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吸附与控释行为研究
【图文】:
氯 4 二 乙 胺 基 6 异 丙 胺 基 1 , 3 , 5 三 嗪 。 英 文 通 用 名 为 Atrazine(2 chloro 4 ethylamino 6 isopropylamino s triazine)结构式如图 1 1 所示。图1 1 阿特拉津结构式
图 3 1 茶梗及茶梗生物质炭以及茶梗基活化生物质炭生物质炭的制备完成的样品 BC 300、BC 500、BC 700 取出,置于刚玉舟合,炭碱比为 1:2,,在 N2氛围下活化,活化温度为 700 ℃化后的样品用 1 mol·L-1盐酸进行酸洗浸泡 4 h 后,用砂芯纯水冲洗至滤液呈中性,置于烘箱中 50 ℃烘干 48 h。研磨备用。活化生物质炭(GBCs),命名为 GBC 300、GBC 500及活化生物质炭的制备流程如图 3 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Q424;X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颖;孙霞;张耀斌;全燮;赵雅芝;;腐殖酸和铁对阿特拉津光降解影响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2 朱四光;阿特拉津现象当止![J];新农业;1998年08期
3 刘舜尧;;美将限制使用阿特拉津农药[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2年08期
4 张乔;肖依勒特;;~(14)C-阿特拉津、~(14)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脲素在土壤—玉米中的归宿[J];核农学报;1987年01期
5 刘伯林,岳绍先,胡乃璧,李小兵,翟文学,李诺,朱荣焕,朱立煌,毛大璋,周佩珍;龙葵阿特拉津抗性基因向大豆叶绿体基因组的转移及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J];科学通报;1988年19期
6 毛大璋,刘伯林;利用荧光诱导动力学鉴定导入大豆的抗阿特拉津基因的表达[J];植物学通报;1988年01期
7 金裕兴;;“阿特拉津”应用技术及研究成果通过鉴定[J];上海农业科技;1988年05期
8 孙国凤;;为促进芦笋形成花芽以区分性别而合成了阿特拉津衍生物[J];生物技术通报;1988年03期
9 包领晓;刘成功;;阿特拉津的检验[J];刑事技术;1989年03期
10 吴奇;王玉凡;刘国秀;张云真;赵莉;;阿特拉津原药和胶悬剂的气相色谱分析[J];沈阳化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晓静;艾智慧;张礼知;;厌氧条件下抗坏血酸降解阿特拉津的动力学与机理研究[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杨丽华;查金苗;王子健;;阿特拉津对稀有惫句鲫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基因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林学钰;姜桂兰;刘广民;廖资生;;阿特拉津除草剂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高志贤;王艳;房彦军;周焕英;王涛;王红勇;;检测阿特拉津和罂粟碱的蛋白芯片技术研究[A];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全国首届恶臭污染测试与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超兰;徐建明;;阿特拉津污染胁迫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外源有机无机物质响应的动态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满成;王梦乔;周庆;李爱民;;磁性吸附材料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研究[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颖;蔡宝立;;通过质粒分子育种培育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菌株[A];2006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章慧娟;刘希涛;;铁铝泥活化过一硫酸氢盐降解水中的阿特拉津[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7暨第十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9 申文娟;艾智慧;;核壳结构铁纳米线降解阿特拉津及其三嗪环开环机理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3光催化、高级氧化等方法[C];2016年
10 栾新红;舒小琼;石娇;吕秋凤;姜丽;;阿特拉津对雄性大鼠肝脏MT-ⅠmRNA表达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河北省植保植检站 姜京宇 郜欢欢 张丽;警惕阿特拉津残留对麦苗的危害[N];河北科技报;2014年
2 记者 镡立勇;官厅水库有望重新成为北京饮用水源[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3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超甜金银粟一号[N];广东科技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昕悦;阿特拉津降解菌Arthrobacter ureafaciens ZXY-2降解特性及对人工湿地强化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洪冉;蒙脱石介导的阿特拉津催化降解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3 林佳;线粒体损伤调控在番茄红素拮抗阿特拉津致小鼠睾丸毒性中的作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4 胡江;阿特拉津降解菌株BTAH1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应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李康;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毒性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娜;地下水中阿特拉津污染的原位生物修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曹博;基于阿特拉津降解菌构建功能菌剂及其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8 董静;AMF-美人蕉共生系统降解水中阿特拉津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欧晓霞;腐殖酸及其不同级分和铁的络合物对阿特拉津光降解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邢厚娟;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对鲤鱼毒理作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松伯;铁改性生物炭负载节杆菌DNS32强化降解阿特拉津[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胡扬;不同氮肥对Arthrobacter sp.DNS10消减玉米农田黑土中阿特拉津残留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焦文斌;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吸附与控释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4 夏凡;黄菖蒲对阿特拉津胁迫的响应及去除潜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5 张馨元;可溶性有机质(DOM)对黑土吸附阿特拉津行为影响与机理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6 张修远;Arthrobacter sp.DNS10与Enterobacter sp.P1协同缓解阿特拉津对大豆胁迫的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7 王子懿;Arthrobacter sp.DNS10对黑土不同粒径组分中阿特拉津的降解行为与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8 何悦;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阿特拉津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9 李阳阳;阿特拉津降解菌LY-1和LY-2的降解特性及土壤修复能力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10 朱灿耀;磁性生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水中阿特拉津的去除[D];湖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0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hxgylw/2690471.html