对乙烯及催化裂化干气水合物生成条件影响不大,无明显抑制作用。(2)采用悬滴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气-液界面特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体系相比,三种表面活性剂体系下气-液界面张力均有降低,表面吸附自由能也随之降低,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利于气体在工作液中溶解吸收,可促进水合物的生成。三种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比,APG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3)测定了乙烯在去离子水、PSS、So-Li、APG四种工作液体系下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基本情况,考察了温度、压力、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对乙烯水合物生成速率和储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PG可显著提高乙烯水合物生成速率和储气能力,其他两种表面活性剂促进作用较弱。(4)在间歇分离装置上完成了APG体系下的水合物法分离催化裂化干气实验及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初始气液比及APG浓度对水合物生成速率及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之去离子水体系,APG体系下催化裂化干气水合物具有更快的生成速率和更佳的分离效果,在温度281.15 K、压力3.5 MPa、初始气液比300 v/v、APG浓度0.2 wt%条件下,单级相平衡分离过程乙烯回收率可达77.80%,水合物储气量达165.51,分离效果显著。(5)在Chen-Guo水合物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催化裂化干气的I型水合物生成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数据回归得到了模型参数k和q的值,结合微元法对分离实验结果进行了预测,模型值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表明模型预测性良好。(6)运用Fluent软件对类孔板式水合反应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成功组建了基于文丘里管式吸入水合反应器的连续分离实验装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62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林;陈杰;宋波;周婵;陈光进;张凌伟;;水合物法分离CH_4-C_2H_6-H_2O体系的相平衡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年01期

2 许维秀;李其京;陈光进;;水合物法分离炼厂气的技术进展[J];河南化工;2006年06期

3 刘妮;赖晓玲;白飞亚;;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4 王海秀;郑度奎;王伟;管晓鹏;;水合物法气体分离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5年08期

5 徐纯刚;李小森;陈朝阳;;水合物法分离二氧化碳的研究现状[J];化工进展;2011年04期

6 孟凡飞;王海波;廖昌建;;水合物法提纯沼气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8年01期

7 唐建峰;曾大龙;王传磊;陈玉亮;何利民;付浩;;水合物法天然气脱酸的影响因素[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2年06期

8 聂江华;樊栓狮;郎雪梅;王燕鸿;;水合物法快速脱除天然气中二氧化碳[J];现代化工;2011年S2期

9 孙始财;魏伟;丛晓春;刘玉峰;赵文彬;;水合物法分离回收烟气二氧化碳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2010年02期

10 臧小亚;梁德青;吴能友;;碳纳米管-水合物法储甲烷性能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飞;王文清;崔俊峰;;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技术途径[A];第七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义;卢春喜;张永民;魏耀东;;催化裂化反—再系统关键装备技术进展[A];2012石油石化设备检维修及配套产业交流会资料集[C];2012年

3 刘铁;周志航;;催化裂化装置加工损失分析[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马红艳;;两种催化剂在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A];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宁夏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杨基和;徐鸽;华秋平;张军;祝平;;催化裂化油浆综合利用途径新探[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何鸣元;;分子筛催化裂化:创新驱动持续辉煌[A];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报告集[C];2017年

7 冯明琴;;催化裂化过程建模与稳态优化控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周文娟;姜斌;李鑫钢;;催化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工艺模拟与探讨[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9 刘根荣;;石油催化裂化/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用耐火衬里材料[A];全国耐火材料高级技术人员研修班培训资料[C];2007年

10 王荷蕾;高金森;徐春明;高岱巍;;催化裂化沉降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巧然 通讯员 王书旭;中国石油形成催化裂化技术集群[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姚耀富;新海石化催化裂化项目开工[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记者 刘泓波;中国石油举办首次催化裂化工程师培训班[N];中国石油报;2007年

4 狄多华 王瑞;兰炼抢修催化裂化装置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0年

5 陈平轩 江兴中;老催化裂化装置安稳运行10年[N];中国石化报;2018年

6 通讯员 海凤;“催化裂化”产生的生产力[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李建永;灵活多效催化裂化节能又环保[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单超 李建永;催化裂化:直接生产清洁汽油[N];中国石化报;2002年

9 完生 胡同 记者 张哲浩;永炼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一次试车成功[N];科技日报;2004年

10 苏焕琳 万纯林;催化裂化试验项目通过标定[N];中国石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一宁;油水体系水合物生长过程与盐析效应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2 王盛龙;水合物开采过程气—水运移及颗粒聚集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李淇;水合物法分离沼气中二氧化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4 秦慧博;水合物动力学抑制机理研究及高效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5 曾新阳;CH_4/CH_4-C_2H_6水合物生成和分解原位拉曼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6 崔秋凯;催化裂化烟气硫转移剂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蔡勤杰;基于分子蒸馏分离的生物油催化裂化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赵俊;介孔Y型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裂化性能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9 陈晶晶;二氢月桂烯水合反应过程的相关基础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10 胡永庆;高酸原油直接催化裂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野;水合物法分离催化裂化干气实验研究及水合反应器初探[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2 李诵;丙烷促进水合物储存氢气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王姗姗;环戊烷水合物法脱盐及影响因素探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4 闫振宇;吸收水合法回收IGCC合成气中CO_2的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5 李亮;室温稳定四异戊基溴化铵半笼型水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6 蒋乐乐;自吸式搅拌反应釜内强化CO_2水合物生成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7 郭迎;季铵盐对煤层气水合物生成影响的实验及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8 刘一楠;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和置换过程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9 聂江华;基于水合物法分离天然气中二氧化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欣;催化裂化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控制措施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本文编号:2645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45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5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