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化学工业论文 >

噬菌体与抗生素联合作用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其生物被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23:01
【摘要】:近年来,“超级细菌”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ICU中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临床上对其有效的抗生素少之又少。因此噬菌体疗法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然而面对这种“超级细菌”,即使是噬菌体,也会面临产生抗性菌株的问题,所以单一用药效果不佳,联合用药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噬菌体与抗生素的联合,不仅能够产生更好的抗菌效果,还可以抑制各自抗性菌的产生,产生协同作用,同时还可以不断筛选新的噬菌体产生新的组合。本研究旨在以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宿主,分离出裂解性噬菌体,然后与抗生素联合作用于浮游细菌和生物被膜,筛选出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的抗菌组合,本实验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和纯化获得一株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M1;其噬菌斑直径约3 mm,中心明亮透彻并且四周存在晕环;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头部呈正六面体结构,直径约为50 mm,带有一个不可收缩的短尾,属于短尾科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小于10 min,裂解期约55 min,裂解量约300 PFU/infected cell;噬菌体对温度和pH稳定性较高;不同感染复数的噬菌体抑菌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部分:将最佳感染复数的噬菌体M1与8种抗生素分别联合应用作用于浮游细菌,通过监测细菌以及噬菌体浓度来反映协同作用的产生。结果显示:噬菌体M1与MIC(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的利福平以及1/2 MIC的美罗培南联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与1/4 MIC的米诺环素,具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噬菌体与敏感抗生素联合应用时,抗生素浓度的选择以及加入顺序对协同作用产生影响。第三部分:将噬菌体M1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作用于生物被膜,观察是否有协同作用的产生,利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活菌计数法评价生物被膜的清除情况。结果显示:噬菌体M1作用4 h时,能够清除98%的生物被膜,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12 h),对生物被膜的清除能力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噬菌体M1与1/2 MIC的利福平联合作用于生物被膜12 h,能够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分离、获得一株能够裂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噬菌体M1,生物学特性稳定、潜伏期短、体外裂解能力强;噬菌体M1与利福平、美罗培南以及米诺环素联合应用作用于浮游细菌时,能够明显抑制各自抗性菌的产生,产生协同作用,并且协同作用的强弱与抗生素浓度的选择以及联合应用的先后顺序有关;噬菌体M1作用4 h时,能够清除98%的生物被膜,并且与利福平联合应用作用于生物被膜时,也会产生协同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6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钰皎;胡炜东;黄海英;赵雪平;孙子羽;满都拉;陈忠军;;培养条件对食源性混合病原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年23期

2 高翔;邢小勇;伏小平;温峰琴;薛慧文;魏彦明;包世俊;;牛支原体生物被膜形成优势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年08期

3 林学海;占东升;储小军;龚金炎;袁海娜;尤玉如;肖功年;;复原乳中耐热菌生物被膜播散规律[J];中国食品学报;2018年11期

4 刘懿萱;叶春林;;氨基丁酸联合卡泊芬净抗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协同作用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15年01期

5 薛婷;吴利先;;导尿管相关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3年04期

6 张辉;崔焕忠;郑鑫;;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杂志;2013年08期

7 王玎;李兴禄;;生物被膜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防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8 何平,李乃静,李胜岐;生物被膜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活性的检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9期

9 叶枫,陈顺存,钟淑卿;呼吸道的生物被膜病[J];实用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10 宁建刚;高翔;肖敏;冯娜;温峰琴;包世俊;邢小勇;胡永浩;;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生物被膜态和常规培养比较蛋白组学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金龙;;海洋生物被膜形成及其在贝类附着过程调控机制[A];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2 祁克宗;吕小龙;尹磊;;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研究[A];中国兽医病理学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7年

3 卢中秋;赵光举;;呼吸道细菌生物被膜感染研究进展[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卜倩倩;伍勇;;粪肠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动态观察及早期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赵善良;;生物被膜与生物被膜病——呼吸系统致病细菌耐药的又一个问题[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6年

6 陈萍;刘海泉;潘迎捷;赵勇;;培养条件对混合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7 徐子恒;王宏军;栾祖香;王培;周铁忠;蒋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研究[A];中国兽医病理学2017年学术研讨会暨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7年

8 袁中伟;张天翼;李超;何泾正;尹立子;;百里香酚联合万古霉素对小鼠腹腔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生物被膜的体内作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9年

9 邓小玲;曾明华;阮祥春;;临床分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成膜性与耐药相关性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9年

10 杨金龙;梁箫;丁德文;;生物被膜在底栖生境中贝类附着调控研究[A];第三届现代海洋(淡水)牧场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北京朝阳医院 张洪玉教授;生物被膜病在作怪[N];健康报;2000年

2 张洪玉;生物被膜病与慢性肺部感染[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3 记者 董敬民;北京局科研工作再传捷报[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覃泽文;厌氧微生物菌发电量增加8倍[N];中国能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惠忠;恶臭假单胞菌KT2440中(p)ppGpp对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商飞;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3 周永辉;基于IGPD靶标探讨头孢喹肟干预木糖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4 金泽宇;金黄色萄萄球菌ArlR-MgrA调控级联对Rbf及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5 马荣华;金黄色葡萄球菌AI-2/SaaR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刘聪;腐败希瓦氏菌生物被膜形成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7 胡丹丹;紫檀,

本文编号:2684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84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