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艺改进

发布时间:2020-05-07 01:49
【摘要】:他唑巴坦是一种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自上市以来,它与另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相比,具有毒性低、稳定性好、抑酶活性强等优点。他唑巴坦由于能和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协同作用,从而有效的增加了它的抗菌活性,拓宽了它的抗菌谱。到目前为止,该药的市场前景依旧良好,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十几亿美元的销售额。他唑巴坦的合成路线冗长复杂,原料成本高,收率低,污染高,是一直限制该工业发展的因素。针对合成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他唑巴坦合成工艺中的三种关键中间体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1)对热裂解开环物的合成工艺条件提出改进。采用甲苯和环己烷混合溶剂法对工艺条件进行实验探究,经实验探索得到的适宜条件为,n(6,6-二氢青霉烷酸二苯甲酯亚砜):n(2-巯基苯并噻唑)1.1:1.0,溶剂质量比8.0:1,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5h,收率为98.1%。混合溶剂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反应温度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副产物减少,环境污染少,收率和纯度两者均有提高。(2)提出了氢溴酸/亚硝酸钠为卤代环合试剂合成2α-甲基-2β-溴甲基青霉烷酸二苯甲酯的新方法。与溴化铜、无水氯化铜、盐酸/亚硝酸钠为卤代环合试剂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氢溴酸/亚硝酸钠为卤代环合试剂时收率最高。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卤代环合试剂为氢溴酸/亚硝酸钠时的反应条件,正交实验结果得到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5%,n(热裂解开环物):n(氢溴酸):n(亚硝酸钠)1:3:6,反应时间2.5h,m(二氯甲烷):m(热裂解开环物)7.5:1,反应温度-5℃,收率为85.9%。氢溴酸/亚硝酸钠作为环合试剂本身廉价易得,尤其在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上都体现出最大的优势,用时短,反应条件温和,并且收率高,更适于工业化生产。(3)采用直接引入三氮唑的方法合成2α-甲基-2β-(1H-1,2,3-三氮唑)甲基青霉烷酸二苯甲酯,以丙酮/水为反应溶剂,经实验探索得到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时间15h,n(溴代环合物):n(1H-1,2,3-三氮唑)1:20,反应温度40℃,V(丙酮):V(水)3.5:1,催化剂15g,收率为65.8%。与现有的生产工艺相比,直接引入三氮唑法,减少了合成工艺步骤,优化了反应条件,克服了易燃易爆的生产安全问题,更符合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原则。产物经熔点测定、IR、~1HNMR、MS等分析表征,确定合成了三种目标产物。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佳鑫;林日亿;马强;郭彬;梁金国;;噻吩水热裂解反应机理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年01期

2 ;济南恒誉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穗丽——携手共建,推动热裂解行业良性发展[J];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2018年09期

3 许惠;夏志鹏;冯勇;张四弟;;生物质连续热裂解设备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年03期

4 林日亿;罗建军;王新伟;谢逢佳;宋多培;盖争;田鑫;;非含硫金属盐对稠油水热裂解生成硫化氢影响实验[J];石油学报;2016年02期

5 许洪星;蒲春生;;超声波辅助稠油层内催化水热裂解实验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1年08期

6 周体尧;程林松;李春兰;朱召峰;郭双生;;过热蒸汽与稠油之间的水热裂解实验[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李彤;黄凤兴;;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9年09期

8 王霞;潘成松;郭清;景步宏;;稠油水热裂解采油技术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8期

9 巩永刚;王杰祥;王小林;;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06年02期

10 刘永建,钟立国,蒋生健,孙宪利,宫宇宁;水热裂解开采稠油技术研究的进展[J];燃料化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甯红波;巩春明;姚倩;李泽荣;李象远;;碳氢燃料热裂解核心机理的构建与模拟验证[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六分会:燃烧化学[C];2016年

2 巩春明;甯红波;李泽荣;李象远;;热裂解核心机理的发展和实验验证[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许国梁;陈帅;丛昱;吴春田;孙彩霞;王晓东;张涛;;不同分子筛催化剂上正癸烷的催化吸热裂解[A];第十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甯红波;巩春明;李泽荣;李象远;;碳氢燃料热裂解总包反应机理的构建与模拟验证[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5 任学勇;王鹏起;常建民;杨硕;马晶晶;;林木剩余物快速热裂解液化技术探析及展望[A];当代林木机械博览(2007/2008)[C];2009年

6 郝菊芳;郭吉兆;谢复炜;夏巧玲;谢剑平;;甘氨酸热裂解生成氢氰酸机理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晔;王维生;刘百战;;卷烟纸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探索[A];中国烟草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8 刘桂珍;徐杰;詹瑞云;谢德民;石中亮;苏忠民;王荣顺;;聚丙烯腈热裂解ESR研究[A];第八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杜鸟锋;甯红波;张其翼;李泽荣;李象远;;1,3-丁二烯热裂解机理的动力学计算与模拟验证[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李树豪;徐佳琪;李瑞;王繁;谈宁馨;李象远;;RP-3替代燃料的热裂解机理构建及简化[A];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燃烧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李军;纤维素热裂解制油技术工业化[N];中国化工报;2013年

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热裂解技术有望变废为宝[N];经济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顾定槐;何时不再墙内开花墙外香[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记者 吴苡婷;废轮胎热裂解技术缘何遭遇冰火两重天[N];上海科技报;2007年

5 记者 苑捷;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N];大同日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顾定槐;为何外商追捧国内遭冷落?[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循环经济链 还需环环扣[N];上海科技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魏东 张兆军 孙明河;解决能源紧缺的一条新路径[N];科技日报;2012年

9 孙明河;秸秆制油:化污染为能源[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嫣镔;胜利稠油族组分结构分析及水热裂解行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2 范洪富;辽河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2年

3 钟立国;水热裂解开采稠油关键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4 刘春天;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动力学研究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5 廖艳芬;纤维素热裂解机理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王元庆;低温稠油水热裂解催化降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吴川;双亲型稠油水热裂解降粘催化剂的合成及反应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茹斌;基于复杂组分的生物质热裂解行为及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袁兴中;废塑料裂解制取液体燃料技术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10 王文亮;木质生物质热裂解定向调控酚类化合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悦;他唑巴坦的合成工艺改进[D];河北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富强;不同冷却通道内吸热型碳氢燃料热裂解和结焦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3 董志明;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石脑油热裂解生产过程操作优化[D];东北大学;2017年

4 袁巍华;过渡金属水热裂解催化剂反应效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8年

5 付尹宣;木质素热裂解方式及其产物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6 姜恩铸;抗生素热裂解库的初步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健;纤维素闪速热裂解试验中活性纤维素的生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邹群;纤维素催化快速热裂解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9 仲卫成;微藻热裂解油催化加氢精制实验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子明;木质素热裂解制备多孔碳材料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52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52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3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